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自查報告(通用3篇)
校園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自查報告 篇1
梅龍中心學校自xx年被評為市文明校園后,繼續“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校園”,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不斷強化學校內部管理,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以愛與責任為基石,以科研與創新為動力,扎實開展素質教育,靠思想育人,用文化提升,抓習慣培養,重能力提高,與時俱進,開拓進取,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取得了若干成績。近幾年來,學校先后被評為池州市農村示范小學、池州市特色小學、池州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貴池區文明單位,并多次獲得池州市校本培訓優秀學校、貴池區教育管理年優秀學校等等榮譽稱號。現就我校創建池州市文明校園情況作如下匯報:
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樹立起優良的校風校紀。
1、學校黨、政、工、隊組織健全,并能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有以校長為首、教導主任、工會主席、少先隊輔導員和班主任組成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隊伍,形成了黨、政、工、隊齊抓共管的格局。
2、加強教師政治理論學習。明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辦學方向,號召全體教師敬業愛崗、無私奉獻、努力提高自身素質,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適應競爭上崗、崗位聘任的需要。堅持利用每周政治學習,組織引導全體教師學習《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貴池區中小學教師十不準》、《貴池區教師違規違紀行政處分辦法》,學習教育政策法規和素質教育理論,學習有關文件。通過學習,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覺悟、政治素養和教育理論水平,促使教師的教育觀念進一步轉變,工作事業心和責任感進一步增強,思想道德水平進一步提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
3、貫徹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和依法執教。堅持學用結合、普治并舉的原則,依據國家頒布的有關法律、法規、條例,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學校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并匯編成冊,形成了比較規范、系統、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加強規章制度的學習和宣傳,在教職工中樹立法制觀念;同時利用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宣傳掛牌向師生進行法制教育,增強法制意識;定期聘請法制副校長作法制報告。學校領導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加強對法規執行情況的檢查、監督、總結和激勵工作,在執行制度過程中,堅持“有章可循,違章必糾”,真正使學校管理制度化和規范化,步入依法治校的健康軌道。
4、積極開展“三講兩實踐”活動。
①在重大節日和紀念日,利用主題班隊會向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教育學生講傳統。
②認真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關于開展社會誠信教育的工作意見》,突出抓好誠實教育和守信教育。通過國旗下講話、主題隊會、紅領巾廣播等形式,讓學生了解誠信的基本內容,懂得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增強學生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提高守信、守規的自覺性,牢固樹立守信為榮、失信可恥的道德觀念,從小立志作講誠信、講道德的人。
③堅持不懈地開展文明習慣養成教育,努力提高學生道德素養。
④積極開展道德實踐活動。通過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讓中高年級學生寫觀后感等形式,讓學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應倍加珍惜,要繼承革命先輩遺志,發揚革命傳統,艱苦奮斗、奮發圖強、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⑤積極開展創新實踐活動,堅持節日系列活動,創設德育教育環境,強化德育工作的滲透性。
二、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優化美化校容校貌。
我校通過加強校容校貌建設來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發展,從而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近幾年,學校先后投資100多萬元,先后建成綜合辦公樓、校園文化長廊、德育長廊、籃球場、以及歷史名人雕像,改建了自然園、校園圍墻、中心花壇以及環繞圍墻的小路。另外,一幢二層的學生公寓樓已于本學期投入使用。這些硬件設施為校園文化建設搭好了骨架。文化建設則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也是校園的點晴之筆。因此,我們在結合校容校貌建設時,著重建構了六大系列的主題教育。主要包括:
一是以“為生存和發展奠基”和“讓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為主題的“辦學思想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校園文化長廊和德育長廊以及教學樓、辦公樓的醒目之處,精確闡明了我校“為了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基,對學生的未來負責”的辦學理念和“人本理校、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的辦學特色,以及“起點高、作風實、管理嚴、制度全、效果好”的辦學行為和“學生快樂、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辦學目標。讓師生時時處處受到辦學思想、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和良好校風、教風、學風及工作作風的熏陶和感染,從而激勵、鞭策、督促全校教職員工永不懈怠、永遠創新,永創一流。
二是以“秉承傳統文明,弘揚民族精神”為主題的“傳統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教學樓東側的墻壁上的巨型瓷畫“三做”即:在社會做個好公民,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還有懸掛在教學樓走廊墻壁上的標牌,其主要內容包括:孝敬父母、尊老愛幼;不怕困難、克服困難;團結就是力量;國旗、黨旗、軍旗、團旗、隊旗等五旗詮釋;三字經、道德經節選;學會尊重、學會惜時等有關內容,是師生了解、學習、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的園地。
三是以“播種良好習慣,收獲健康人生”為主題的“養成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教學樓前的宣傳櫥窗內及花池、草坪的文化牌上,其內容包括《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內容及其圖解和詮釋,還包括人生格言、名人名言、箴言佳句等,使學生理解“習慣就是素質”的內涵,從而養成遵紀守法,言行規范,文明自律,全面發展的良好習慣。
四是以“培養健全人格,提升生命質量”為主題的“人格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校園圍墻內墻、教學樓走廊內和綜合樓外墻上,主要內容包括人格和命運、性格與成功、心態與成長、處事與做人等有關內容,學生在此通過學習、吸收、內化,可以品味人生真諦。如綜合樓外墻上“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創新”,更使學生加深理解“學習改變命運,人格成就未來”的真正內涵。
五是以“陶冶藝術情操,展現藝術特長”為主題的“成功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自然園和教學樓展室內,其內容主要以學生作品及活動場景為主。在這里學生可以感受成功幸福、品味實踐之樂、暢談人生理想、憧憬美好未來。真正發揮了“學習的場所、實踐的基地、創新的樂園”的育人功能。
六是以“打造書香校園,塑造健康心靈”為主題的“經典文化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教學樓走廊內,其內容主要是一些經典的古詩詞。有《水調歌頭》、《行路難》、《虞美人》、《黃鶴樓》、《春夜喜雨》、《春曉》、《清明》、《山行》、《詠柳》、《楓橋夜泊》、《江南春》、《飲湖上初晴后雨》、《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絕句》等等幾十首。把這些經典古詩詞就放在學生眼前讓他們無時無處不受到經典文化的影響、熏陶和感染。讓學生從小就與圣賢同行,伴經典飛翔。
以上這些硬件建設和文化建設,都是精心設計和安排,盡量讓其發揮育人功能的作用,力爭讓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總之,近幾年的校園文化建設的同時也不斷加強了師生的思想政治和法制、道德教育。現在我校全體師生都展現良好的精神風貌,學校處處都呈現文明與和諧。
三、加強教科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我校在教學精細化管理工作上出實招,在課堂教學全面推行“六個一”環節,指導和激勵老師努力上好每一堂課。這“六個一”是:“一評”,就是在每堂課開始,教師點評上節課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特別強調文面與書寫,指出存在的優點與不足,表揚好的,鼓勵差的,促成學生良好書寫習慣和課后及時復習習慣的養成。“一查”,就是教師根據上節課的授課內容,有重點有層次地檢查提問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掌握情況,這是學生達到“溫故知新”效果的關鍵環節。“一教”,就是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常規要求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和目標。這是課堂教學的中心,也是教學相長的根本環節。“一寫”,就是教師要時刻注意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筆記的形成,使他們能夠記下課堂教學中的重點,整理上課時師生提到的主要內容,隨時提醒學生筆記做到條理清楚,書寫認真。“一理”,就是在一堂課臨近結束,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回憶整理一節課的收獲,學生進一步對課堂內容進行消化吸收,教師有重點有層次地布置書面作業,做到堂堂清。“一思”,就是教師在走出課堂后,及時反思總結一堂課下來的得與失,寫下本節課的教學反思,以便再上課時改進提高。實施這“六個一”環節,形成了我校良性的課堂教學管理機制,提高了廣大教師的授課水平,促進了學生的有效發展。
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抓住課堂教學不放松。我校在每學期對課堂教學教研活動早計劃、早安排、早落實。課堂教學教研工作開展得扎實、積極、有效。
(1)、領導班子成員兼課。包括分管校長在內,每周至少七節課,每天深入不同年級和課堂,掌握第一手學情,然后對教學工作作出正確決策。實現了領導班子由行政領導到專業引領的轉變,帶動了廣大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2)、“教壇新星”研究課。為確保新教學理念及時滲入到每堂課,學校“教壇新星”教師在每學期初和學期中各上一堂研究課,由學校業務領導承包到人,組織學科教師聽課、評課、修改教案,分析當前教學新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靈活運用和新教學方法的課堂落實,確保課堂不落后于課改的發展要求。
(3)、每人一堂精品課。每學期,學校組織全體教師開展一次每人一堂精品課活動,讓每一位教師展示和鞏固自己在近一段時間學習的新成果,促進學校整體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4)充分發揮“農遠”資源作用。學校要求每位任課教師都要不斷學習新技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中的本領,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現代化教學條件,使教育現代化緊跟科學技術現代化腳步不放松。以上這些真正有效地促進了我校教師課堂教學思想的切實轉變,保證了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穩步提高。教師水平提高了,這才是文明創建的關鍵。
通過創建文明校園活動的開展,我校師生的行為更加規范,校容校貌進一步得以改善,學校管理更加科學,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今后,我校將繼續把握教育發展的新機遇,以新時期教育發展的新特點、新要求的挑戰為動力,繼續深化課程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繼續加強校容校貌、校風校紀、道德規范建設,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把文明校園建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校園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自查報告 篇2
根據并教教財[20xx] 4號《關于對各縣教育局、普通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學校獎助學金問題專項整治自查自糾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校認真對20xx、20xx年助學金工作進行了嚴格、細致的自查的,現將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 程序規范 組織得力
我校在校助學金工作領導小組的帶領下,認真、嚴肅對待本次檢查工作,收到通知認真學習并開展了自查自糾。
二、資金管理規范
國家助學金政策體現了國家對學校關心和支持,體現了教育公平。我校每年都要對此項工作進行深入宣傳,召開全體班主任會議,認真傳達、深入領會文件精神。并要求各班組織全體學生認真學習文件,將我校國家助學金申請條件印發到各班,各班進行認真學習并在班內張貼,學生知曉率達100%。在受助學生的評選工作方面,我們也通過一系列嚴格的程序,保證評審過程公平、公正、公開。
三、檔案管理規范
通過建立貧困學生信息檔案,加強資助項目的統計管理,合理配置資助資金,確保真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享受到國家、學校的各項資助政策。
四、評審工作規范
每年我們受助學生都是嚴格按照規定的20%的比例,計算出評選人數,再按照各班的人數統一進行名額分配。我校十分重視評選的公開、透明,整個評選程序都在同學們的參與下完成,為此,我們要求各班成立由班主任、學生干部組成的助學金評選小組,根據學校制定的《陽曲一中助學金實施方案》文件的要求進行評選,評選出名單后在班級里進行一周的公示,所有學生簽字同意后,報政教處國家助學金工作領導辦公室進行審核、公示一周,無異議后再將受助學生名單上報學校助學金管理辦公室。整個評選程序完全向學生公開,杜絕了暗箱操作、人為分配的問題。
五、資金到位 按時發放
對審批通過的學生,學校為學生按照要求辦理相關發放手續。為享受國家助學金學生辦理了銀行卡,按時將國家助學金打入卡內,全部資助經費的領取都要求學生簽字確認。各項資助資金在“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下科學合理使用、足額發放,從未出現拖延。
六、存在問題 積極整改
由于我校受助學生人數多、信息量大,學生辦理銀行卡由于無身份證,只能辦理臨時身份證后再辦理銀行卡,使得工作效率受到一定影響。
通過嚴格自查,我校在國家助學金評比和發放等方面,無違規違紀現象。今后我校將進一步強化依法辦學意識,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推進校務公開、辦事公開,嚴格規范辦學行為,依法維護學生利益,確保我校持續健康發展。
陽曲縣第一中學校
20xx.4.14
校園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自查報告 篇3
為全面客觀的掌握全鎮水污染防治工作情況,及時總結經驗,務實推進工作,X鎮精心組織工作人員,對全鎮水污染防治情況進行深入檢查,現將檢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深入宣傳,營造濃厚的防治氛圍
以《水污染防治法》為基礎,結合河長制,深入開展水污染防治宣傳。采取宣傳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戶的方式,讓所有人認識到水污染防治和保護水資源的緊迫性和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水污染防治和污染物減排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僅20__年上半年,張貼宣傳標語32幅、懸掛宣傳橫幅26幅、發放宣傳單3200張,廣大居民水污染防治意識和主動性得到提高。
二、突出重點,強化飲用水源的保護
飲水安全問題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在飲用水水源保護上,堅持常態化監管,實行水質監測與環境保護共同推進的原則,在確保水質達標的情況下,對水源地周邊環境進行全面治理,重點對周邊養殖業進行了全面治理,清理拆除水源地保護區內養豬場5家,水源地保護區得到全面保護。
三、加強監管,完善行業監管體系
X鎮境內,無重點污染性工業企業,水污染防治主要內容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農業生產性污染等,針對鎮域水污染防治特點,全面完善了農業生產、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體系,嚴防各類污染物進入水域,延河及主要水域附近,嚴禁使用污染性農業生產資料,從嚴管制秸稈禁燒;垃圾實行日清日運,污水實現規范排放和處理,全鎮所有養殖場化糞池全部達標,污水達標排放。在完善體系的基礎上,加強了日常管理和巡查,確保防治常態化制度化。
四、重在環保,全面開展河道治理
深入貫徹落實河長制,深入開展巡河活動和河道清潔活動,鎮、村河長全部按照河長制要求落實巡河、河道管理和治理工作。共開展河道清潔活動12次,清理各類垃圾、雜物63噸,清理河道20__米,保障河道清潔暢通。對河道附近污水排放進行規范,實行達標排放;全面監管河道及周邊采砂行為,實行網格化管理,確保無違規采砂行為,目前,全鎮違規采砂現象。同時,對河道周邊進行綠化、美化,全面提升周邊環保水平,確保河道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