校長聘任期目標責任考核自評報告
建立教師繼續教育管理制度和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業務檔案,嚴格考評,鼓勵教師通過繼續教育提高學歷,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三年來,通過繼續教育取得本科學歷的教師5人。
為保障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和各類培訓,學校把培訓經費納入預算,保證總經費的10%用于教師培訓,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五、教育教學管理(15分)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生存與發展。只有建立和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加強教學過程的全程管理,才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穩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學過程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內容很多,這里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是一些主要的做法。
1、加強對常規教學的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力保證。
抓好常規教學的落實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和基本途徑,在落實教學常規時,我校提出“備求實、講求精、批求實、輔求活、考求嚴、評求導”的總體要求,并建立了一套教師常規教學工作量化考核辦法,堅持一月一評,一月一結,并與每月績效工資考核、年終評先晉級、職稱評定緊密掛鉤。
2、加強對課堂教學的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只有高效課堂,才能有高的質量。為了全力打造“高效課堂”,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校狠抓了“五課”的落實。
一是任務課。每周分管領導和教導主任深入課堂聽課至少兩節,每周教師間聽課至少1節,每次聽課后,凡參加聽課的教師必須參加評課活動。
二是示范課。骨干教師每學期至少上一節示范課,并進行說課,為全體教師提供共同學習交流的平臺。
三是匯報課。凡新分配教師,新調入教師,外出學習教師均要上一節匯報課,外出教師遠要寫一篇學習體會。
四是反思課。每學期同年級組,同學科組在一起集體備一節課,挨個執教,上一節就反思一次,然后再上,再反思,直至達到最優化的設計,通過以課促研,促進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
五是比武課。每學年分學科、分年齡進行賽課活動,同學科賽課的課型相同,按一定比例評出一、二、三等獎。
通過以上多元的課堂教學研究形式,促進了教師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與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的有機結合,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從而達到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六、教育科研(6分)
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為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對教育的深層呼喚,也是教育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面臨的新挑戰。因此,教育科研在教育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占據著“第一生產力”的位置,對于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幾年來,學校堅持走質量立校、科研強校之路,在風雨兼程中摸索前行。
學校重視校本研修和課題研究工作,每學期確定兩大教研課題,有側重的研討交流,評選出校級教學標兵。每學年有30%的教師為自己確定了一個小課題在學校進行申報、立項、研究、結題。課題“農村初中化學試驗教學的現狀及思考”已在省上立項,市級課題“網絡環境下教育的研究”已經結題,縣級課題“初中英語課堂中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研究與討論”均已結題,引領教師實現了專業成長,培養了一批課改新秀。辛勤的耕耘,換來了豐碩的成果。幾年來,有3名同志獲國家級指導教師獎,有 篇教育教學論文分別在市縣獲獎,2名同志的我的“教育故事”征文分別獲省級二等獎,并在《陜西教育科研》上發表,電腦繪畫作品《春姑娘來了》,《融匯》分別獲市級一等獎,并被推薦到省上參評,信息技術優質課大賽《電子表格初體驗》,網絡多媒體課件《觀察動物細胞》分別獲市級一等獎。完成教育教學論文65篇,教學設計38篇,教學隨筆26篇,教育敘事22篇,課件制作28件。
七、職成教育綜合改革(6分)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職成教育,,總理等中央領導對做好職成教育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XX年,省政府出臺了《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了實施“人人技能工程”的戰略部署。這是一項開拓性的系統工程,面向全省初、高中畢業生實施全口徑,高覆蓋的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城鄉新增勞動力的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努力使勞動者人人有知識,個個有技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職業技能人才的需求,市、縣也相繼召開會議,下發文件。幾年來,學校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會議精神,多次召開班子會、教師會專題研究,扎實安排,每年就完成培訓任務和職教招生工作下發文件,分配任務,落實責任。由于認識到位,措施得力,三年來,累計完成“人人技能工程” 培訓任務240名。職教招生工作多次受到縣局的表彰獎勵,學校被評為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