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區質量興區自查報告
*市中區質量興區自查報告
市質量興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把質量興區工作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升綜合競爭力、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基礎工程和戰略任務,按照國家《質量振興綱要》和省政府《關于實施質量興省戰略的意見》的總體要求,大力推進質量興區、質量興業、質量興企活動,全面提高全區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總體水平,有力推動了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按照市質量興市工作領導小組的安排,區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對國家質檢總局《質量興市績效評價指南(試行)》提出的各項任務目標,進行了全面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領導重視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質量興區工作,把其作為振興全區經濟的主要抓手,XX年制定下發了《-XX年四大質量發展規劃和發展目標》,組織召開了“全區質量興區暨實施名牌戰略動員大會”,把實施名牌戰略,做好名牌產品的培育、規劃及制定完善鼓勵政策和保護措施,打造民營經濟發展新優勢工作納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XX年又制定出臺了《關于實施質量興區戰略的意見》(市中政發[]20號),對質量興區工作納入區政府年度目標管理,并對質量興區工作目標任務、工作重點進一步進行了明確、細化,分解到各責任單位,實施量化考核。
二、組織健全
區政府XX年成立了由區政府分管同志任組長,20個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質量興區工作領導小組,在質監分局設立了質量興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建立了質量興區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對全區質量興區工作的統一領導和工作指導。XX年,根據人員變動情況,又對質量興區工作領導小組進行了調整,確保了質量興區工作有效常抓不間斷。
三、措施到位
(一)聯席會議筑牢基礎。多年來,領導小組定期召開質量聯席會議,分析質量形勢,研究質量問題,部署質量工作,總結工作經驗,為質量興區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筑牢了質量興區工作的基礎。
(二)宣傳發動提升觀念。結合“3.15”、“質量月”等活動,利用櫥窗、橫幅、廣播、電視、網絡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廣泛宣傳質量興區活動;定期舉辦政務論壇,邀請國內知名專家授課,做好轄區內企業家的管理視角開闊、管理理念提升工作;建立了區質量門戶網站,開辟了質量興區工作專欄,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大力宣傳在質量興區活動中涌現出先進典型,對出現的質量問題充分曝光、嚴肅查處,進一步增強了企業自律意識,使廣大企業切實樹立起了“產品在我手中、質量在我心中”的質量觀,營造了質量興區工作的良好氛圍。
。ㄈ﹥灮咄苿庸ぷ魃钊腴_展。區政府建立了扶持引導機制,完善質量獎勵制度,推進品牌戰略。對獲得中國世界名牌產品的企業,一次性獎勵100萬元;對獲得中國名牌產品、全國質量管理獎、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一次性獎勵50萬元;對獲得山東省質量管理獎、山東省名牌產品、山東省著名商標、山東省服務名牌的企業,一次性獎勵10萬元;對工作業績突出,沒有一票否決的鄉鎮(街道)和政府部門,直接確定為年度綜合目標考核優秀等次,先后對符合條件的7家企業和4個政府部門兌現了獎勵政策,有效調動了各級各部門和企業爭創品牌的積極性。
。ㄋ模┘訌姸讲榇龠M落實。在做好每年例行人大評議、政風行風評議的基礎上,區政府專門印發了《關于開展政務大督查工作實施方案》,加強對產業結構調整、產業提檔升級的督查;區人大、區政協定期組織重點項目視察;區機關效能投訴中心不定期對經濟發展軟環境工作進行暗訪,多渠道、全方位開展質量興區督查工作,督促各職能部門進一步轉變作風、強化責任,抓好工作落實,對質量興區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ㄎ澹┒啻氩⑴e求實效。
1.完善措施,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和農業發展質量。一是積極調整農產品結構和農業結構,走質量效益型的發展道路。積極開展有機產品、haccp、良好農業規范(gap)、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分別發展到20家和11家,國家級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品牌發展到22個,現代農業邁上了新臺階。二是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幫助各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各類生產基地建立農藥使用管理制度和生產記錄、生產檔案,推進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全區16處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分別建立了完整的基地管理制度,樹立了標牌,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生產管理,詳實記錄病蟲害防治和肥水使用情況,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步入了規范發展的軌道。三是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檢測水平。在成立區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的基礎上,區財政撥出專項資金,在龍頭市場、新華市場、利民市場建立了農藥殘留檢測室,各鄉鎮、光明路街道也建立了農產品質量檢測室,配備了農藥殘留監測儀,開展果蔬農藥殘留速測,將城鎮駐地農產品市場100%納入了安全檢測范圍。四是加強農藥經營店監管。積極幫助全區農藥銷售業主建立了必要的質量安全管理和“兩帳兩票、一卡一書”等制度,規范農資市場和經營行為,沒有發現銷售國家明令禁止的5種農藥的行為。五是加強動物產地檢疫,提高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在各鄉鎮、光明路街道設立了動物檢疫站,選聘了146名村級動物檢疫員,對養殖場戶進行登記造冊,隨時掌握畜禽流通情況,加強動物產地檢疫,保證健康畜禽出欄。強化對畜禽屠宰場的檢疫工作,在全區各屠宰場派駐檢組,嚴格按照程序進行檢疫,屠宰場的檢疫率達到了100%,有效防止了病害肉的上士流通。同時加強獸藥、飼料的監管,對全區70多家生產廠家和經營單位進行拉網式檢查,有效避免了違禁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在市場上銷售和使用。六是加強水產養殖監管。制定了《市中區水產養殖業專項執法行動實施方案》,全面加強水產養殖監管,全區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全部建立了生產、用藥和銷售記錄、監管率達100%,持證率達100%,未發現有使用違禁藥物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