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體質達標自查報告(通用3篇)
學生體質達標自查報告 篇1
根據《湖北省促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鄂教ZD[20 x x]3號)文件精神和市教育局《關于開展全市義務教育學校達標情況調查的通知》要求,結合辦學實際情況,現將我校義務教育學校達標情況自查報告如下:
一、基本信息
學校40個班,學生2455人,教職工198人,平均每個班61人,大班占100%。
二、校園建筑
1.學校占地面積4萬㎡,平均16.29㎡。學校建筑面積27650㎡,平均11.26㎡。
2.體育活動用地:有4個籃球場,2個排球場,2個運動場地,不達標。
3.綠化用地:綠化面積13000㎡,占學校用地的32%,符合省級基本要求。
4 、“學校安全工程”有一個改造工程,已經竣工投入使用,但是還有兩個D級危房還在使用。
三、設備條件
(一)專用教室設備和器材配置
(1)學校有5間教室,聲美,設備基本達標;
②體育活動器材室一間,器材基本達標;
③ 2個計算機教室。其中學生104人,活力比4.2%;
④多媒體教室26間。其中,教師使用40套;
⑤有4個理化實驗室,儀器配備滿足本省基本要求;
⑥學校建了圖書館,藏書共計58910冊,每個學生24冊。
(二)學校已配備安全設施,成為保障師生安全不可缺少的重要設施。
(三)學校有校園網,并及時更新。不過服務器用了很多年了,設備更新刻不容緩。
(4)有電子備課室,40臺電腦。但顯然已經不適應社會信息化發展的速度和教師的要求。
(5)生活服務用房共144間。基本滿足師生需求。
四、團隊建設
1、配備教師
學校現有教師198人,教職員工與學生比例為1: 12.5,其中專任教師171人,占教職工總數的86%,師生比例為1: 14.35。職工2人,占教職工總數的1%。專職教師合格率100%,學科結構不合理。xx市市級以上骨干教師43人,占專任教師的25%。
2.教師職稱結構
初級職稱比例為13.64%,中級職稱比例為63.13%,高級職稱比例為23.23%。
3.年齡分布
35歲以下的比例為7.58%,35-50歲的比例為75.25%,50歲以上的比例為17.17%。
4.其他設備
學校配備1名兼職衛生技術人員和1名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學校始終把教育教學質量放在第一位。適齡青少年入學率100%,初中鞏固率98%,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99%。
通過自查,我們認為學校還存在以下問題:大班普遍,教師年齡結構過大,學科結構不合理,教師信息設備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兩棟仍在使用的D級危房急需改造。隨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發展,我們將積極爭取資金,加大學校硬件建設力度,及時糾正學校存在的問題,努力確保我校完全達到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標準。
學生體質達標自查報告 篇2
為了切實規范和落實好大學生村官的管理使用,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我鄉大學生村官健康成長。我鄉黨委、政府按照區委組織部通知要求,及時召開班子會議研究大學生村官管理制度,對我鄉大學生村官的使用情況進行自查,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1、我鄉現有7名大學生村官,3人任村支部書記助理,4人任村民主任助理,沒有出現截留和借用的現象。為了培養好大學生村官,鄉黨委安排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鄉干部擔任駐村干部,方便指導大學生村官開展村級工作,并經常督促大學生村官認真完成村上的各項工作,采取“不定時入村督查”、“定期例會檢查”和“電話訪問”相結合的方式,對大學生村干部的在崗工作情況、學習和生活情況進行檢查,要求他們全力做好鄉村兩級的“聯絡員”和各項任務的“執行員”。
2、我鄉黨委、政府一直非常注重大學生村官的培養,一方面支持和鼓勵大學生村官積極參加各類學習培訓活動,通過各種專業培訓,為他們提供不斷充電的平臺和渠道,增加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利用鄉政府平臺為他們提供實踐平臺,通過討論座談和個別談話等方式了解他們對自己深發展的想法,征求他們對大學生村官管理和工作安排的意見,根據本鄉實際,結合他們的意見和意向,安排他們到鄉農業、民政、工業等各線實踐鍛煉,提高自身能力素質的同時,了解各線工作程序和相關惠農政策,從而更好的幫助村里利用政策和爭取項目促發展。
3、在大學生村官的日常工作管理中,采取鄉、村管理,自我管理,群眾監督的管理模式,要求村“兩委”干部對大學生村官的日常工作和表現進行監督,鄉黨委通過鄉、村兩級干部和村民了解大學生村干部的工作、生活及思想情況。同時按照中組部提出的大學生村干部“五條出路”政策,根據大學生村官自身意愿,選擇以后的出路。對有創業想法的村官,積極引導和幫助他們創業,為他們提供小額貸款等支持;對以考入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為目標的村官,為他們提供各種有利于學習的平臺,如編寫信息,參加信息培訓,鼓勵和支持他們參加各種學習培訓,利用業余時間學習。雖然,我鄉在大學生村官管理使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大學生村官工作量化考核、績效考核上仍有待進一步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鄉將進一步完善大學生村官工作量化考核和績效考核,管理和使用好大學生村官的同時,積極幫助和推動大學生村官在實踐中學習、鍛煉和提高,讓大學生村官用得上、流得動,讓他們更好的服務基層和實現自我。
學生體質達標自查報告 篇3
一、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是自20xx年以來組織的第2次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數據覆蓋48所中小學在校學生。檢測項目涵蓋了身體形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和健康狀況共4個方面。共檢測6萬名中、小學生。本調研結果分兩個方面:一是從學校匯總數據報告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現狀;二是從數據分析報告學生體質發展的趨勢。
二、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
(一)身體機能狀況有所改善。中小學生肺活量持續下降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與20xx年相比,中小學男生肺活量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比率分別為7.41%、12.6%、24.9%、9.85%;中小學女生肺活量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比率分別為13.8%、15.71%、30.1%、30.8%;但各檔次比例均不及全市平均水平。
速度素質(50米跑)與20xx年相比,小學生變化不大,男女生稍有提高(分別平均提高0.2秒和0.3秒),但男女生優秀率均低于全市平均數的10個百分點;男、女生不及格率分別高于全市9.6%、4.8%。
(二)視力不良率。20xx年義務段在校學生的身體發育和健康狀況總體上是好的。學生近視患病率居高不下。20xx年抽取18所學校結果,其中小學15所,初中3所,小學男36%、女41.15%、小學平均38.44%;初中男56.39%、女63.56%、初中平均59.7%。總視力不良率49.07%,比20xx年視力不良率47.58%高出1.49%,比20xx年總視力不良率50.62%下降了1.55%,也比20xx年的總視力不良率50.6%下降了1.53%。近視率總體趨勢隨著年級(年齡)逐步增高,盡管有小幅回落,但一直處在高位。
(三)身高體重指數。中小學生身高體重指數出現可喜變化,正常體重比例超過39%,比20xx年26.5%有了大幅提高,但低于全市40.02%。超重率也低于20xx年全省比例,中小學生超重率男生為9.65%(17.13%)、女生為6.83%(11.07%);但肥胖依然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肥胖率高于全省10個百分點,男生為24.7%(14.46%)、女生為1768%(6.70%)。
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男女生平均身高均隨著年級的增長而逐步增高;
2、男生平均身高總體上要高于女生,且隨著年級的增長而逐步加大;
3、五、六年級時,女生平均身高要高于男生,符合青春期發育規律。
分析原因主要為:
1、與改善飲食、合理改變膳食結構有關。
2、與自20xx年嚴格落實“陽光一小時”等因素密切相關。增加體育活動必須繼續堅持,常抓不懈。
3、通過分析,外圍學校在肥胖比例上好于中心學校外,其它指標明顯低于中心學校平均值。初步分析家長一線職工和外來人口的家庭較多,學生飲食、膳食結構、營養等與學生成長節奏不一致。如隔代教育導致的暴飲暴食等。
三、建議及措施
1、建立完善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制度。負責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的監督、指導、培訓,并負責監測數據進行錄入、匯總、統計、評價、分析。每年組織編制和發布《學校體育工作年度報告》。
2、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切實保證中小學的體育課時,實施《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提高體育課的實效性。強化課外鍛煉,就要積極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豐富多彩課外體育鍛煉,開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切實落實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時間,有序開展學生課余體育競賽活動。
3、建立和完善體育教育的評價機制,把學校體育和健康教育實施情況作為中小學規范辦學行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標,定期開展督導評估,并將督導結果定時向社會公布。在教師評優,職稱評定等方面認真執行有關規定,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
4、學校要成立體衛藝機構,切實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嚴格落實課程教學和教育的工作任務。各學校要做到學期初有計劃、學期結束有總結,管理有組織、工作有章程、人員有保障、教學有教案、過程有檢查,目標有落實
5、實施“學校體育教學改革項目”。組建體育教學改革和運動項目教學聯盟,大力推廣田徑、足球、籃球、排球、武術等運動項目,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運動技能。重點培養體育學科骨干教師、體育名師。加強體育教育信息化建設,征集推介優秀體育課教學資源和案例。實施兼職體育教師專項培訓制度,普遍提高專業體育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授不同運動項目的能力。
6、形成部門合力,營造良好工作環境。一是完善青少年體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協調,推進學校體育,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二是強化學校體育督導,建立學校體育工作獎懲機制。嚴格執行《教育督導條例》,建立學生體質健康和學校體育工作“掛牌督辦”制度。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連續3年下降的學校,實行誡勉談話。對學校體育成績突出的學校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三是建立宣傳體育工作經驗的長效機制,及時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有所提高的中小學校進行全面宣傳報道,評選建設一批學校體育工作示范校;建立學校體育教學資源庫,開放共享優質體育教學資源。加強引導社會重視學校體育,營造支持學校體育和學生鍛煉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