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管理培育英語學科特色項目自評報告
同時,英語組也成立了學習小組,利用備課組活動、教研組活動等機會,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閱讀各類學法、教法的書籍,觀看優質課錄像,并利用網絡資源和辦公平臺等途徑,進行網上教研討論,例如“低年級教學組織論壇”等。集體教研已成為教師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帶動教師教學教研能力發展。
賽課制度
為了加快教師成長的腳步,以賽帶教,學校舉行了豐富多彩的“優質課展示、優質課評比”等活動,全面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學校創立至今先后舉辦了 “上海外國語大學松江外國語學校教育科技大會--之精細化管理培育英語特色學科”展示活動、“黨員教師教學評比活動”、“35歲以下青年教師評比課”活動,校級、區級公開課等各類形式的教研和教學展示,活動中同時要求組內其他教師共同聽課、評課,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提升了英語教研組的整體業務水平。同時借助學校發展共同體的平臺,通過英語學科五校教學評比,向各校優秀教師、教研組學習。
特色英語活動制度 。
豐富多彩的英語特色活動,是上外松外學校的另一品牌,也是英語特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教導處策劃、教研組落實的特色活動制度體系。要求做到時間明確(期初策劃、期中實踐、期末總結);任務到人(教導主任定主題,教研組長作策劃,備課組長做組織,全體教師有任務);評價全面(家長滿意度評價,學生幸福感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評價制度)。英語教研組全體教師通力配合,形成了很強的團隊合作意識,而各項特色活動的成功,也展現了英語教研組的成果。也把成果向學校發展共同體各校輻射,邀請相關領導和教師到我校參與活動。
教材整合制度。
“科學整合”教學內容 形成校本教材。松外“英語特色教學”的一個特點,也可以說是亮點,就是同時采用《牛津上海版小學英語》和《全國外國語小學系列教材》這兩本教材,將兩套教材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再適當拓展關聯知識,力求讓學生達到同一情景下的語言功能最大化。形成了分組工作的三支撐制度:
第一支撐:學科帶頭人領銜教研組和備課組長負責指定教材整合方向和策略;明確校本練習的目標和意圖等
第二支撐:教研組骨干教師負責依據學科帶頭組的思路具體負責教材整合內容和教學方式;具體校本練習的撰寫
第三支撐:以新教師為主,參與部分教材、校本練習編寫和修訂過程,通過參與了解英語校本整合教材。
通過三支撐形式推進學校英語教學指南的編寫和修訂,及校本練習的撰寫和修訂,并進一步策劃和進行專項訓練教材(如閱讀)的編寫。同時向學校發展共同體提供相應整合教材,做好教學展示等活動,互相交流學習。
(二)精致師資培訓 為英語特色學科添翼
上外松外學校師資培訓立足學校實際,按照教師需要,依據具體工作,開展了細分化的教師培訓,營造良好師訓氛圍,提高師訓效果,為英語特色學科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有利幫助。
針對校情 提前培訓
上外松外學校作為一名新學校,每年擴張速度很快。XX年8個班級,25名教師;XX年14個班級,50名教師,而到XX年已經是28個班級,102名教師。通過八月暑期培訓,提前上崗,早一步了解學校理念和制度,早一步熟悉校本英語教學教材、方法和要求,早一步適應英語特色創建中豐富的英語學科活動,特別是英語科技、英語藝術節的要求,早一步啟動工作思考和規劃。為新教師適應工作、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特別是應屆畢業生,讓家長感到滿意和放心。
英語由于整合教材的需要,每學期放假前,通過專題會議的形式,交流本學期整合內容的修訂和經驗,并完成下學期整合任務的分配。目前我們已完成小學一到四年級、初中六年級整合內容和配套校本練習。并在進一步匯編校本高年段閱讀教材。
針對師情 分層培訓
1、強化0——5年新教師崗位培訓:
為每位新教師安排了教育、教學的帶教師傅,每星期開展師徒聽課活動。好教學組織關,強化一個見習期和三個月實習期,把優秀的青年教師,真正熱愛教育事業的好教師留在教育崗位上(強化試用期的進出機制);過好行為規范關,教師的行為規范、師德師風達到優良級;過好“6 1”教學常規關,做到四嚴五認真。四嚴:嚴肅執行教學計劃、嚴密組織課堂教學、嚴格要求自己和學生、嚴謹地做好質量評價;五認真: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設計練習、認真批改、認真輔導學生;過好教學基本功關,寫好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練好普通話、寫規范字;過好英語口語關;過好計算機應用關;綜合學科教師過好雙語教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