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工委工作自查報告(通用3篇)
關工委工作自查報告 篇1
近年來,市教育局關工委認真貫徹落實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會議的精神,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明確全市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和任務,發動廣大離、退休教育工作者,立足長遠、服務大局,針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特點和實際,積極開展多種教育和關愛服務活動,著力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培養他們的自主、創新精神,為推動全市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努力造就“四有”新人做出了積極貢獻。現將自查工作匯報如下:
一、深刻認識加強教育系統關工委建設的重要性,不斷增強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主力軍和后備力量,做好新形勢下關心下一代工作,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希望所在。教育培養青少年健康成長,是關系國家、民族前途的戰略工程,是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的希望工程,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工程,也是關系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各級黨組織都應把關心下一代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把關工委組織建設好。
教育系統是關心下一代工作的主陣地,肩負著關心下一代工作的繁重任務。經過2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市教育系統關工委組織已實現了全覆蓋。情系童心,心系發展,圍繞青少年健康成長,開展了一系列有特色有成效的關愛活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全市德育體系建設、素質教育全面實施,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切實加強關工委的組織和隊伍建設,進一步增強關工委組織的戰斗力
進行必要的`人事調整。隨著學校體制改革和人事變動,對市局和縣、校關工委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和充實,把一些相對年輕的、身體健康的、熱愛關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調整充實到領導班子和辦事機構中來,逐步做到了“六有”的要求:有班子,有隊伍,有制度,有專用辦公室,有工作經費,有工作特色。各縣區、市直學校全部建立了關工委組織,基本實現了組織網絡化,制度規范化,活動經常化。
加強“五老”志愿者隊伍建設。市教育系統各級關工委,吸收動員熱愛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加入到關工委隊伍中來,為他們發揮作用搭建平臺、開辟陣地,推廣“老少共建”、“大手牽小手”等一系列活動,發揮他們的各種優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青少年,在“五教”(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科技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助”(助學、助校、助醫、助殘、助困)等活動中展示風采,發揮余熱。
三、不斷推進關心下一代工作制度化、科學化,逐步完善關工委長效工作機制
按照市教育局關工委的要求和考核細則,各縣(區)教育局及市直學校都逐步健全了工作會議、學習培訓、信息交流、檔案管理等規章制度。關工委工作進一步形成制度化,每年召開3次縣(區)關工委主任、秘書長聯席工作例會,總結工作,交流經驗,把握形勢,部署任務。學習中央關工委、省關工委領導的講話,學習黨的方針政策,統一認識、統一部署。組織關工委年輕干部參加培訓活動,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今后更好地發揮作用創造條件。市局關工委到縣區進行督導檢查,適時召開現場會,推廣先進縣(市)區關工委建設經驗,例如:介紹孟州市教育局關工委的先進工作經驗;市實驗小學開展得有聲有色,就請其他兄弟學校前去參觀學習等等。
四、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特色教育活動,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
焦作市家庭文化藝術節活動。市教育局聯合市文明辦、市婦聯、市文化新聞出版局將舉辦焦作市家庭文化藝術節活動。包括:“全家總動員--中華經典詩文誦讀”;“品味書香,悅讀人生”--爭做“學習書香型家庭”征文活動;“大家一起來--講廉政故事”;“同在藍天下,共愛一個家”手抄報大賽;“中國夢家庭夢我的夢”書畫作品大賽;“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家教報告會;焦作市家庭才藝展示賽;“全家總動員--中華經典詩文誦讀”;“品味書香,悅讀人生”--爭做“學習書香型家庭”等。這項活動對推進我市家庭文化建設工程,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和活躍我市家庭文化藝術生活,引導廣大家庭成員在生活中樹立綠色低碳的理念、在工作中堅守職業道德、在家庭教育中傳承中華美德,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
學習雷鋒精神活動。各級關工委動員全市青少年積極參加學習雷鋒精神活動,并結合本單位工作實際制訂活動方案。活動有聲有色,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不走過場。認真總結了多年來特別是近年來開展學習雷鋒活動的經驗,探索在新形勢下開展學習雷鋒活動的長效機制。
讀書征文活動。積極參加教育部關工委開展的五好小公民“復興中華、從我做起”的讀書征文活動,并把此項活動同開展學習雷鋒、青年志愿者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在活動中,共征文近萬份,其中三人獲得國家級征文特等獎,185人獲得國家級獎勵,29人獲得省級獎勵,焦作市教育局和所屬孟州市教育局被評為先進集體,焦作市光明中學、焦作市實驗小學和孟州市南莊鎮中心學校被評為示范學校。目前,正在組織開展“我的中國夢”征文活動。
五、積極開展扶貧助學活動,共筑愛心工程
我們組織了老同志對全縣各校貧困生的情況進行摸底調查,要求各校建立貧困生檔案,建立助學基金,各中學還建立了由關工委、團委、政教處組成的助學基金管理小組,定期走訪貧困生家庭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困難,一年來他們累計資助貧困生人數300余人,資金3萬余元。
市教育局還聯合扶貧辦、郵政局開展愛心包裹圓夢大型公益活動,更廣泛地動員社會各界參與到公益活動中來。活動分為“圓夢六一行動”、“圓夢新學期行動”和“溫暖行動”。其中圓夢六一行動”呼吁社會各界關注貧困地區農村小學音體美教育問題,通過組織愛心包裹捐購,改善貧困地區小學音體美教育落后現狀,實現孩子們的童年夢想。
六、關愛留守兒童,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今年局關工委組織了10多位關工委老同志深入到偏遠農村中小學幼兒園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全面了解這些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現狀及學生人數,下發3000多份調研提綱,就如何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生理健康,指導他們學習,如何建立家校聯系等問題與各校關工委的同志進行了討論交換了意見,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學校在關愛留守兒童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我們也將及時推廣。
七、努力辦好家長學校,提升家長學校辦學質量
為了充分發揮“社會、學校、家庭”三結合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長素質和家教水平,關工委組織動員全市各中小學都要進一步辦好家長學校--學生進校,家長上課。我們逐步做到了“七落實”,即:有班子、有牌子、有專兼職教師、有教材、有教學計劃、有學員名單、有保障經費。
今年全市中、小學共舉辦家長培訓班50班次,受教育家長達20000多人。通過培訓,扭轉了一些家長一味望子成龍,對孩子教育“重智輕德”的舊觀念,同時也糾正了一些家長對孩子一貫壓制、訓斥、打罵的錯誤教育方式。如:市教育局、市婦聯組織家庭教育講師團在全市開展家庭教育巡講活動;焦作市實驗幼兒園進行的“幼兒未入園,家長先培訓”;山陽區第二幼兒園開展“家長進課堂”活動;道清中學的家教報告會----給力中考,快樂沖刺;龍源湖學校的“學生未入校家長先培訓”;中站區舉辦“家教工作論壇”,都卓有成效。
關心教育好下一代,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一項系統工程,關工委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關工委雖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問題和不足:我們的一些工作理念、思維、工作方法還不完全適應科學發展的要求和廣大青少年的需求;對部分“五老”志愿者的關心還不夠到位;關工委自身建設和“五老”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個別縣區認識不夠、活動開展不夠經常;現在家長學校處于初辦階段,在摸索中前進……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努力做到思想上貼近時代,工作上貼近中心,服務上貼近青少年實際,狠抓重點,力創特色,勇爭一流,努力把我局關工委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關工委工作自查報告 篇2
本學期以來,我校積極推進實施素質教育,堅決貫徹市教育部門關于開展中小學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若干意見精神,切實落實減負措施依據陜縣教育局關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活動通知要求,,現將我校執行情況自查報告如下:
一、執行課程計劃情況
在教育教學方面,學校建立了一系列合理的符合學校實際的檢查,考核獎勵制度,開齊開足各類課程,保證課時和師資配備的全面落實,嚴格按照課表上課,確保體育與健康、藝術、信息技術、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等課程全面開設,并對課程計劃執行情況進行抽查,對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均有明確的要求,使各類課程的開設有計劃實施,學校每月對各學科教學常規進行檢查考核,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檢查情況作為評優晉級的重要考核依據,使具體要求落實到教師教學工作的全過程。
二、學校的作息時間安排情況
嚴格控制學生在校時間做起,將師生在校學習活動時間嚴格控制在6小時以內。嚴格要求學生不要過早到校和過遲離校(要求學生早上&:10到校,下午3:10離校)。并且規定各任課教師嚴格控制學生課外作業量(一般小學低年級不超過半小時、小學高年級不超過一小時、一、二不留課外書面作業)。學校嚴格控制各類資料的征訂,杜絕教師為學生集體訂閱學生資料加重學生課業負擔,從而保證學生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時間。鼓勵學生進行適當的文體活動,開放閱覽室、圖書館等公共場所,堅決杜絕利用節假日進行集體補課和平時加班加點。上午第2節課后安排學生進行各類興趣活動和體育活動,確保學校各類課程的全面開設和每天學生1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
三、控制考試情況
根據教育局對控制考試次數的有關規定,取消每學期進行全校性的月考活動,每學期只安排期中、期末二次考試,全面降低文化考試難度,明確規定各班不得以期末考試成績排列學生名次,不得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來判定學生的好與差,不得整班公布學生的考試成績。
四、減負增效也得從課堂教學入手
自從學校全面實施課程改革和落實減負措施以來,學校加強課程管理,做好學生安全工作,加強教科研的研究,引導教師努力在四十五分鐘內要質量,構建高效課堂。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那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有力措施。當然,減負增效也得從課堂教學入手。我們要備精每一堂課,為了優化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過程,提高每一堂課的質量和效益。我校對課堂教學提出如下要求:
(一)、認真學習新課標,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素質
1、接受新課程理念,把握新課標與教材、研究性學習與教學方式的變革。
2、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
(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課堂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選擇性、能動性、自主性、創造性和學生的獨立人格,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廣泛地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三)、營造民主氛圍,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課堂教學作為一種信息傳遞與反饋的交流過程,不僅是知識信息的交流過程,也是師生雙方情感交流與共鳴的過程。作為課堂教學組織者的老師要首先給學生營造一種寬松、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把學生當成課堂的主人,多給他們表達自己思想、展示自我的機會。
(四)、優化教學過程、注重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做好教學準備,認真備課,抓住要點,精講多練
2、突破重點、化解難點
3、把好練習、作業、輔導關,注重遷移訓練,提高學生能力
4、注重動手操作,強化實驗教學
5、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
6、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教學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新課標下,只有握新課程的精髓,以學生為本,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根本宗旨,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不斷優化課堂結構,不斷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新途徑,才能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施展手腳、啟發思維、展現智慧和能力的舞臺,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真正的達到增效減負的目的。
關工委工作自查報告 篇3
一、基本情況:
我縣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分為兩部分,電網改造延伸方面:20xx年縣無電地區電力建設35KV及以下輸配電工程總投資為40648.21萬元:新建35KV變電站4座,投資為4082.00萬元;35KV線路82.7km,投資為5161.00萬元;10KV線路793.81km,投資為12835.05萬元;低壓線路1747.98km,投資為16402.97萬元;配電臺區384臺,投資為1729.86萬元;無電戶數8289戶,投資為437.33萬元。目前該項工程正值施工實施階段,據不完全統計35KV及以下輸配電工程已完成工程總投資和工程總量的80%,然而實際戶表工程僅完成計劃通電戶數的28%(即為:2323戶)。光伏獨立供電方面:截止14年12月,我縣已完成3452戶光伏獨立供電戶用設備發放,以及380kw集中式光伏電站的建設,無電地區光伏供電部分已完成3530戶無電戶供電。
二、自查自評情況:
20xx年縣計劃下達通電戶數為11819戶,實際完成通電戶數為5853戶,完成比例為49%,按省貧困縣實施農村電力保障工作考核評分標準結合實際完成情況評定分值為2.45分(該項總分為5分),具體公式為:5853戶/11819戶*100%*5分=2.45分。
三、困難和問題:
本次納入電網延伸無電戶數為8289戶,此工程面臨施工工期緊、任務中、施工現場環境艱巨,甚至有些地方不通公路,導致二次運輸困難且前幾個月正值雨季,有些地方公路垮塌嚴重,造成電桿和架線金具材料及配電臺區設備到不了指定施工現場,還有施工單位現場管理、業主協調難度及資金撥付情況等綜合因數;入戶用電戶表安裝后,待35KV輸電線路、35KV變電站及10KV及以下輸配電線路工程項目完工后方能通電。
四、下步工作建議:
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我縣將堅持保障工程建設安全為前提,以抓好工程質量為重點,全面推行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作業,強化施工現場安全措施和安全責任的落實,為確保工程進度,堅持編制切實可行的工程建設施工方案,分解計劃指標,明確管控措施,積極協調,結合實際情況有效解決工程中遇到的困難,力爭20xx年上半年全面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