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市就業工作自查情況的報告
2、農民工創業園區建設情況。通過創建“返鄉創業園”、“返鄉創業一條街”等方式,為農民工回鄉創業提供良好的硬件環境。目前,全市現有3個縣區創業園區、5個再就業一條街,已落戶82戶,安置就業766人;市級創業基地已陸續入駐企業3家;濉溪縣南坪、劉橋、臨渙3個鄉鎮省級首批“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已初見成效,建成標準化廠房7棟,在建4棟,建設面積15440平方米,現已入住華強面粉廠、淮北天王機械加工、淮北巨鑫特種鑄鍛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吸納就業1186人;相山區在仁和小區正在建設占地400畝的“農民工創業一條街”。
3、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及運轉情況。市、縣區兩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分別成立了“創業培訓指導中心”,將創業培訓逐步向縣區、鄉鎮(街道)、社區基層延伸,培訓對象擴大到城鎮新增勞動力、返鄉農民工、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等人員,舉辦了下崗失業黨員、青年、大中專畢業生、農民工等特色創業培訓班。
4、創業培訓、后續服務及創業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建立了創業人員扶持檔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聯系方式清、技能優勢清、發展項目清、經營狀況清。成立了以勞動保障、工商、稅務及大專院校等部門專家組成的創業咨詢指導專家志愿團,免費為學員創業提供幫助和指導。收集適合返鄉農民工創業項目600多個,編印成冊,推介給返鄉創業農民工。截止7月底,我市共舉辦創業培訓26班,培訓創業學員780人,其中成功創業275人,帶動就業1688人。目前,全市返鄉農民工創辦各類經濟實體已達541家,其中創辦經營企業86家,從事規模化養殖102個,安置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近2萬人。
(七)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1、鄉鎮及行政村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建設情況。今年以來,我市將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組織起來就業認定、困難就業群體就業幫扶等工作下移至社區,街道(鄉鎮)、社區依托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與市、縣區人力資源市場聯網,實現了全市就業信息“一點登錄、多點查詢、資源共享”。全市16個街道、18個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135個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開展了“充分就業創建活動”,發揮了小平臺、“大窗口”作用。目前,我市第一批5個試點鎮、8個試點村就業和社會保障平臺已初步完成標準化建設工作。
2、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情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層次配套的原則,把市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成為功能最為完善、信息化程度高的市場,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指導、技能培訓、失業保險、勞動保障事務代理和勞務輸出、勞務派遣等多項服務。在縣區建立了4個人力資源市場,在19個街道、18個鄉鎮建立了勞動保障事務所,在135個社區建立了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形成了市、區縣、街道(鄉鎮)和社區四級就業再就業服務體系。市人力資源市場依托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與縣區、街道、社區聯網,實現了全市就業信息“一點登錄、多點查詢、資源共享”。同時,我市將就業工作重心下移,在相山區相南街道建立了淮北市相陽勞務市場,不僅強化了基層就業服務,而且有效解決了非正規勞務市場給主城區帶來的市容、交通、治安等問題。強化社區建設,逐步形成了“興辦社區實體、鼓勵企業吸納、推行靈活就業”的社區就業模式,并把再就業優惠證發放、小額擔保貸款初審、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等重點工作下移社區,發揮了小平臺、“大窗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