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環境監測自查報告(精選3篇)
關于環境監測自查報告 篇1
根據省環保廳《關于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XX年)實施效果進行總結考評的通知》(蘇環辦【】192號)及《關于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情況自查報告及填報材料的有關補充說明》要求,我局于近日組織開展全市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情況的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三年行動計劃”的組織領導、三年行動工作計劃制訂及開展
-XX年,全市各項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緊緊圍繞《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開展,市環保局先后印發了無錫市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XX年)實施方案、實施細則、自查方案,形成了以分管局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明確了我市監測質量管理的三年進度安排,細化了XX年的具體實施方案。并在全市環境監測半年工作會議就三年行動計劃進行動員和宣貫。為了強化質量管理工作的領導,更好指導XX年貫徹落實三年行動計劃的工作,發文成立由市、區(縣)兩級環保局分管領導、局機關相關管理人員組成的無錫市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下發了三年行動計劃XX年的實施細則。XX年8月,我局在進行充分準備的基礎上,組織開展了全市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執行性情況的檢查,為使檢查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先后制訂并下發了《無錫市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執行情況檢查工作安排》、《無錫市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XX年)現場檢查表》、《關于開展全市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執行情況檢查的通知》(錫環信息【】23號),8月底圓滿完成了檢查工作。
(二)對所轄環境監測數據的質量進行監督檢查的情況
(1)組織轄區內各監測站開展實驗室比對、考核活動XX年組織開展了水質中總磷、土壤中銅的實驗室比對活動;XX年組織開展了ph、化學需氧量的實驗室比對活動;結果顯示各監測站的比對數據均滿意。
(2)按省中心的統一要求,組織開展轄區內自動監測站的質量核查工作-XX年組織開展全市空氣自動站質控考核(so2、no)、水質自動監測系統質量考核(高錳酸鹽指數、氨氮),各站考核結果合格;XX年組織開展了全市水質自動監測站運行管理情況檢查,通過檢查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全市水質自動監測站的運行、維護、質控和監管等方面的情況。
(3)組織開展了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通過檢查,極大地推動了各市(縣)、區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
二、行動計劃目標完成情況
(一)持證上崗情況
夯實環境監測人員基礎是我們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主線,-XX年我市以江蘇省環境監測上崗考核要求為契機,出臺我市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考核細則,成立市監測人員上崗操作考核小組,并制定詳盡的考核計劃,真正規范人員上崗考核工作。
無錫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持證上崗情況如下:①XX年底,在崗監測技術人員數是65人,持證上崗率100%;XX年6月底,在崗監測技術人員數是51人,持證上崗率100%。②XX年底,一線監測人員數是53人,持證上崗率100%;XX年6月底,一線監測人員數是41人,持證上崗率100%。③XX年7月~XX年6月新進監測技術人員數是17人,持證上崗率100%。其余各環境監測站監測人員持證上崗率為100%,一線監測人員上崗率100%。
(二)計量認證情況
無錫下轄9個市(縣)、區,其中6個市(縣)、區成立了環境監測機構,分別是江陰市、宜興市、錫山區、惠山區、濱湖區、新區,包括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在內,7個環境監測機構均通過計量認證,且計量認證監督評審和復評審工作開展正常。各監測站計量認證工作的開展情況。
(三)在用環境監測儀器設備情況
儀器設備是開展監測工作的必備手段之一,我市各環境監測機構一向重視儀器設備的管理。均制訂了《儀器設備管理程序》,在用儀器均編制有作業指導書及使用和維護記錄,并建立一機一檔,由設備管理員統一管理;對于在用的儀器設備,各站按照分類管理的原則實行專人保管,按年初質控計劃要求對儀器定期進行期間核查和維護保養,確保儀器滿足監測要求;對于需計量檢定和校準的儀器,則由設備管理員統一按計劃組織實施,選擇有資質單位進行檢定和校準,儀器合格率為100%。詳見表4和附表四。
三、組織開展技術情況
XX年9月,為了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環保部相關精神、加強環境監測綜合技術工作、提高環境質量綜合分析技術水平,選拔出優秀選手備戰全省綜合分析比武。我局組織舉辦了“無錫市環境質量綜合分析技術競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承辦了這次競賽。競賽內容分環境監測基本知識和綜合評價知識測試、綜合分析報告編寫、多媒體演示報告制作三部分。我市6個市(縣)、區環境監測站共12名選手參加了競賽。經過兩天的緊張角逐,惠山區環保局、江陰市環保局、錫山區環保局分獲團體前三名。惠山區陳海祥、江陰市范麗花、惠山區劉文婷、錫山區宋興偉、宜興市李秀珍、濱湖區陳燕等六人分獲個人競賽前六名。濱湖區栗志艷、江陰市黃蕾、錫山區邵建輝、宜興市趙抒穎、新區王冠群和杜易獲個人競賽優勝獎。本次競賽還特邀江蘇省監測中心何春銀副主任和信息部黎剛部長親臨現場指導,并對每一份參賽報告進行詳細點評。
XX年5月,根據《無錫市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XX年)實施方案》的精神,為進一步提高全市環境監測人員的技術水平,激發全市環境監測人員刻苦鉆研業務技術的熱情,迎接“第xx屆全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活動,我局組織舉辦了,“全市環境監測技能競賽”。本次競賽內容分操作競賽和理論競賽兩部分。我市6個市(縣)、區環保局及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共8支參賽隊16名選手參加了競賽,經過一天半緊張的競賽,江陰市環保局、宜興市環保局、惠山區環保局分獲團體前三名,市中心站石浚哲、沈斐、江陰市環保局顏慧、黃振榮、宜興市環保局王可贇、惠山區環保局葉小英等分獲個人前六名。市中心站石浚哲、江陰市環保局顏慧、黃振榮、市中心站沈斐、宜興市環保局王可贇獲實驗室操作競賽單項前五名。市中心站許燕娟、沈斐、惠山區環保局葉小英、市中心站石浚哲、施新鋒獲理論競賽單項前五名。
通過競賽,充分調動了我市監測系統專業技術人員學技術專業務的熱情,在全市環境監測綜合分析系統中形成了一種你追我趕、積極進取的工作氛圍。
四、對檢查組反饋意見的整改情況
根據XX年省環境保護廳組織開展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修訂計劃執行情況檢查結果,針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執行情況檢查反饋意見》中的建議,我局高度重視,積極組織整改,具體整改情況如下:
1、進一步明確和加強環境監測行政管理職能,協調好行政管理與業務指導之間的關系,使各項規范、制度能夠得到貫徹落實。
根據省廳檢查的要求,我們進一步明確和加強了環境監測行政管理職能,積極協調行政管理與業務指導之間的關系,使省里下達的各項管理要求得以落實,另外我們積極與省廳溝通探討開展如何結合實際情況更好地開展環境環境監測行政管理。
2、盡快改善實驗用房,擴大現有監測人員編制,進一步擴充監測能力,使之符合全國標準化站建設要求。
無錫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站房是1982年建造的三層樓簡易實驗室,既不能擴建又不能加層改建,基礎及公用設施嚴重缺失和老化,已無法達到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全國環境監測站建設標準要求》。我局幾年來一直積極努力,XX年在市政府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現代化的監測大樓終于完成立項審批工作。
建成后的新監測大樓使用面積達14000m2,功能齊全、設施完善、技術一流、裝備先進,集國內一流、與國際接軌、高起點的現代化水環境監測和水環境保護綜合科學監測與研究中心;將全面完整地形成水體有機毒物和湖泊水生生物的監測分析能力;也將形成具有太湖水環境生態特點、集監測與科研于一體的湖泊生態觀測站。
新大樓預計XX年可以投入使用,它的建成將使我監測站更快完成標準化站的建設和進一步擴充監測能力提供強有力的硬件保障。
關于擴大現有監測人員的編制問題,我們和無錫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簡稱編辦)積極溝通,認真反映省廳的工作要求和監測工作實際存在的困難,市編辦也積極為我們爭取,但由于政策方面的問題,目前解決監測站編制方面的問題尚存在很大困難。
XX年,結合省、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我站特向無錫市編辦申請編外用工50人以滿足《全國環境監測站建設標準》的最低要求。據悉,我市編辦同意將我站的編外用工編制數增加到34人,但目前批復還未下達。
3、加強對縣(市)、區環境監測機構的監督,盡快落實對縣(市)、區站的三年行動計劃檢查。
XX年8月,我局在進行充分準備的基礎上,組織開展了全市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執行性情況的檢查,為使檢查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先后制訂并下發了《無錫市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執行情況檢查工作安排》、《無錫市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XX年)現場檢查表》、《關于開展全市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執行情況檢查的通知》(錫環信息【】23號),8月底圓滿完成了整改工作。
五、開展行動計劃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一)三年行動計劃的成效
通過《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的不斷推進,我市環境監測、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得到了有力的推動;從環境保護局主要領導到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環境監測質量意識得到不斷的加強;一是各地均完善出臺了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相關制度,促進了質量管理工作的持續、深入開展,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圍繞環境監測重點工作,制定了《無錫市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運行管理辦法》(錫環監測【】20號)、《無錫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太湖流域枯水期應急監測質控方案》(錫環監【】39號)、《無錫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太湖水污染及夏季藍藻預警監測質控方案》(錫環監【】12號)等,有效地規范了環境監測和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開展;二是夯實環境監測人員基礎,以江蘇省環境監測上崗考核要求為契機,出臺我市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考核細則,成立市考核小組,并制定詳盡的考核計劃,做到定期監督落實,真正規范人員上崗考核工作。
(二)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1)環境監測管理和技術是環境監測工作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其關系是互相促進、互為補充的,將共同促進監測事業的科學發展。沒有管理,技術可能迷失方向;沒有技術,管理將會失去支撐。監測行政管理部門一方面對環境監測站的工作下達任務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又對監測系統進行宏觀的業務技術指導,為監測系統解決更多的實際困難,為各級監測站的科學發展提供保障。目前環境監測管理部門,技術力量較薄弱,尚不能很好履行技術指導的職責,應該在下階段工作重點改進。
(2)基層環境保護局人員編制少,在環境保護局內部設立環境監測行政管理機構,并配備專門管理人員存在較大的難度,建議上級環境監測行政管理部門積極向上反映,解決基層的實際困難。
(3)加強質量管理制度建設,對于重點工作的質量管理要求能形成制度,依靠制度來規范監測工作,通過制度來促進質管工作。
(4)建議省政府統一發文,解決監測站人員編制問題。
關于環境監測自查報告 篇2
根據縣政府統一安排和部署,我行的民主評議行風活動已按照要求完成了宣傳發動、征求意見、自查自糾等階段。為確保此項工作不走過場,取得實效,我行對征求到的意見和建議進行認真梳理匯總,高度重視,認真查找原因,研究整改措施,積極抓好整改,務求取得實效。現將整改工作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高度重視,認真對待
今年以來,民權支行從全局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政風行風評議工作的重要意義,根據系統統一安排,結合單位實際,及時制定了年度行評工作方案,分階段明確了工作重點,成立了領導小組,扎實有效地開展了一系列工作。針對市糾風辦反饋給我行的行風評議群眾代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我行高度重視,認真對待,一是迅速召開會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端正態度,確定整改的重點內容。
二、明確責任,量化任務
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的問題誰整改的要求,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各負其責,各部室具體負責各自業務范圍內的整改工作,各部室負責人為具體責任人,明確整改標準和整改時限,確保整改各項措施的落實。
三、一邊抓整改,一邊抓鞏固
行風評議我行的主要問題集中在辦理業務速度慢,客戶等待時間長上,我行對此進行了迅速整改,八月份我行新裝修營業廳已投放使用,從而結束了長達三個月臨時營業場所,新增設了2個柜員窗口,新營業廳環境優美,設施齊全,與臨時營業場所相比有了全面改觀。同時我行狠抓文明優質服務和技術練兵,要求,各個崗位服務到位,完全按照我行服務標準嚴格執行,每天對服務進行檢查,對發現的服務問題及時進行處理,若屬于員工的問題進行重罰;全面加強技術練兵工作,制定技術練兵方案,對于能手級員工進行重獎,對于長期技術不達標員工要待崗培訓直至清退。經過整改我行服務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客戶滿意度大大提高。今后,我行要把整改主要內容目標化、制度化,對一時不可能解決的問題研究長效措施分步整改,常抓不懈。力求通過整改,解決好我行工作作風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而推動整體工作,通過整改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關于環境監測自查報告 篇3
我校為貫徹落實《x自治區關于加強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管預防群體食物中毒的通知》(內食藥監餐飲230號)文件精神,我校食堂衛生工作領導小組對學校的食堂衛生工作展開了全面、認真的自檢自查,現將自檢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學校領導重視食堂衛生工作。
我校現有住宿生132人,每學期初,學校專門召開食堂衛生工作會議,明確職責和具體分工,成立了以孟慶波校長為組長的學校食堂安全工作領導小組,針對各項具體安全工作制定計劃明確責任。同時召開學校教職工、后勤人員會議,學習上級頒發的文件,要求學校后勤人員提高食堂衛生工作意識,增強食堂衛生常識,切實認識到學生安全衛生工作的重要性,保證把孩子教育好,管理好,保護好,讓家長放心地將孩子交到我們的手中。
二、確保了飲食從業人員持證上崗。
三、健全衛生、食品管理制度。
做到責任到人。建立健全的衛生管理制度及責任追究制度,責任到人,搞好食品衛生宣傳,做好對食堂每周一次的檢查評比,做到獎懲分明。
四、調整廚房內部布置。
一是蒸飯間,二是蔬菜加工間,三是打飯間,四是學生餐廳。
五、把好四個關,杜絕群體性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
(1)、把好采購、加工關:采購做好驗收工作,加工做到燒熟煮透,做好食品留樣工作。
(2)、把好“消毒”關。所有的餐具、用具都高溫蒸汽消毒。
(3)、把好“個人衛生”關。做到身體不適的職工不能進入食堂工作,從業人員必須取得健康證及經過食品衛生培訓合格才能上崗,工作人員進入食堂必須做到“三白”。
(4)、杜絕非工作人員進入廚房關,保證放毒現象發生。
六、實行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堅持按量化分級管理的標準規范化管理學校食堂。
七、整改措施。
為有效的控制學校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做好各類事故隱患監控,切實保障學校師生員工健康安全。我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
(1)、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增強學生的食品衛生、安全意識。學校衛生室、食堂要通過課堂教育、板報、知識講座等多種形式加大教育力度,使食品衛生安全方面的知識深入人心,自覺抵制假冒、偽劣產品,維護自身健康。同時,也使食堂的工作人員自覺按照《食品衛生法》進行操作營業。
(2)、加大管理力度,杜絕校門流動攤點的食品流入學校;食堂生產加工加強衛生監管,嚴格操作規程。加大獎懲力度。
(3)、全面停止使用一次性碗、筷和塑料袋,杜絕白色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4)、學校通過健康教育,告誡學生不吃霉變食品,不買三無產品,不喝生水冷水,教育學生增強自我防護意識。三是利用黑板報、專題講座等形式,開展健康和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倡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禁止學生到無證攤點就餐或購買副食、飲料等商品。
總之,要持之以恒做到上述幾條,才能杜絕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我們一定在本學期中再接再勵,把食堂衛生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