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導評估自評報告
我校始建于xx年,初為xx小學,后幾經易名,xx年正式定名為xx縣實驗小學。學校下轄兩所附屬幼兒園、一所雙語實驗學校(南校區),原校區占地35畝,建筑面積9630平方米。南校區站地90余畝,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學校小學部共有教學班87個,學前部有教學班35個,學生共6500余名,教職工280名,80%為青年教師,55%為本科學歷。
一年來,通過全體教師的辛勤努力,教學質量有了顯著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得到了較大提升,學生素質得到了全面發展。2名教師獲得省級特級教師稱號,1名教師獲得省級優質課執教者稱號,5名教師被評為縣級教學能手,并全部推薦到市里參賽,12名教師獲得縣優質課執教者稱號。教師在省級以上報刊公開發表論文25篇。有3個科研課題已經結題,另有3個各課題正在申報中。學校榮獲xx縣“供銷大廈杯”愛黨愛國愛家鄉感恩演講比賽優秀組織獎、xx縣第三屆“供銷大廈杯”少兒才藝大賽最佳組織獎、濟寧市第十一屆中小學生航模建模比賽團體銅獎,先后被評為山東省藝術教育示范學校、山東省少先隊工作先進單位、濟寧市素質教育示范學校、濟寧市家庭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第六批全市“崇尚科學、反對邪教示范社區(村、學校)、xx縣——xx學年度教學工作先進單位、xx縣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等。
根據xx縣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下發的《xx縣小學辦學督導評估方案》的要求,我校成立了自查自評工作領導小組,自查自評工作于xx年12月22開始,至xx年12月27日結束。現將自查自評情況匯報如下:
一、明確辦學方向 更新管理理念
學校積極貫徹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山東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范(試行)》等有關文件。通過寒暑假集訓、教師大會、教研活動等形式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理念,學習《教育規劃綱要》和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每學期對教師學習內容和筆記量都做了硬性規定,從而保證了學習效果。通過《校園簡報》、《小海燕報》、廣播臺、學校網站等多種渠道和形式向全體師生和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發展觀。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著意體現新管理理念,如走廊里充滿人文關懷的名言警句,花廊立柱上富有詩情畫意的經典語句等。都是新管理理念的集中體現。
學校確立了 “為學生的終身幸福與發展奠基”的辦學宗旨,以加強研究型師資隊伍建設為中心,以德育工作為先導,以科學化、民主化、人性化管理為手段,遵循“以人為本、德育為首、打好基礎、培養能力、張揚個性、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加強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努力營造學習型、信息化的校園氛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結合學校實際,我們制定了《xx縣實驗小學發展規劃》,規劃分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年度工作計劃措施有力,切實可行。遵循依法治校、開放管理、可持續發展的人本理念,與時俱進求突破,深入細致抓落實,確保了學校可持續發展。
嚴格按照《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山東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設置指導意見》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并努力嘗試開發校本課程,開設了寫字和經典閱讀課等校本課程。學習并落實《學校藝術教育規程》和《山東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范》等國家、省市區相關文件要求,落實藝體科技“2+1+1”項目工程,即讓每個學生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具備一項藝術特長和一項科技活動項目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確保學生每天1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學生課外作業符合有關規定,不布置機械性、重復性、懲罰性作業,學生課業負擔適當,有充足的時間發展個人興趣和愛好。
積極開展教育行風建設活動,通過簽訂師德承諾書、檢舉投訴、一票否決等手段制止教師搞有償家教和攤派學習資料的行為。嚴格按照規定收取有關費用,做到收支公開,切實維護教育的社會形象。
二、加大教育投入 改善辦學條件
設備保障到位,是教育發展的前提。xx年,我們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逐步實現教育手段現代化、育人環境最優化。
進一步加強了南北校區的校園環境整治、校園文化建設,載香樟,種花草,使校園四季有綠色,三季有花香,景色更加優雅宜人。開辟宣傳欄,建立文化長廊,懸掛經典詩詞鏡框,讓每一面墻壁說話,讓每一處景點啟智。
加強了各功能室設施設備的補充和更新。衛生室、圖書室、實驗室、微機室、綜合實踐專用教室及各類器材室,嚴格按照《山東省普通中小學基本辦學條件標準》配備齊全,建筑面積達標。各功能室內,課桌椅配備齊全,教學設施齊備。操場規范平整,設有標準田徑場、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臺等,為高質量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