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辦學水平綜合督導評估報告
一是管理機制合理化。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建立了“處室為條、年級為塊”的管理模式,校委會、總支會、工會和教代會職責分明,實行處室、年管會實施、督辦、評價、班級落實,教師、學生和家長輿論反饋的管理體制。設立了辦公室、督導室、教務處、政教處、體藝部、團支部、教研室、綜治辦、總務處、年級管理會和學生管理委員會等組織機構,職責明確,責權統一。
二是管理手段多元化。
(1)目標定位。
學校立足生源的特殊性和辦學條件的局限性,消除工作的懈怠和盲目,就學校發展、隊伍建設、學生成材有關一切目標緊緊圍繞“一切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走特色之路、立高效課堂”的管理思路準確定位,各項工作檢查評價有標準,各崗位努力奮斗有標桿。
(2)計劃引領。
學校發展規劃、學期工作要求、各處室工作方案、年級月工作要點、各崗位工作計劃齊全,對計劃的實施實行值日巡查、年級管理會月考查、處室復查的線性管理。計劃的完成情況形成了“檢查記錄”、“總結評比”、“結果通報”完整的循環步驟。
(3)制度保障。
學校制訂了《黨風廉政建設制度》、《教職工考勤制度塈崗位管理辦法》、《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學生一日常規》、《財務管理條例》、《安全責任追究制度》等涵蓋黨務、校政、教師、學生、后勤各項工作管理56個規章制度。基本形成了管理制度體系,執行制度嚴格,反饋及時。特別是“校長事務問責制”和“考評獎懲制”,有力地保障了制度的落實。
(4)自主管理。
學生自主管理是學校管理的一大特色,學校本著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理念向教職工大會闡明成立“二中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的意義,在招募學生管理干部志愿者的基礎上,按班級——年級——學校三個層面成立了學生管理委員會相關機構,循序漸進地先“校園衛生、文明守紀、愛護公物、安全檢查、學習評比”,再“校園文化、校園廣播、《春草》社刊、《二中報》雜志”宣傳,進而到“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跑操、自主學習”,不斷拓展深化自主管理內容,提升自主管理水平。學校努力把日常規、周常規、期常規走向“規范”,又進化成“習慣”,不僅僅是起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作用,而且大面積、大幅度提高了學生整體素質。
(5)輿論監督。
學校設立了校干部、教師、學生、家長與校長電話直通車,對反映出來的意見和問題,校長就組織相關人員研究、決策、調節、督辦。只要是教師、學生、家長提出的合理意見,學校立即督查整改。由于加強了輿論監督,學校公信度大大提高。
一是管理決策民主化。座談、訪談證實,學校大的決策都是經過個人提議、集體醞釀、民主決策,試行修訂而通過的。學校重要的工作制度都通過了兩到三次教職工的廣泛征求意見才定稿發文。
二是管理內容程序精細化。精細化管理又是二中管理的一大特色。首先是責任具體化。人人都管理,處處有管理,事事見管理,人人被管理。其次是管理及時化,當天檢查,當時記錄,及時處理。
三是評比量化。備、教、批、輔、考、評各環節量化成了六百分管理。學生評比就有“三十佳”等。四是管理進程連續化。如高效課堂推進的日巡查,周研討,期評比方式,以及預習課型、展示課型、反饋課型的規定以及展示課中的展示、質疑、辯論、評價等有力推進了高效課堂的全面實施。五是管理廣泛化。無論是食堂餐前、餐中、餐后行為習慣,還是寢室衛生毛巾懸掛,洗刷擺放,便器清洗,就寢人像對應管理等,無不顯現了管理的精細和實在。
四是管理理念人性化。學校管理體現了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的原則。近幾年來,學校開源節支更換了教師的辦公桌椅,給各辦公室安裝了空調,每人配備了電腦。每兩年為全體教師做一次體檢。兩年來慰問教職工及家屬500余人次。干部培養遵循從優中選優的原則,公正公平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經費和發展平臺,XX年來共組織教師“走出去、請進來”及各類培訓400余人次。出臺了《青年教師培養實施方案》、《職稱評定管理細則》、《教學教研獎勵辦法》。堅持學生一日常規管理,堅持跑操和18個社團活動,堅持體藝特色發展,堅持自主課堂全履蓋,彰顯出了把學生的青春躁動轉化成了青春律動;把學生的自卑轉化成了終身發展自信,把學生的看誰跑得快轉化成了看誰最終走得遠。學生的這些轉化使學校發展看到了希望,讓教師體驗到了成功。
(五)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特色教育成效顯著
1、構建德育網絡,形成德育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