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統計制度自查報告(精選3篇)
金融統計制度自查報告 篇1
根據岳銀發(20xx)25號《關于轉發的通知》要求,縣聯社立即組織相關人員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文件精神,并對照統計檢查內容進行了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金融統計數據的真實性情況
通過對20xx年年末和20xx年一、二季度末上報縣人民銀行(及市農金體改辦)科目統計數據的自我檢查,認為上報數據真實完整。沒有發現下列統計違法行為。
1、未虛報、瞞報、偽造、篡改金融統計資料,更沒有違反統計法規和工作程序編造統計數據的行為。
2、統計數據與原始統計記錄,統計臺賬、統計報表以及與統計有關的其他資料核對基本一至,數據差異不大。
3、未利用常規的業務操作虛增,虛減原始統計記錄或與統計有關的其他原始資料行為。
4、未強迫或授意基層信用社和基層社統計人員在統計數據上弄虛作假。
二、統計法規和統計制度的貫徹情況。
1、認真貫徹《統計法》、《金融規定》等法律、法規。
2、貫徹執行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金融統計制度及有關管理辦法,并接受人民銀行的監督、檢查。
3、及時收集、匯總、編制、管理本系統金融統計數據和報表。
4、依法向人民銀行報送統計數據、報表、統計資料。
5、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人民銀行布置的各項統計調查工作。
三、統計工作管理情況
1、統計崗位設置及人員配備情況。
聯社金融統計工作主要由計劃信貸股負責,計劃信貸股配備專職統計員一名,各基層信用社的統計工作基本上是由信用社主辦會計、內勤主任或信貸會計兼任,未配專職統計人員。
2、統計人員的業務培訓狀況。
聯社對統計人員的業務培訓一般是利用舉辦會計,信貸培訓班時,對統計人員進行業務知識培訓,今年統計局要求統計人員必須持證上崗,聯社以縣統計局關于開展統計普法、統計執法培訓工作為契機,組織全縣基層信用社統計人員學習了《統計法》、《統計法實施細則》、《安徽省統計管理監督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并進行了統一考試,使他們進一步增強了統計意識,提高了統計人員素質,對統計工作的開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四、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問題:
1、未建立相應的統計操作規程。
2、未建立農村信用社的金融統計制度,使得統計人員職責不明確。由于統計人員大都是會計兼職,在統計上報工作中遇到不屬于自身職責范圍內的情況,就存在一些估報、漏報、遲報等有違統計法規的現象。
3、農村信用社的許多統計數據仍處于手工操作狀態,工作效率不高。
(二)針對以上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1、盡快建立相應的統計操作規程。
2、建立完善農村信用社的統計制度,加強法律建設,提高認識,明確職責,依法統計,確保各項統計數據的真實、準確和完整。
3、加快農村信用社統計電子步伐,使他們盡快改變手工統計的落后狀況,逐步提高統計工作效率,以適應金融統計發展的需要。
金融統計制度自查報告 篇2
今年一年來,在市銀監分局及市、縣人行的正確領導下,圍繞“兩個翻番,兩個率先”目標,堅持以統計數據質量為中心,突出統計“雙基”建設和統計信息化建設兩個工作重點,創新思路、求真務實、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全縣干部職工的精神面貌、工作環境煥然一新,管理秩序井然有序,統計服務水平和統計隊伍素質明顯提高,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現將本次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認識明確,精心組織
此次開展統計執法、統計質量大檢查非常必要,統計數據是否真實準確,關系到國家宏觀經濟決策的科學性和貨幣政策決策的正確性。為此,我們認真開展了一次普法宣傳教育,組織全體干部、職工和統計人員認真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統計法概論》、《金融統計管理規定》,增強了全員的統計法律意識,通過宣傳、學習,使廣大統計人員認識到準確、及時地提供統計數據是《統計法》規定的每個統計人員和統計組織應盡的義務,不履行義務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從而提高依法統計的自覺性。
經查,所報資本充足率報表、信貸違約客戶情況、信貸咨詢登記、現金統計表等各類統計報表均能及時、保質、保量地報送,各類統計報表、統計數據能做到及時整理并歸檔保存,不存在虛報、瞞報、偽造、拒報、屢次遲報統計數據的現象。
二、隊伍建設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全縣所轄機構均設立了統計崗,各社都設立了一名統計員,做到了人員配備到位,但由于人員缺乏,一直以來統計崗均由各社主辦會計兼任,沒能設置獨立的統計崗,配備專職統計人員,且基層統計人員業務素質低,缺乏專業經驗,統計歸屬概念不清,此外,一些企事業單位在填寫原始憑證時款項來源、用途用詞模糊、不規范,造成會計部門記賬失誤,致使統計歸并錯誤,其次,由于基層人員變動頻繁,且沒能實現辦公自動化,各類統計數據還需手工計算等原因,造成統計數據的估報、串項等錯誤。
三、采取措施
1、依法進行金融統計工作,要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金融統計管理規定》,堅持實事求是,依法進行金融統計工作。
2、切實加強統計隊伍建設,保證統計員隊伍的穩定,加強崗位培訓和崗位練兵,努力提高統計人員素質。
3、加大對金融統計工作的科技投入,盡快健全和完善覆蓋面廣、效率高、共享性強、規范的數據信息管理體系,保證金融統計工作快捷、高效地進行。
4、逐步改進和完善金融統計報表制度,以適應經濟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對金融統計工作要求,不斷提高金融統計工作水平。
金融統計制度自查報告 篇3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建立起以中央銀行為核心,以國有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并存的金融體系格局。但是,我國金融機構體系的現狀并不樂觀。銀行業改革滯后;金融機構體系產權單一,各種機構成份比重不合理;銀行、保險、證券業發展不成熟,銀行機構與非銀行機構協調發展能力差;金融中介機構缺乏;金融機構面臨著巨大風險等一系列問題都嚴重阻礙了金融機構功能的發揮,阻礙了經濟的發展。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我國銀行、保險、證券、信托等金融機構的改革已迫在眉睫。不僅要提高自身的經營能力,處置好不良資產,更要進行根本性的結構性調整,以提升綜合實力,才能與全能型的國際金融集團競爭。
一、我國金融機構經營現狀
(一)投資主體多元化。
所有制方面的限制,導致了中國國有銀行壟斷的局面。由于銀行業之間缺乏必要的競爭,一方面導致了國有銀行改革動力的不足,效率低下;另一方面,非國有銀行發展滯后,難以滿足非國有經濟的融資要求。
(二)利率市場化。
從中國整個價格體系來看,由于市場經濟的有效導入,所有價格基本上都放開了,而惟獨作為金融產品價格之源的利率沒有放開,沒有市場化,還是由國家指令性調整。利率制定的非市場化,不僅直接影響到基礎貨幣的調整,使得判斷宏觀貨幣供應量的多少和貨幣政策效果好壞缺少了最準確的標準,還影響到其他貨幣政策工具的實施。
二、關于我國金融機構體系的改革
面對國外金融集團的挑戰,我國的金融機構必須要進行根本性的結構調整,不僅要消化不良資產,更要提高管理水平,加強綜合經營實力。
(二)金融機構的制度改革與創新
第一,要對金融機構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和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并完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使之真正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而且要理順國有資產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及處置權之間的關系。要有效防范內部風險,監督金融機構的經營行為,建立一套健全、有序的內控機制。
第二,加大不良資產的處理力度。
第三,要進行有效監管,并盡快建立和完善風險管理體系。
第四,可通過存款保險制度,最大限度保護存款人利益,增大金融系統的穩定性。
(三)對外資銀行及金融機構進行適當管理
外資銀行、保險公司的設立已逐步成為我國金融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它們的有效監管和風險防控已愈加中腰。
第一,要提高外資金融機構的準入門檻,逐步放開人民幣業務,掌握好節奏。第二,可增加合資金融機構的設立數量。合資的金融機構由出資雙方共同經營管理,不僅有利于將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經營方式引入我國,提高本土的經營能力,更有利于加強對外資銀行的風險防范,避免純外資銀行逃避稅收和利潤轉移。
第三,通過提供優惠政策,引導外資金融機構進入我國中西部不發達地區。綜上所述,金融體系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金融機構體系的健康高效與否直接決定一國的經濟情況,我們必須重視對金融機構體系的改革工作。對于國有性質的銀行,必須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對其進行股份制改革,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而不是行政命令來加強管理和監督,從而從體制上杜絕壞賬的產生,并發揮在重要領域建設中的巨
大作用。為了增強金融機構的競爭力,還要引入民間資本和中介機構來引導合理的投資流向,在加強立法和監管的基礎上,允許外資進入金融行業,利用競爭機制以及國外先進的資產評估機制和管理模式,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從而更好的為經濟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