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小學素質教育督導評估自查報告
3、民主科學的規范辦學。
學校辦學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民主科學,規范。
校園文化建設方面;規范合理的建筑布局氣魄魂偉,匠心獨運的外部圍墻縈繞四周;寓意深刻的連環門,古色古香的六角亭臺;校園內蒼松翠柏、奇花異草爭奇斗艷。再加上馬路兩旁的醒目標牌,墻上的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一股股書香氣息遍布校園,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教育教學設施方面,近年來,學校增設了實驗儀器室,配備了儀器,并投入使用,每次實驗成果以實驗報告單的形式做好記錄。圖書室在原有圖書的基礎上,又增加了2549冊新圖書,現生均圖書25冊,全部歸類、分柜、貼標簽,并且全部投入了使用。借閱形式為班級集體借閱和個人借閱,一周內班級輪流借閱,并按借閱制度履行登記。
教師管理方面:從德、能、勤、績等方面評價教師,師德為先,定期組織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學習,強化道德意識。開學初教師人人簽定不組織學生節假日集體補課的承諾書。對學生因材施教,不設重點班,不增加課時和課程難度,不對學生考試成績排名,不向學生收取各種不合理的費用。能充分利用身邊的教育資源實施教學,能嚴格履行考勤制度,做到按時簽到簽退。
4、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
德育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學校無小事,事事皆育人”的學生教育觀,構建了以多種教育活動為載體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模式,形成了抓教育,抓活動,抓養成的德育思路。不斷深化對學生的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和紀律教育。每學期初學校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制定了德育目標,各班主任根據班級情況制定班主任工作計劃,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生學習、生活時間,保證了學生在校活動不少于一小時。德育活動安排井然有序:利用周一升旗儀式進行國旗下的講話,號召學生節假日走進社會參于幫扶弱小、關愛老人等一系列的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通過家長會,家訪活動了解學生的家庭表現。
學校的花壇是學生德育活動的最佳基地,每年修枝、剪葉,清理花壇成了同學們樂于參加的活動項目,養成教育就在這里得到了體現。花壇中的紅果樹,葡萄樹等植物的長葉、開花、結果,整個生長過程與孩子們的成長相伴,學生從小就樹立了花兒不能采、果子不能摘,樹枝不能折的意識,每年秋季果樹上顆顆紅通通的紅果,葡萄架上串串紫瑩瑩的葡萄就是孩子們行為習慣養成的最好見證。等到收獲的時候,大家都大顯伸手,大同學打,小同學撿,分工合作參于勞動,再把勞動成果你一小包,他一兜,鼓鼓囊囊背回去與家人一起分享。學生親身體驗到呵護、成長、勞動、收獲、分享一系列的關系,并寫下了獨特的感受。
養成教育結碩果。今年,在開展了學雷鋒活動中,學校被評為“學雷鋒活動先進單位”四年級學生衛斐林在學雷鋒活動征文中獲一等獎,六年級的孟璇馨、張育英在尊老愛幼活動中被推選為山西省“美德少年”。
5、扎實有效的課堂教學
我校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新課程計劃,根據上級部門的規定為學生訂購教材,并利用學校環境優勢開發《綠色樂園》校本教材,列入課表,納入正常課堂教學中。保證了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按課標制定教學進度,制定教學計劃,科科有備課、作業。按計劃完成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