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落實課時計劃自查報告(精選3篇)
學校落實課時計劃自查報告 篇1
為認真落實上海市教學工作會議精神,切實貫徹《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印發〈上海市小學一、二年級課程調整方案〉的通知》(滬教委基〔20xx〕44號)、《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深化中小學課程改革加強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滬教委基〔20xx〕46號)、《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調整上海市中小學20xx學年度部分課程計劃的通知》(滬教委基〔20xx〕48號)的文件精神,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努力使學生生動活潑,健康成長,和諧發展。我校對原來的作息時間、課程計劃作了調整,自查報告如下。
一、嚴格做好作息時間的調整
為了保證學生充足的睡眠時間,根據有關文件精神,作息時間安排為:8:15學生廣播操、8:35開始上第一節課。嚴格實行上午8:15以后安排集體教育活動的作息制度,絕對不允許任何提前安排集體教育教學活動情況的出現。其中保證學生每天有20分鐘的'午會時間以及一個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學校的作息時間以書面形式告知家長。
二、切實保證學生活動時間
學校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把增強學生體質工作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牢固樹立“學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調整并增加學生體育活動課時,實行“三課、兩操、兩活動”,各個年級每周安排3節體育課時、2節體育活動課時,安排早操以及課間操兩次出操,上午、下午各安排一次眼保健操。學校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各項陽光體育活動,同時積極組隊參加區學生體育比賽系列活動。
三、相關年級做好課程計劃的調整
學校1~4年級嚴格按照上海市教委(20xx)48號文件的要求調整課程計劃,經自查沒有增減課時,無隨意增減科目現象;以新課程標準為指針,無隨意提高降低教學難度情況,按教學計劃進行教學。一、二年級每周總課時量為32節,三年級每周總課時量為33節,四、五年級每周總課時量為34節。每節課的時間為35分鐘。為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學校嚴格按照規定,不突破規定的周活動總量。
四、做好小學一、二年級的課程調整
學校組織有關教師通過“上海市中小學課程網絡互動平臺”及時了解相關信息,對小學學習準備期和課程調整實施中的問題,以教研組的形式,組織教師開展互動的教學研究活動。嚴格按照市教委關于印發的《上海市小學一、二年級課程調整方案》,在一年級起始階段設置2—4周的“學習準備期”,通過學科課程和學校綜合活動,關注新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養成,促進師生情感交流,幫助學生順利實現幼兒園到小學的平穩過渡。調整一、二年級語文、數學、外語的課程內容與要求,加大教研組活動的力度。
開學前,學校分教研組認真學習了《上海市小學一、二年級課程調整方案》,領會精神,組織討論,并對及時調整了一年級學習準備期的教學計劃、單元計劃、課時計劃。開學第一周學校行政深入教學,對一年級所有學科進行全面聽課。通過聽課,了解一年級學習準備期教學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并及時與教師溝通,關注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激發學習興趣。
五、嚴格落實減負精神
學校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和課程標準,不隨意增減課程門類、難度和課時,根據學生學習和生活規律科學地安排好學生的學習、作息時間;嚴格控制學生作業量,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要求各位任課教師要在各學科綜合平衡后布置課外作業。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的課外作業,絕大多數同學能在1小時以內完成。
進一步建立與完善《平利二小教學流程管理細則》、《校本研修制度》,以保證校本教研的有效開展,促進教師專業化,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有效地貫徹落實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深入推進二期課改,實現減負增效,真正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益。引導教師將目光聚焦到課堂觀念的轉變上,聚焦到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上,聚焦到教學方式的探索中,聚焦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聚焦到如何有效提高課堂35分鐘效益,聚焦考評方式的改變,使學生學得快樂、學得輕松,能夠在各方面全面發展。
學校落實課時計劃自查報告 篇2
20xx學年以來,我校嚴格按照省課時計劃表安排課程,開足開齊了課程與課時,無擅自增減學科和課時。具體落實情況如下:
1、20xx學年度有6個年級,一、二、三年級每個年級一個班,其它年級兩個班。上課時間都為每周5天(節假日除外),1/2年級周課時都為26節,3-6年級周課時都為30節。
2、開學初,根據學校教師特點,行政會認真研究,先制定任課教師草案,反復研究,確定,并按照夾江縣教育科學研究室要求填寫任課教師登記表,上傳審查,無亂增減課程和課時現象。
3、開學前,都將全校任課總表公示于辦公室內,班級課表到班級張貼于教室,教師個人課表到個人,無私自調課占課行為,總課表、班課表、個人課表,都存入學校檔案中備查。
4、因出差或者請假,都由教導處統一調整安排教師頂替,都是按課程表上的課程進行上課,或與進行對調,確保了課程和課時的有效實施。
5、特別重視了藝術類和體育課程的實施。通過檢查,主科教師都沒有占用此類課程上文化課,確保了素質教育的全面貫徹。
6、按課程計劃表要求,堅持晨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學習習慣與方法教育,第二節課下課后由上課教師檢查做眼保健操,大課間活動時間保證了30分鐘,下午眼保健操由第一節課教師負責檢查。當天無體育課的班級要求在指定地點由體育教師和班主任(特殊情況另行安排)組織進行相應活動,確保了學生在校鍛煉一小時,我校體質測試合格率較高。每學年甚至每期都有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計劃和總結,有活動器材借還登記、有評比,整個活動的相關人員組織情況都納入了績效考核中。
7、嚴格執行上級的節假日放假規定,從未利用節假日和星期天集體補課或上課,更無有償家教的行為發生,確保了學生在校時間的合規性。
總之,我校嚴格按省課程設置計劃或安排,開足開齊了各門課程、課時,無隨意增減行為,總課排公示,班課排入室,個人課表到手,無挪、擠、占課現象,總體落實很好。
學校落實課時計劃自查報告 篇3
清明節一直是我們祭奠先烈及先人的節日。為了加強對學生的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更好地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根據縣教育局轉發的文件精神,我們實驗學校利用清明節前后這一教育契機,結合實際情況,教育引導學生緬懷先烈、弘揚傳統文化,在學生中組織開展“擁抱春天、緬懷先烈”為主題、形式多樣的清明節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現將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召開主題班會
4月x日,我們以“擁抱春天,緬懷先烈”為主題召開了一次班會。本次班會讓同學們了解到清明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知道了清明節的一些習俗及歷史由來。部分年級還觀看了一段電影的視頻,場面深深震撼了學生,緬懷先烈之情油然而生,同學們都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要懂得珍惜。
二、先烈故事大家講
四年級的同學在小組評選的基礎上,推薦優秀同學參加班里的“講英雄故事,憶革命先烈”比賽活動。選手向大家講述了自己喜歡的英雄故事,他們飽含激情的講述,將一個個動人的革命英雄故事幻化成一座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深深地刻在了同學們的心中,有的班級表演了課本劇,他們模仿人物時的語氣、表情、動作,征服了全場老師和同學,讓孩子們仿佛置身于艱苦的戰斗歲月。大家在欣賞故事的同時緬懷了先輩、寄托了哀思,又充滿了希望、振奮了斗志。
三、出一期清明小報
我們發動學生到社區、到圖書室、在網上等多種渠道收集清明節的相關資料,創造性地編制各具特色的小報,展示節日收獲和感悟。這次活動各班共上交手抄報作品近張,每一張小報都體現了隊員們對清明節的認識和理解。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節日精神文化生活,熟悉了我國傳統的節日活動的氛圍,親身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四、開展“清明節”社會實踐體驗活動
春天正是綠化的好時機,我們在學生中間發起“愛綠護綠”的活動。倡導同學積極行動起來,聯系物業人員在小區內栽一棵樹,給路邊的小樹培一培土,給花壇里的小花澆一點水,多走幾步,不穿越綠化帶,不踐踏綠地,主動撿拾垃圾。踐行校外文明,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五、開展了“網上祭英烈”活動
班主任跟科任教師聯手,利用信息課、思品課等時間以及清明節假期,訪問中國文明網。學生們可以自由點擊自己想要了解的相關內容,在搭建的“網上祭英烈”互動平臺上紛紛發表了祭奠感言,表達了對先烈、先人、先賢、英雄的感恩和敬仰之情。我校一千多學生在網上獻了花,留了言。
通過本次清明節我們開展的各項活動,全體少先隊員的心靈又一次受到了啟迪,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激發了強烈的愛國熱情,讓學生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踏著革命先烈的足跡,更加主動、勤奮地投入到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