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自查報告(精選4篇)
科研工作自查報告 篇1
回顧幾年來我校科研室成立以來的工作,我們首先堅持“科研為先、質量為重、以人為本”的原則,以課題研究為主線,以校本培訓為依托,深入開展教學研究。同時進一步加強課題的有效研究與過程管理,積極開展校本教科研活動,力求做到“科科有課題,人人有專題”,使學校教科研工作“源于教學,高于教學,指導教學”,精心打造教師隊伍,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力爭使教科研工作有新的發展,新的突破,新的高度。在科研工作中主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服務意識:為教育決策服務,為教改實踐服務,為學生成長服務。
2、主體意識:教育科研植根于學校教育教學之中,廣大教師應當成為教育科研的主力軍,從事教科研工作,既是教育事業的需要,也是教師自身不斷發展的需要。
3、實效意識:經過這幾年,我校的教育科研氛圍逐步形成,
具體自查結果如下:
一、重視學習,積淀底蘊。
學習是充滿思想的勞動,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必定能更新觀念、促進反思、修正行為、增強底蘊。在實施課程改革的今天,每一個教師都應該自覺地將學習視作自己職業生命的第一需求,讓學習成為自己教學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不斷提高教學研究能力。我們每學期開始和臨近假期時為教師推薦學習參考書目、在期末和假期結束時上交讀書筆記、匯報交流學習心得。
開展教科研的校本培訓活動,進一步營造科研學習的良好氛圍,豐富教師的科研理論知識。繼續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一方面向外聘請有關的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另一方面繼續外派教師參加各級教科研骨干培訓班和各種教育研討會,拓寬思路,放大眼界。
二、加強教研、科研整合,落實研究過程。
逐步將課題的日常研究納入教研組的常規管理之中,全體教師要以全新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創建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新的課堂教學。幾年來、學校開展“小課題研究”活動,要求每一位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自身的專長結合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選擇每學期的個人研究專題。堅持“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使課題研究過程成為教師素質不斷提高、專業水平不斷提升的過程。
1、每位課題組老師樹立“人人都是研究者”“上課就是研究”的新理念,在日常教學中加以研究,將理論層面與操作層面有機結合。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在教育教學行動中捕捉、篩選、提煉、加工經驗和做法,把研究成果作為一筆寶貴的智慧資源,并收集、整理成豐富的文本資料。
2、扎實做好各級課題的日常研究工作。
學校現有的立項課題,緊緊圍繞課題研究方案,按照課題研究過程管理的要求認真實施課題研究。及時制訂研究計劃,明確階段目標,落實活動安排,不斷改進課題研究的策略與方法,保證課題研究工作的有序進行。各課題組對課題研究有布置、有落實、有檢查,對課題活動做到前有計劃,中有記錄,后有總結與評價。及時召開課題組成員專題會議,抓好研究方案的`落實,密切關注、適時指導、加強監控,做到項項有人抓,時時有人問,過程研究與終結成果相聯系,使其規范化、科學化。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努力認真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A、學期初根據實驗方案的設計,分解本學期應完成的實驗目標,結合教材內容,制定課題研究學期計劃,明確一學期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實施方法。
B、根據學期計劃的安排和課題研究的實際進程,每人每學期至少上好一節課題研究公開課,在研究課活動中必須充分體現學科教學與課題研究的整合。課題組內教師參與聽課、評課工作,執教老師認真好撰寫相關的教育反思。
C、完整地積累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原始資料,如課題研究課設計理念、上課教案、教學反思等。
D、學期末根據課題研究的實施情況,總結一學期的科研工作,說明課題研究已經取得的成果,展望下階段的實驗設想。
三、重視成果總結,提高科研品位。
1、每位課題研究教師都要有成果意識。在認真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做到學以致用,努力把理論與自己的課題研究結合起來,及時做好課題研究過程中的成果總結,撰寫一定數量且有較高質量的課題反思、論文,不斷提高認識,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論認識結構。課題研究教師撰寫、教學反思、案例,每個學期不少于8篇,論文每人不少于2篇,學校每月都組織教學反思評優活動。
2、認真開展優秀論文的選送活動。對于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論文評比,學校都將盡早通知每位教師,認真組織論文選送,加強對外推出的力度,爭取論文發表和獲獎率繼續上升。
四、規范科研管理,做好日常工作。
1、繼續完善和強化各項管理措施,加強對課題研究的指導,重視階段性檢查和評估,保證各課題按計劃順利實施。
2、開展課題成果展示活動,推廣課題研究成果。每學年出刊教師教案集、教學反思集、課題論文集。
對照龍沙區課題檔案管理辦法中的項目檢查、我校科研材料積累比較齊全,分門別類規范管理。
以上是我校科研工作的自查報告,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許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強科研工作的科學管理仍是工作的重點。再如自身還要加強學習,帶領全體教師,圍繞上級科研部門提出的要求,積極投身于教育改革的實踐中,銳意創新,踏實工作,使學校教科研成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新的生長點、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素質的新的支撐點、營造學校特色的閃光點,真正落實科研興校,使教科研向更自覺的理性水平躍進。
科研工作自查報告 篇2
教育科研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工作的生命線。我校長期以來教學改革作為學校的著力點,認真組織教師學習教委頒發的各項文件,鼓勵全體教師在教學的同時積極進行各項課題研究。
十五期間,我校承擔有3項省級課題,7項市級課題,5項區級課題的研究。全校百分之50以上的老師都參與了課題研究,學校大膽的啟用年輕人作為課題的負責人,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為學校的教科研培養后備力量。我校也屢次被評為市、區教科研先進集體。現將我校教科研工作總結如下:
一、組織領導
我校領導十分重視教科研工作,校級領導帶頭做課題的負責人。他們自己先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高屋建瓴的提出課題研究的總方案,并進行全程指導。學校中層領導人人是課題組成員。除了參與課題研究外,校領導還制定出了一系列促進全校教科研工作的舉措,如定期召開高、初中教學工作會議;邀請專家、學者到學校講課;年輕教師堅持每學期開一節研究課;有經驗的老教師開示范課;對獲獎論文進行獎勵等。這些舉措極大的提高了全校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全校上下形成了濃厚的科研氛圍。
二、科研條件
1、教科研設施
我校各種硬件設施齊備。各個辦公室都有多媒體電腦,方便教師制作課件,觀看教學光盤。每臺電腦都連接了校園寬帶網,教師可以隨時上網查詢信息。很多教師現在已經能夠熟練的制作電腦課件,學校的多媒體教室已經成為教師開課的一個重要場所。學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料豐富,學校每學期都要組織各教研組組長去書店購置有關教學資料。
我校專門設有教科室,主任2人,科員2人,教科室有兩臺多媒體電腦,辦公設施齊備。
2、經費投入
校領導全力保證教科研經費的投入,撥劃一定的經費到各課題組,為課題組購置了相關書籍和音像資料。同時學校還通過市教研、室等多種渠道籌集科研經費,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我校也能及時的按要求向上級有關部門繳納科研經費。
3、獎勵
為了鼓勵教師參加教科研活動,學校設立了教育科研獎,對獲獎或發表的論文給予一定的獎勵,具體細則如下:
全國一等獎:300元二等獎:200元三等獎:100元
省一等獎:100元二等獎:80元三等獎:50元
市一等獎:50元二等獎:40元三等獎:30元
區一等獎:30元二等獎:20元三等獎:15元
三、管理制度
我校教科研究組織落實,制度健全。在校長室的領導下,三大處密切聯系,分工合作,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檢查管理制度。每學期開學之初,教科室都要圍繞學校發展的方向和課題研究進展情況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學期結束也要對全校教科研工作進行總結,自我檢查計劃實施完成情況。每學期的計劃和總結都要在教工大會上宣讀,讓全校教師共同監督。學期結束各種檔案要裝訂存檔。隨著學校辦公條件的不斷改善和辦公自動化的普及,我校教科室所有資料也準備用電子文檔的形式保存。我校教科室現已在南京教育信息網上有自己的主頁,其中收集四大部分的內容,包括學校教科研概況、管理制度、九五課題和十五課題。我們已經把這些內容刻制成光盤,并計劃把教師獲獎論文按年度收入此張光盤。
教科室的常規工作有:
(1)、做好學校的教科研課題的確定、落實、總結和成果推廣工作。
(2)、搜集教科研信息,協助校長,定期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科學研究的理論,負責教科研普及工作。
(3)、每月出一期《教學生活》,及時報道校內外教育科研動態。迄今為止,《教學生活》已出了59期,它已經成為我校教學經驗交流的陣地,其中許多稿件被《教育信息報》、《玄武教育》采用,我校也連續被評為區通訊報道先進集體。
(4)、定期進行校內論文、優秀教案評比,我校現已編撰了六冊論文集。
(5)、做好市區優秀青年教師的推薦工作,我校現已有7人被評為市優秀青年教師。
(6)、教科室積極配合學校做好青年教師培養工作,組織青年教師與經驗豐富的教師簽訂拜師協議書,并制定培養考核青年教師的“一、三、五、七青藍工程”計劃。
(7)、學期結束裝訂各種材料,包括課題資料、教師論文、優秀教案。
四、科研活動
課題的承擔標志著學校教科研重點和教科研規范的確定,標志著學校個性化的萌芽,標志著教科研工作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90年以來,我校已有十多項課題被列入區級以上教改項目,并在市區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在“九五”課題的基礎上,學校結合自身發展的特點,聘請專家指導,制定了“十五”課題規劃,現已立項的課題有3項省級課題,7項市級課題和5項區級課題。每項課題在申報之前都請專家進行分析和論證,課題組負責人率先制定了詳細的研究方案和每階段的研究計劃。在研究過程中各課題組定期召開例會,認真填寫課題中期匯報表,教科室協助課題組做好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在研究中我校課題組老師積極參加市區和全國的各項研討活動,帶回了詳細的會議記錄和各種文、音像資料,豐富了研究內容。學校還特聘了市教科所趙炳紅研究員為顧問。
在所有十五課題中省級課題《構建弘揚周恩來精神風范主題育德模式的研究》和市級《高中生研究型課程的開發》最能體現我校的特色。學周活動是我校的傳統德育內容,在九五學周課題的基礎上我們準備把弘揚周恩來精神與風范的內容進一步深化,外導與內化相結合,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1月老師們利用寒假進行研討,統一理念,確立子課題和子課題負責人。本學期我們開展了“爭創周恩來團支部”活動,各班開展主題班會,班主任編寫活動方案。學周活動在校園內如火如荼的展開。高中生研究型學習的課程在我校是第二次開展。在上次成功結題的基礎上,我們簡化了一些調查表格,實施過程更加合理。7月分我們先后召開了高一年級組全體教師會、班主任會,把具體實施方案落實到位,做到每位老師心中有數。7月到9月期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順利的開展調查研究并撰寫結題論文,目前我們正在進行最后的結題工作。通過2次初選我們已經選定了兩個課題參加最后的全校匯報。學生的論文和制作的課件也正在整理之中。
我校全體教師有志于參加科研工作,教師們改變了以往只重上課,不重科研的思想。青年教師積極接受新觀念、探索新做法,老教師摒棄舊觀念。教師們在貫徹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構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我校各主要學科都有自己的研究課題,全校百分之50以上的教師參與了課題研究。在研究中教師們熱情高漲,積極開公開課,撰寫論文。在98到期間我校共有143篇論文獲獎,其中獲的獎項有30篇。我校教師論文有40篇獲獎,其中獎7篇,兩篇獲一等獎;省級4篇;市級29篇;區級1篇。
通過近幾年的教育科研實踐,我校的教師明確的認識到教育的發展要以科研來推動,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可靠保證。“九五”取得的成績是我們今后工作的動力,“十五”的研究才剛剛起步,我們將在市區教科所的指導下認真學習,繼續探索,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再上新臺階。
科研工作自查報告 篇3
教育科研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工作的生命線。我校長期以來教學改革作為學校的著力點,認真組織教師學習教委頒發的各項文件,鼓勵全體教師在教學的同時積極進行各項課題研究。
十五期間,我校承擔有3項省級課題,7項市級課題,5項區級課題的研究。全校百分之50以上的老師都參與了課題研究,學校大膽的啟用年輕人作為課題的負責人,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為學校的教科研培養后備力量。我校也屢次被評為市、區教科研先進集體。現將我校教科研工作總結如下:
一、組織領導
我校領導十分重視教科研工作,校級領導帶頭做課題的負責人。他們自己先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高屋建瓴的提出課題研究的總方案,并進行全程指導。學校中層領導人人是課題組成員。除了參與課題研究外,校領導還制定出了一系列促進全校教科研工作的舉措,如定期召開高、初中教學工作會議;邀請專家、學者到學校講課;年輕教師堅持每學期開一節研究課;有經驗的老教師開示范課;對獲獎論文進行獎勵等。這些舉措極大的提高了全校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全校上下形成了濃厚的科研氛圍。
二、科研條件
1、教科研設施
我校各種硬件設施齊備。各個辦公室都有多媒體電腦,方便教師制作課件,觀看教學光盤。每臺電腦都連接了校園寬帶網,教師可以隨時上網查詢信息。很多教師現在已經能夠熟練的制作電腦課件,學校的多媒體教室已經成為教師開課的一個重要場所。學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料豐富,學校每學期都要組織各教研組組長去書店購置有關教學資料。
我校專門設有教科室,主任2人,科員2人,教科室有兩臺多媒體電腦,辦公設施齊備。
2、經費投入
校領導全力保證教科研經費的投入,撥劃一定的經費到各課題組,為課題組購置了相關書籍和音像資料。同時學校還通過市教研、室等多種渠道籌集科研經費,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我校也能及時的按要求向上級有關部門
繳納科研經費。
3、獎勵
為了鼓勵教師參加教科研活動,學校設立了教育科研獎,對獲獎或發表的論文給予一定的獎勵,具體細則如下:
全國一等獎:3xx元
二等獎:2xx元
三等獎:1xx元
省
一等獎:1xx元
二等獎:80元
三等獎:50元
市
一等獎:50元
二等獎:40元
三等獎:30元
區
一等獎:30元
二等獎:20元
三等獎:15元
三、管理制度
我校教科研究組織落實,制度健全。在校長室的領導下,三大處密切聯系,分工合作,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檢查管理制度。每學期開學之初,教科室都要圍繞學校發展的方向和課題研究進展情況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學期結束也要對全校教科研工作進行總結,自我檢查計劃實施完成情況。每學期的計劃和總結都要在教工大會上宣讀,讓全校教師共同監督。學期結束各種檔案要裝訂存檔。隨著學校辦公條件的不斷改善和辦公自動化的普及,我校教科室所有資料也準備用電子文檔的形式保存。我校教科室現已在南京教育信息網上有自己的`主頁,其中收集四大部分的內容,包括學校教科研概況、管理制度、九五課題和十五課題。我們已經把這些內容刻制成光盤,并計劃把教師獲獎論文按年度收入此張光盤。
教科室的常規工作有:
(1)做好學校的教科研課題的確定、落實、總結和成果推廣工作;
(2)搜集教科研信息,協助校長,定期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科學研究的理論,負責教科研普及工作;
(3)每月出一期《教學生活》,及時報道校內外教育科研動態。迄今為止,《教學生活》已出了59期,它已經成為我校教學經驗交流的陣地,其中許多稿件被《教育信息報》、《玄武教育》采用,我校也連續被評為區通訊報道先進集體;
(4)定期進行校內論文、優秀教案評比,我校現已編撰了六冊論文集。
(5)做好市區優秀青年教師的推薦工作,我校現已有7人被評為市優秀青年教師。
(6)教科室積極配合學校做好青年教師培養工作,組織青年教師與經驗豐富的教師簽訂拜師協議書,并制定培養考核青年教師的“一、三、五、七青藍工程”計劃。
(7)學期結束裝訂各種材料,包括課題資料、教師論文、優秀教案。
四、科研活動
課題的承擔標志著學校教科研重點和教科研規范的確定,標志著學校個性化的萌芽,標志著教科研工作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90年以來,我校已有十多項課題被列入區級以上教改項目,并在市區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在“九五”課題的基礎上,學校結合自身發展的特點,聘請專家指導,制定了“十五”課題規劃,現已立項的課題有3項省級課題,7項市級課題和5項區級課題。每項課題在申報之前都請專家進行分析和論證,課題組負責人率先制定了詳細的研究方案和每階段的研究計劃。在研究過程中各課題組
定期召開例會,認真填寫課題中期匯報表,教科室協助課題組做好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在研究中我校課題組老師積極參加市區和全國的各項研討活動,帶回了詳細的會議記錄和各種文字、音像資料,豐富了研究內容。學校還特聘了市教科所趙炳紅研究員為顧問。
我校全體教師有志于參加科研工作,教師們改變了以往只重上課,不重科研的思想。青年教師積極接受新觀念、探索新做法,老教師摒棄舊觀念。教師們在貫徹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構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我校各主要學科都有自己的研究課題,全校百分之50以上的教師參與了課題研究。在研究中教師們熱情高漲,積極開公開課,撰寫論文。在98到20xx年期間我校共有143篇論文獲獎,其中獲國家級的獎項有30篇。20xx年我校教師論文有40篇獲獎,其中國家級獎7篇,兩篇獲國家級一等獎;省級4篇;市級29篇;區級1篇。
通過近幾年的教育科研實踐,我校的教師明確的認識到教育的發展要以科研來推動,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可靠保證。“九五”取得的成績是我們今后工作的動力,“十五”的研究才剛剛起步,我們將在市區教科所的指導下認真學習,繼續探索,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再上新臺階。
科研工作自查報告 篇4
教育科研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工作的生命線。我校長期以來教學改革作為學校的著力點,認真組織教師學習教委頒發的各項文件,鼓勵全體教師在教學的同時積極進行各項課題研究。
十五期間,我校承擔有3項省級課題,7項市級課題,5項區級課題的研究。全校百分之50以上的老師都參與了課題研究,學校大膽的啟用年輕人作為課題的負責人,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為學校的教科研培養后備力量。我校也屢次被評為市、區教科研先進集體。現將我校教科研工作總結如下:
一、組織領導
我校領導十分重視教科研工作,校級領導帶頭做課題的負責人。他們自己先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高屋建瓴的提出課題研究的總方案,并進行全程指導。學校中層領導人人是課題組成員。除了參與課題研究外,校領導還制定出了一系列促進全校教科研工作的舉措,如定期召開高、初中教學工作會議;邀請專家、學者到學校講課;年輕教師堅持每學期開一節研究課;有經驗的老教師開示范課;對獲獎論文進行獎勵等。這些舉措極大的提高了全校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全校上下形成了濃厚的科研氛圍。
二、科研條件
1、教科研設施
我校各種硬件設施齊備。各個辦公室都有多媒體電腦,方便教師制作課件,觀看教學光盤。每臺電腦都連接了校園寬帶網,教師可以隨時上網查詢信息。很多教師現在已經能夠熟練的制作電腦課件,學校的多媒體教室已經成為教師開課的一個重要場所。學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料豐富,學校每學期都要組織各教研組組長去書店購置有關教學資料。
我校專門設有教科室,主任2人,科員2人,教科室有兩臺多媒體電腦,辦公設施齊備。
2、經費投入
校領導全力保證教科研經費的`投入,撥劃一定的經費到各課題組,為課題組購置了相關書籍和音像資料。同時學校還通過市教研、室等多種渠道籌集科研經費,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我校也能及時的按要求向上級有關部門繳納科研經費。
3、獎勵
為了鼓勵教師參加教科研活動,學校設立了教育科研獎,對獲獎或發表的論文給予一定的獎勵,具體細則如下:
全國一等獎:300元二等獎:200元三等獎:100元
省一等獎:100元二等獎:80元三等獎:50元
市一等獎:50元二等獎:40元三等獎:30元
區一等獎:30元二等獎:20元三等獎:15元
三、管理制度
我校教科研究組織落實,制度健全。在校長室的領導下,三大處密切聯系,分工合作,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檢查管理制度。每學期開學之初,教科室都要圍繞學校發展的方向和課題研究進展情況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學期結束也要對全校教科研工作進行總結,自我檢查計劃實施完成情況。每學期的計劃和總結都要在教工大會上宣讀,讓全校教師共同監督。學期結束各種檔案要裝訂存檔。隨著學校辦公條件的不斷改善和辦公自動化的普及,我校教科室所有資料也準備用電子文檔的形式保存。我校教科室現已在南京教育信息網上有自己的主頁,其中收集四大部分的內容,包括學校教科研概況、管理制度、九五課題和十五課題。我們已經把這些內容刻制成光盤,并計劃把教師獲獎論文按年度收入此張光盤。
教科室的常規工作有:
(1)、做好學校的教科研課題的確定、落實、總結和成果推廣工作;
(2)、搜集教科研信息,協助校長,定期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科學研究的理論,負責教科研普及工作;
(3)、每月出一期《教學生活》,及時報道校內外教育科研動態。迄今為止,《教學生活》已出了59期,它已經成為我校教學經驗交流的陣地,其中許多稿件被《教育信息報》、《玄武教育》采用,我校也連續被評為區通訊報道先進集體;
(4)、定期進行校內論文、優秀教案評比,我校現已編撰了六冊論文集。
(5)、做好市區優秀青年教師的推薦工作,我校現已有7人被評為市優秀青年教師。
(6)、教科室積極配合學校做好青年教師培養工作,組織青年教師與經驗豐富的教師簽訂拜師協議書,并制定培養考核青年教師的“一、三、五、七青藍工程”計劃。
(7)、學期結束裝訂各種材料,包括課題資料、教師論文、優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