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區質量興區自查報告
2.加強監管,確保食品、藥品和涉及人體健康安全產品的質量安全。一是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制進一步完善。成立了由區長任主任,分管區長任副主任,區直18個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食品藥品安全協調委員會,加強對全區食品藥品安全的領導。制定下發了《市中區食品安全責任目標考核辦法》,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了《全區黨政機關目標考核年度指標體系》,健全完善了政府負總責,從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到餐飲消費的食品全過程監管鏈條。制定了《市中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建立了食品安全預警機制、救援機制和應急管理責任制、責任追究制,形成了部門響應、屬地管理的縱向機構體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協作的橫向協作體系。二是生產加工環節食品質量安全進一步提高。嚴格執行食品生產許可證管理制度,加強從業人員崗前培訓,加大對獲證企業的監督管理,督促企業按照取證條件依法組織生產,對小作坊實行區域監管責任制和質量安全承諾制度,加強對限區域銷售食品生產小作坊的監管,嚴厲打擊無證生產、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食品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等行為。目前,全區94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全部取得了生產許可證,100%簽訂了質量安全承諾書,全部建立了原輔料購買和產品銷售臺帳制度,堅持做好購買記錄和銷售批發記錄,產品生產追溯性良好;食品添加物質使用100%備案;使用非食品原料、濫用食品添加劑生產加工食品的行為基本消除。三是餐飲消費安全更加放心。在全面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建立完善了全區餐飲單位臺帳,對全區餐飲單位實行問及分類管理;認真組織開展了專項整治督查活動,督促餐飲單位落實進貨索證制度,嚴厲查處無證照和使用有毒有害物質加工食品行為。目前,全區餐飲經營單位,資質全部齊全、有效,原料進貨索證制度執行良好,未發現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行為和使用有毒有害物質加工食品的行為。四是流通領域食品質量安全全面加強。全面推行“四制一創建”,在全區食品經營業戶中全面實施一戶多檔制、實名登記制、證明登記制和食品標牌公示制,強化進貨索證索票制度,創建食品安全綠色區,在全區市場、超市、鄉鎮、街道、社區食雜店全部建立了食品進貨臺帳。在此基礎上,創新了農村大集熟食集中經營管理制和食品安全網絡數字監管制,在全省率先推出了“電子地圖動態監管系統”,對全區農村大集270戶熟食經營戶實現了集中經營動態管理。五是豬肉質量安全保障有力。建立健全了定點屠宰企業承諾經營、臺帳管理和證章管理制度、進場生豬佩戴耳標制度、市場超市銷售豬肉及集體食堂、餐飲單位使用豬肉臺帳登記制度、投訴舉報制度等長效監管機制,成立了由經貿牽頭,工商、衛生、畜牧等部門組成的專門稽察執法隊伍,加強對生豬定點屠宰廠(場)的監管。城區定點屠宰率達到了100%,周邊鄉鎮進點屠宰率達到了97%,城區集貿市場、大型超市、餐飲單位,所銷售和使用的豬肉100%來自定點屠宰企業。六是藥品質量安全監管成效顯著。圍繞藥品整治工作任務,先后組織開展了藥品市場的掛靠經營、藥品購銷行為、興奮劑、gsp認證跟蹤和虛假違法藥品廣告等專項整治檢查。共出動執法人員458人次,檢查批發企業2家、藥品零售企業126家,下達《當場行政處罰決定書》28份,查處涉嫌違法廣告1起,有力整治了藥品經營中的掛靠經營及超范圍經營等違法行為。七是重點產品實現了動態管理。堅持“查、治、管、扶、建”相結合,認真開展了重點產品集中整治活動,采取反復巡查和拉網式大檢查的方式,加大對無證生產和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進一步鞏固提高了XX年10類產品專項整治的成果,重點產品市場秩序得到了有效地維護。對全區重點產品全部建立健全了質量檔案,納入了動態管理。目前,我區共有10類重點工業產品生產企業16家,實行生產許可證管理的6家企業全部取得了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實行3c認證管理的12家企業全部通過了3c認證;今年上半年,產品抽檢合格率為100%。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區連續三年未發生產品質量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3.進一步強化安全機制,深化平安市中建設。以開展“質量和安全年”活動為抓手,深入開展企業安全標準化創建工作,強化安全生產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大力開展危化品專項整治、液化氣市場專項整治、非法生產經營煙花爆竹專項整治,大力開展以特種設備為主要內容的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場所和重點設備的動態監管,實現了特種設備使用登記率、重點監控特種設備定期檢驗率、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率、重大隱患整改率4個100%,特種設備得到有效保障,全區順利實現了第十六個安全生產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