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糧工作自查報告范文(通用4篇)
節糧工作自查報告范文 篇1
關于學校開展節糧工作自查報告,根據教育廳轉發《教育部關于切實做好中小學節糧教育和管理的通知》(教基一函[20__]4號)文件精神及縣教育局的工作安排,結合我校實際情況,針對我校2100名師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效。實際工作情況如下:
一、成立了由校長作組長,總局務主任為副組長,各班班主任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明確各自的職責,工作中各司其責,使節糧教育工作有序開展。成立專門的節糧工作辦公室,由學校辦公室主任兼節糧辦公室主任。
二、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學校通過電子屏宣傳、手抄報 、櫥窗宣傳、主題班會等宣傳渠道進行多方面宣傳教育,讓學生們知道“節糧”是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良作風,讓學生知道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明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同時發放致家長的一封信--《節糧倡議書》,建立好家校聯系方式,相互監督學生,培養學生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三、制定好獎懲制度,按照平時各班學生的表現情況,期末由各班評選出“節糧小明星”給予表彰,表現好的班級還可評為先進節糧班級,由學校發給流動紅旗,這樣就更加帶動了師生們做好節糧工作的積極性;同時我們還用“我為食堂提建議”的方式由學生來反饋食堂的工作情況,盡量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食堂的工作效率。
四、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圍繞糧食節約的問題做出調查,發現了有部分小朋友還沒養成良節約的良好習慣,這說明部分學生及家長對節糧的重要性缺乏重視。例如:孩子們反映特別是外出吃飯,為了面子不打包飯菜;
對于家庭的調查發現:家庭的糧食浪費問題主要在于吃不完,導致食物變質,最后只能倒掉,因此建議家庭做飯也應適量而做。對于學校的調查發現:學生父母給的.零花錢太多,吃零食,早餐學生吃不完,就都倒掉了,對于這一點我們建議加強對學生節糧教育管理,讓學生們想想農人頂著酷暑為我們吃飯而勞作,您還忍心浪費他們最好的勞動成果嗎?
通過這次節糧教育活動,使我校的師生都增強了例行節約的思想觀念,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把例行節約放到了實際行動上,同學之間都能相互監督,自覺遵守。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節約每一粒糧食,努力使愛糧節糧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節糧工作自查報告范文 篇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基一函[20__]4號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我校于20__年7月5日進行了一次專項督導檢查,對照《教育部關于勤儉節約辦教育建設節約型校園的通知》(教發[20__]4號和《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幼兒園廣泛深入開展節約教育的意見》教基一[20__]5號中開展節糧教育,開展了一次專項自檢自查,現將自檢自查報告如下:
一、檢查目的
充分認識節約教育的重要意義。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資源缺乏,貧困人口多,對青少年兒童進行勤儉節約教育,使他們從小養成勤儉節約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不僅有利于他們自身的健康成長,而且會影響家庭和社會,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加強節約教育意義重大,刻不容緩。
二、檢查范圍
永平縣龍街鎮普渡村完小及普渡村完小附屬幼兒園 三、檢查時間 20__年7月5日 四、組織領導
組長:(校長) 副組長:(總務主任) (教務主任) 組員:各班班主任 四、總體情況
1、各班認真開展落實《中小學生守則》,明確關于節糧的具體要求,通過板報、櫥窗、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從小養成節約糧食的.意識和習慣;激勵學生積極參與節糧行動,通過召開家長會,引導學生家長帶頭規范自己的行為,履行監護人責任,共同教育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2、建立健全節糧教育的規章制度,在學校日常教育教學和管理的各環節中落實、落細、落小,做到責任明確到人、工作不留死角。對學校相關人員開展節糧教育管理工作情況進行監督考核,并將班級節糧情況作為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工作評價的重要內容。全面了解掌握學校供餐情況,特別是在學生就餐時段,定期對學校食堂、宿舍、教室等重點區域進行巡查,對發現的浪費現象及時進行糾正,對相關人員進行批評教育。要在日常生活中堅持以身作則,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引導和帶領廣大師生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營造節糧教育的良好校園環境。
3、嚴格伙食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加強食堂管理。制定文明用餐規范,大力倡導吃完所購食物、不留剩飯剩菜的“光盤行動”。廣泛開展節水節電節紙活動,以實際行動降低能源資源消
耗。加強管理,切實消除節糧教育管理薄弱環節。結合實際,科學營養配餐、提高飯菜質量,倡導主食按需供應、小份多次管飽的節約用餐方式;指定專人加大食堂就餐巡視力度,強化學生自我教育和管理,設立“學生文明就餐監督員”,對食物浪費現象進行監督。
4、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結合校本課、綜合實踐課和各科教學,深入發掘教育資源,在課堂中有機融入“三節”教育;還深入組織開展教師辦公室、學生教室、教學樓“三節”行動,引導學生制定生活、學習節儉計劃,體驗節儉生活,學習節儉模范,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逐步養成節約的行為習慣。
中小學是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良好品德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做好節糧教育,讓孩子們從小懂得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的道理,上好儉以養德的人生必修課,傳承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品質,節約是一種責任。相信我們全校師生同心協力,拿出實際行動,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讓節約糧食內化為自覺,成為習慣,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在我們庾中校園蔚然成風,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節約行動中來,為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做出應有的貢獻!
節糧工作自查報告范文 篇3
根據教育廳轉發《教育部關于切實做好中小學節糧教育和管理的通知》(教基一函[20__]4號)文件精神及縣教育局的工作安排,結合我校實際情況,針對我校2100名師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效。實際工作情況如下:
一、成立了由校長作組長,總局務主任為副組長,各班班主任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明確各自的職責,工作中各司其責,使節糧教育工作有序開展。成立專門的節糧工作辦公室,由學校辦公室主任兼節糧辦公室主任。
二、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學校通過電子屏宣傳、手抄報 、櫥窗宣傳、主題班會等宣傳渠道進行多方面宣傳教育,讓學生們知道“節糧”是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良作風,讓學生知道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明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同時發放致家長的一封信--《節糧倡議書》,建立好家校聯系方式,相互監督學生,培養學生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三、制定好獎懲制度,按照平時各班學生的表現情況,期末由各班評選出“節糧小明星”給予表彰,表現好的班級還可評為先進節糧班級,由學校發給流動紅旗,這樣就更加帶動了師生們做好節糧工作的積極性;同時我們還用“我為食堂提建議”的方式由學生來反饋食堂的工作情況,盡量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食堂的工作效率。
四、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圍繞糧食節約的問題做出調查,發現了有部分小朋友還沒養成良節約的良好習慣,這說明部分學生及家長對節糧的重要性缺乏重視。例如:孩子們反映特別是外出吃飯,為了面子不打包飯菜。
對于家庭的調查發現:家庭的糧食浪費問題主要在于吃不完,導致食物變質,最后只能倒掉,因此建議家庭做飯也應適量而做。對于學校的調查發現:學生父母給的零花錢太多,吃零食,早餐學生吃不完,就都倒掉了,對于這一點我們建議加強對學生節糧教育管理,讓學生們想想農人頂著酷暑為我們吃飯而勞作,您還忍心浪費他們最好的勞動成果嗎?
通過這次節糧教育活動,使我校的師生都增強了例行節約的思想觀念,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把例行節約放到了實際行動上,同學之間都能相互監督,自覺遵守。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節約每一粒糧食,努力使愛糧節糧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我校建議:
1、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2、盛飯要適量,吃多少盛多少,把碗里的飯吃干凈,做到不隨便剩飯剩菜。在學校食堂就餐的同學更是如此。
3、提倡飲食均衡,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
4、跟隨家長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余的要打包帶回家。
5、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節糧工作自查報告范文 篇4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也許你并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也許你仍然以為我們祖國地大物博……由于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節約”一詞在人們的心里已日漸忽視和淡忘了。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種種的浪費現象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其后果是很嚴重的!事實擺在眼前:我國人口已超過13億,每年的凈增長是1200萬人;人均耕地面積
1.2畝,是世界人均值1/4;耕地面積正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減少;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依靠進口。在1981-1995年間,全國共減少了耕地8100萬畝,因此減少糧食500億斤。而且這個減少速度仍然在不斷加快。亂占耕地、挖沙、土地質量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著耕地。有這么一組數據。1998年我國谷物、棉花,肉類的產量均占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糧食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甚至低于一些發展中的國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國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不知多了多少倍嗎?可是由于人口猛增,人均占有糧食竟比唐宋時代還少了200多公斤。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 多少盛多少,不扔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記住:節約糧食從我做起。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糧食調查的結果是:112個發展中國家
(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億人口處于營養不良狀態。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組織80年代初宣稱,當時世界谷物產量可以養活60億人口。但就在同一時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億左右,可是卻有4.5億人挨餓。1995年,世界人口增長到57億,挨餓人口數字增加到10億。1972年,由于連續兩年氣候異常造成的世界性糧食歉收,加上前蘇聯大量搶購谷物,出現了世界性糧食危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于1973年和1974年,相繼召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糧食會議,以喚起世界、特別是第三世界注意糧食及農業生產問題。但是,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世界糧食形勢反而更趨嚴重。據當時預測,在80年代世界糧食仍將趨向短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關于世界糧食日的決議,正是在世界糧食供求矛盾日趨尖銳的背景下作出的。
浪費可恥,從某種意義上說簡直是“犯罪”。凡事貴在堅持,節約要從點滴做起,尤其需要堅持。一天兩天可以,一年兩年呢?更長的時間呢?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約內化為自覺,成為習慣。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蔽覀兠總同學都要從現在做起,要拿出實際行動,為黨為國家分憂,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