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校服自查報告范文(精選3篇)
學校校服自查報告范文 篇1
一、規范校服采購,加強校服采購監管。
縣教育體育和文化廣電局根據宜賓市教育局《關于加強校服管理的通知》文件精神和我縣實際,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學生校服管理的通知》,就校服采購管理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1、堅持自愿同意原則;
2、實行申報監管制度;
3、規范校服采購行為:原則上實行價格限制;實行競爭性談判或詢價等方式采購;加強采購監督;
4、嚴格驗收;
5、實行產品召回更換制度;
6、實行供應企業黑名單制度;
7、建立校服供應商準入制度;
8、嚴格追責問責:;
二、校服采購大部分合法合規。
此次檢查的61所法人學校中,有16所學校進行了校服采購,合計采購校服15691套。其中高中階段采購了2629套,初中階段采購了8610套,小學階段采購了4442套。學校采購手續基本完善,合規合法,具體表現在:
1、所有采購了校服的學校均堅持了學生及家長自愿購買原則,并都簽署了“學生自愿認購單”,部分貧困生供貨企業免費贈送。沒有學校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購買校服現象。
2、嚴格執行申報監管制度,所有采購學校均填寫了《xx縣學生校服采購申報監管表》,經上級部門批準備案后再組織采購。
3、實行價格限制。全縣校服小學生夏裝每套價格控制在80元左右,春秋裝每套價格控制在100元左右;中學生夏裝每套價格控制在90元左右,春秋裝每套價格控制在120元左右。
4、絕大部分學校在采購時采取了詢價采購或者競爭性談判方式。
5、驗收嚴格,絕大部分學校在采購時與供貨商簽訂了采購合同,校服供貨商也按照要求提供本批次校服原輔材料的纖維檢測報告。
6、實行了產品召回更換制度。學校為學生組織校服采購時堅持了索取正式的票證,要求供應企業實行產品召回制度。凡發現校服出現質量、安全等問題,供應企業必須無條件召回,更換合格產品。
三、校服采購過程中仍存在不足
1、怕麻煩,不愿采購校服。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認為校服是一種民族精神和學校文化的體現,是一個學校整體精神面貌和集體榮譽感的外在體現之一,既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團體精神風貌的一種表現,學校有必要組織學生進行校服采購。但是很多學校校長為了減少麻煩,規避采購風險,不愿承擔責任,未組織校服采購。
2、少部分學校未嚴格執行競爭性談判或詢價采購。多數學校選擇三家及以上的企業進行競爭性談判或詢價采購,少部分學校采與1—2家企業協商的方式。
3、有少部分學校在采購時沒有與供貨商簽定采購合同,與供貨商已簽定的采購合同中缺少對學生權益保護條款。在驗收時大部分學校只要求供貨商提供本批次校服原輔材料的纖維檢測報告。并未主動與縣質量監督部門聯系,接受質量監督部門的質量監督。
學校校服自查報告范文 篇2
大學生對高校服務的滿意度是指在校期間從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心理感受,以及個人看法,在校大學生對于高校的服務滿意度往往是偏低的,因此,提高大學生對高校服務滿意度是全社會的努力,高校的學習、生活環境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的擇校以及招生,只有大學生對高校滿意,才能更好地學習,為我國以后的發展做出貢獻。
一、服務滿意度現狀分析
1、大多數學生對于數學老師的教學方法存在很大程度的不滿,主要原因是大多數數學老師是教學經驗和水平豐富的老教授,對于現代化的信息教學設備使用不來;
2、公共課的教學往往是多個班級使用一個大教室的統一教學,但往往這樣的教學場面較為混亂,使一些有想法學習的學生不能有效的學習;
3、圖書館往往在周末和節假日就會關門,導致很多學生想在周末或者節假日前往閱讀未果,因此因建議延長開放時間;
4、大型體育活動次數較少,業余生活相對枯燥,體育設施建設也較少;
5、重要的學術和講座宣傳力度不夠,學生們無非及時得到通知。
二、提高滿意度的策略
1、重視高校的社會現象,樹立高校的品牌意識,重視口碑的傳播,學生的口碑傳播是不容小覷的,因此,要重視在校大學生對學校服務的滿意度,從細微入手,認真關心每一個同學,提高滿意度,通過學生的口碑宣傳為學校塑造良好形象,同時注重每一個學校員工的素質培養,樹立主人翁意識;
2、加大教學設備的投入使用,為了良好的教學環境,在教學設備的資金投入上不應手軟,使用先進的教學儀器,給學生們帶來全新的教學環境,并且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但要理論學的好,更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高校在教育方面應根據教學內容創造一定的條件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3、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養,加大對教師任教的審核力度,對教師定期進行考核和評估,并讓學生參與評估當中;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學生課余校園文化生活,讓學生對于學校服務的滿意度有所提高,對于大學生應正確引導,以防誤入歧途,充實其課余生活;
5、提高生活服務管理,重視高校大學生的`吃住滿意度,加強對食堂從質到量的管理,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保障其生活的基本要求。
學校校服自查報告范文 篇3
接到金安區教育局下達的扶貧助學大排查工作后,我校認真開展了關于開展教育扶貧工作的自查和排查工作,現將在此次自查和排查工作匯報如下:
一、學校成立了以陳凱校長為組長的扶貧工作小組,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關于扶貧調查工作的各項要求,認真摸排,不漏一戶不少一人確保在我校就讀的在籍學生家長都能了解到有關教育扶貧的各種信息,都能享受到相關資助。
二、及時發放資助。組織教師對207年的精準扶貧工作進行自查,認真核對信息、核對人員、核準數據,建立起學校教育貧困電子檔案,明確分工,責任到人。根據班主任老師和金安區扶貧數據和學生家長提供的數據進行整理和核實對符合政策的學生及時發放各類補助,減免各種費用。并做好摸底表和發放花名冊,留存記錄。截止207年0月25日我校義務段共有建檔立卡戶89人,其中寄宿生3人。上半年共發放各類補貼和學費減免2866.5元全年合計57323元。
三、落實好教育扶貧工作,加強對在校貧困學生的幫扶力度,做好教師與學生的“一對一幫扶結對”工作,關注留守兒童、“三殘”兒童成長,鼓勵班主任每學期高質量地完成對學困生、問題學生、貧困學生的走訪工作,摸清學生家庭情況,有的放矢的開展物質幫扶和精神幫扶,為教育扶貧打好基礎。
四、重視“控輟保學”工作,對教學轄區的輟學情況進行清查,開展興趣社區活動留住問題學生,幫扶貧困學生,同時積極爭取項目完善學校教育教學設施,打造良好育人氛圍,讓老師教的開心,學生學得愉快。
我校將借這次自查為契機,及時整改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加大教育扶貧工作的落實與創新,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校的長遠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