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淳化小學教學檢查自查報告
三、立足校本教研,改進教學行為
校本教研是學校得以持續發展的源動力之一,為此我們做好以下幾點:
教研過程重在“研”。為此,我們要求教研組充分發揮研的作用。每次教研活動之前確定教破天荒題、專人發言、專人記錄、交流反思、互動對話,要求各教研組要圍繞本校課題創造性地開展研討工作,在計劃中要將課題研究制定到組,落實到人。每學期完成課題論文一份,多進行對話式、沙龍式研討活動,要求各組專題研究不少于3次,每月教研活動不少于2次,活動定時間、地點、內容、負責人。每次開課前要在組內積極研討,獻言獻策,共同理順上課思路,發揮集體力量,確保集體備課的含金量。
在備課組方面,各備課組的獻課率基本上達到100%,并且積極研討,抓好了老師的集體備課工作,并做好了相關的檢測數據的分析、匯總,對每學期的期中基本末數據進行對比,尤其是畢業班,上學期期末測試后,所有六年級教師坐下來,分析成績,統計數據,進行對比,找出對策,為本學年的畢業班提供經驗和方法。
為了更好地發揮兩組的作用,我校還開辟了三個教研組博客,教師在教研活動結束后,可以自由地在博客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還可以將平時的教學案例、經驗、反思通過博客的方式拿出來交流、探討,以此來改進自己的教學,提高教學實效,從而推進教研活動深入開展。
在校本培訓方面,我校也是重在“引”,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法,讓教師提高水平,強化意識,近一年來,先后有教科室董福才主任進行“友善用腦——教與學”講座、東山小學蔡小平校長進行的“在學習中提高,在實踐中收獲”的菜單講座,教科室汪圣龍主任進行的“以課題為引領,走科研成長之路”的講座,東山外國語學校教師郭小清進行的“學生心理疏導的有效策略”的講座以及百家湖中學兩位班主任進行的“小班化經驗交流”,通過以上講座,讓全體教師在思想意識等各方面得到提高。
四、加強隊伍建設,打造學科團隊
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學校辦學水平的高低和后續的發展,為此,我校非常重視對教師隊伍的建設。
一是行政隊伍。
自從實行人事制度改革以來,我校的所有行政都是由教師直接選舉產生,可以說,他們在教師心目中的模范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要求教師做到的,行政首先必須做到,不強求教師做的,行政也盡量去做,無形中為大家樹立榜樣,他們同時又是各處室的管理人員,手頭上的事務也非常多,如何處理好事務與教學兩不誤,這一點上,我校行政做得較好,幾乎所有行政都帶主科,行政例會更是周周召開,布置工作、小結活動、交流以討論,為后期的工作做好鋪墊。同時,每學期都是由行政首先在校內進行獻課,可以說,我校的行政隊伍是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
二是青年教師隊伍。
青年教師是學校的主力軍,是學校教育教學的核心后備力量。本年度,我校由副校長親自主持青年教師的培訓考核工作。開學之初便要求每人寫自己的發展規劃,分短期、中期和長期,定期召開了35周歲以下青年教師的培訓、研討、沙龍等活動,讓大家就教學等全方位問題進行探討,提出困惑,交流思想,并要求他們完成相關任務,每學期讀一本教育專著,每月寫一篇教育隨筆,每星期寫一篇教學反思,每學期完成一篇論文或案例,同時,對教師基本功也非常重視,校長室要求所有35周歲以下青年教師每周練習粉筆字一次,并掛在學校走廊內,讓師生參觀,并且特意定做了黑板,另外,每一位青年教師都申請了博客,利用信息化手段談感想,暢所欲言,學校還鼓勵他們學歷進修,在剛剛討論結束的績效工資方案中,特意拿出一部分資金給予補助。
三是骨干教師隊伍。
骨干教師是學校教育崗位的中堅力量,學校制定了相關的規章制度,要求他們對照制度認真執行,每學期必須在校內公開課一次,寫一篇有質量的教學論文或案例,指導一名青年教師成長,寫相關的教學反思和讀教育專著,在平時的專業培訓、業務進修等方面為他們創造條件。
五、關注學生發展,傾力學法研究
學生是學校存在的基礎,只有學生發展了,學校的教育教學才是恰當的,有效果的。我校長期關注學生的發展,注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讓課堂“輕負擔,高質量”,充分發揮學生的興趣點,為此,我們本學期改以往的興趣小組為學生社團,分年級組開設相關項目,共開設了籃足球、乒乓球、十字繡、編織、瑜珈、太極、大合唱、科技制作等三十多項社團,讓學生們自由選擇,自由組合,各盡其能。在活動安排上,我們定時、定點、定內容、定教師,活動計劃、記錄一一到位,平時年級主任負責巡查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