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農民增收工作的自查報告(精選3篇)
促進農民增收工作的自查報告 篇1
根據中共XX縣委辦公室、XX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分解落實20xx年促進農民增收工作目標任務的通知》(X委辦[20xx]27號)和《關于印發XX縣20xxI安農村居民增收工作評價考核辦法的通知》X農領辦[20xx]3號文件要求,我鎮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為促進農民增收工作的出發點,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制定的20xx年我鎮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15.4%的奮斗目標,結合我鎮的實際情況,抓好特色產業,不斷提高農民科學生產水平,不斷提高農民組織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水平,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現將這一年來的工作總結自查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鎮下轄1個場鎮社區,7個村,共2556戶,6826人,現有勞動力4270多人,其中富余勞動力3480多人。XX鎮20xx年農民增收計劃目標為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320元,同比增長15.4%,比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150元增加1170元。完成全年增收目標的100%。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1985人,勞務收入3970萬元,貧困人口減少35人,較好地完成了縣委縣政府下達的農民增收任務。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我鎮通過召開促農增收動員會等形式,進一步提高全鎮干部職工促進農民增收工作重大意義的認識,把思想統一到縣委、政府的決策上來,把推進該項工作擺到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XX鎮促進農民增收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完善工作落實機制,著力研究并督促落實好相關工作,建立了完善的目標責任制度,把促進農民增收工作分解落實到班子成員和相關責任人,注重實效,建立促農增收工作隊考勤機制和每周一例會匯報制度,并建立年終考核激勵機制,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二)積極培育龍頭企業,采取“政府+企業+農民”的形式加強產業化經營,積極調整產業結構。
20xx年我鎮人均純收入7301元,在全縣居中上水平。面對傳統農業產值比重大、產品單一、附加值低等問題,鎮委鎮政府決定調整思路,改變被動局面。在縣委的大力支持下,鎮委鎮政府先后組織人員到青溪鎮、龍潭鄉、赤化鎮等發展好的地區考察取經,借鑒發達地區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經驗。通過考察取經,鎮委鎮政府深受啟發,結合我鎮當地資源優勢,決定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民)”模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
XX鎮20xx年在肉牛養殖、生態豬養殖、藥材種植、茶葉種植加工銷售方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養殖、種植、生產、銷售的特色產業格局,解決長期產銷不暢通,無特色產品的產業發展難題。特別是這些企業發揮了龍頭帶動作用,內聯千家萬戶,外聯市場,輻射帶動了當地群眾發展。例如:同富肉牛養殖合作社養殖肉牛20xx余頭,發展周圍群眾養殖肉牛300余頭,帶動農民增收200萬元;興佛村生態豬養殖項目每年可帶動農民增收120萬元;富康烏藥種植合作社種植烏藥1500畝,每年烏藥收購供不應求,天井村茶葉加工廠解決了茶葉銷售、生產問題。這些企業(合作社)每年可帶動全鎮農戶戶均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
通過龍頭企業把千家萬戶、零零散散的小生產組織起來,形成產業規模生產,引導和帶動農民走農業化經營路子,增加就業崗位,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
(三)大力扶持種養專業合作社組織,提高農民生產組織化程度。
在鎮黨委、政府的積極引導下,我鎮農民專業合作社異軍突起,在帶動農民增產增收、提高農戶市場競爭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鎮共有正式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10個。同時,積極引導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合作,共同開展“基地化”建設,先后建設了肉牛養殖基地、烏藥種植示范基地、有機茶葉種植基地、生態豬養殖基地、土雞養殖基地、肉羊養殖基地、羊肚菌、竹蓀種植基地等,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為我鎮農業的產業化、生態化、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以肉牛養殖為例,一年來我鎮積極配合同富肉牛養殖合作社工作,共發展肉牛20xx頭,同時積極利用培訓平臺做好養牛技術培訓,半年來共組織養牛培訓3期,400人次受訓,重點培育養牛示范戶10戶,帶動農民增收200多萬元,使我鎮的肉牛產業逐漸走上規模化、專業化的道路。
(四)加強農業技術培訓,鞏固好傳統產業產業。
我鎮堅持“調整結構、壯大規模、強化科技、提升效益”的種植業發展方針,強化技術培訓、并通過品種更新、推進測土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和加強管理等措施來提高傳統產業單產。以茶葉、魔芋、核桃種植為例,一是與縣農業局積極聯系,采取在實地上課,給農民朋友帶動各種實用種養技術。二是利用我鎮在群豐村建設的魔芋基地300畝,為今年下半年魔芋收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現種植的魔芋,抗病強、長勢好、產量高、收獲期長,為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三是我鎮爭取到縣農業茶葉培訓名額28個,普及7村1社區的茶葉管護,給農民群眾吃了增收的定心丸。通過以上措施,為增加我鎮傳統產業收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鎮茶葉面積9000畝,按市場價每畝0.1萬元計算可增收900萬元;魔芋種植500畝,收獲625噸,按市場價每噸0.36萬元計算可增收225萬元。
(五)加大外出打工經濟推動力度,增加農民收入。
20xx年我鎮加大對富余勞動力的培訓力度,按照先培訓后上崗的原則,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輸出工作步伐,共培訓酒店技能、電焊工技能、廚師技能等310人。通過開展學習培訓活動,使農民掌握了1—2門實用農業技術知識,提高了科學致富能力。目前到外地打工的人員有1985人,大大緩解了我鎮的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壓力,壯大了我鎮的打工經濟。20xx年上半年我鎮外出務工1985人,比去年同期增長200人,人均增收570元。
(六)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樹立典型,以點帶面,充分調動群眾爭當致富能手的積極性。
通過深入各村小組對我鎮的種植大戶、經濟型小老板、外出務工之星、養殖能手等致富能手進行調查摸底,我鎮共有250戶農民年收入達10萬元以上。我鎮通過培養致富帶頭人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引導廣大黨員和致富帶頭人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加強對農民黨員、致富能人的培訓,一年來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期,培訓黨員86名,致富能人212名,召開20xx年XX鎮致富能手表彰大會等形式,有效地調動了農民致富的積極性。
(七)充分發揮精準扶貧縣幫扶單位扶貧幫扶作用。
XX鎮精準扶貧戶362戶,1018人。20xx年脫貧目標304人,我鎮對每戶精準貧困戶都有相應的幫扶計劃、方案引導農民增收。各個駐村工作隊根據各掛鉤點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促增收工作。
(八)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增加農民收入。
認真落實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等政策,確保各項強農惠農資金及時足額兌現到群眾手中,讓廣大農民充分享受發展成果。
(九)著力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增收條件。
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今年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來抓,為發展好產業等做好硬件的保障,一年來完成群豐村2.3公里通村路建設;完成已建成通村公路水毀修復工程建設20.8公里;全面落實通村公路管護工作,在興佛、群豐、前河、理河建設暢美工程12公里,實施中央彩票公益金項目,硬化道路20公里。爭取水利項目20水管1000,米,30水管1000米,資集中解決全鎮5處人畜飲水困難。
三、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鎮在促進農民增收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
1.經濟基礎薄弱,產業化、城鄉化水平還很低;地處山區,長期受自然因素制約,農民增收渠道窄。
2.農民市場意識不強、農產品科技含量不高是造成農民增收滯后的一個重要原因,轉變農民的思想觀念,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能任重而道遠。
3.我鎮的農民增收的渠道窄,主要是依靠經濟產品和家庭飼養業,沒有農副產品加工包裝附加值增值收入,產業結構調整還有待加強。
四、今后的工作方向
一是以各企業、合作社等平臺為依托,建立示范基地,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營理念,大力打造無公害、有機、綠色農產品品牌,扶持肉牛、生態豬、烏藥、茶葉等專業合作社組織,提高生產專業化和組織化程度。
二是加大培訓力度,轉變農民觀念。充分利用遠程電視教育系統,宣傳黨的富農政策、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和經營理念,轉變“傳統小農思想”,依托縣農業局、配合縣就業局等部門,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培養技能型人才,大力爭取縣農業局、就業局等的支持,選送18名農民外出學習培訓技能。
三是加快引進企業項目,增加就業崗位。積極地引進和配合做好各項目的對接工作,爭取為我鎮當地群眾提供多個就業崗位。
四是加強設施農業建設力度,大力吸引域內外企業在我鎮投資建設設施農業,在鞏固現有設施農業大戶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大戶的先導作用、帶頭作用,以見效益、顯成績來增強農民對設施農業投入的積極性。
五是加大打工經濟推進力度,繼續開展農村貧困勞動力培訓轉移工作,整合勞務輸出相關部門的資源,推進有組織的勞務輸出工作順利開展,同時加強管理維護打工者的合法權益,為打工者提供就業信息和法律法規咨詢服務,幫助解決勞務、勞資糾紛,使打工經濟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促進農民增收工作的自查報告 篇2
一、基本情況
槐樹灣中心小學中心校區現12個教學班,學生近700人。現已經建成微機室、電教室、圖書室、閱覽室、實驗室、儀器室。
二、圖書室、閱覽室自查情況
學校有圖書室、閱覽室各一間,面積32M2,圖書共分9大類共2940冊,人均3本,圖書室內圖書分類清楚;圖書室圖書擺放規范,書簽整齊;圖書室內檔案完整。學校對圖書進行分組,組織學生集體借閱;有借閱記錄,閱覽室有桌椅等設施,學校開有閱讀課,配備有圖書管理員,各項制度具體明確。
三、實驗室、儀器室自查情況
學校有實驗室、儀器室各一間,面積32M2,教導處有實驗申請單,實驗室有實驗通知單,學科教師根據需要進行分組實驗,學科老師積極參加市區鎮級教學優質課、優秀論文評選活動,儀器室共有三大類(數學類、化學類、自然類)61(套、副)實驗器材,多是1995-20__年間購置,有專職的管理人員,實驗管理人員有計劃和總結,實驗室、儀器室內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實驗員守則上墻。三賬一冊齊全,記錄完整、規范,儀器室儀器陳列整齊,柜子與實物相符,實驗室、儀器室、干凈整潔。
四、微機室、閱覽室自查情況
學校微機室于20xx年7月建成,有服務器、教師機各一臺,學生機30臺(模式三標準附清單),規章制度上墻,有專人管理,電教室有DVD播放單元一套,遠程教育衛星接收一套,均正常使用,有專人管理,有使用記錄。
五、查找不足
圖書室種類和數量少,不能滿足師生的閱讀要求,老師閱覽室和學生閱覽室共用一間教室,實驗室設備和器材均不能達到標準,沒有準備室,儀器室設備陳舊需要大量更新。
促進農民增收工作的自查報告 篇3
根據石泉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文件要求,我院開展醫院感染管理方面的自查工作,在自查中不斷整改,現將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保證院內感染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醫院感染管理實行王院長領導下的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制。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由各科室負責人和有一定工作經驗的醫師,護士組成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各部門職責明確。目前工作正在層層落實,確保我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認真開展自查自糾
通過幾天的自查我們還存在諸多問題:
(1)職工對醫院感染知識與控制意識淺薄;
(2)部分科室消毒硬件配備不全;
(3)醫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全面;
(4)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細節做得不夠;
(5)醫院感染病例登記不全。
針對我院存在的問題,醫院感染管理小組逐一分析并找解決存在問題:
(1)明確職責,責任落實到個人;
(2)健全完善制度;
(3)使用手消毒液,使用符合要求的浸泡體溫計溶器等;
(4)制定醫院感染管理培訓計劃,提高職工思想意識;
(5)做好醫院感染工作的相關登記內容。
三、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貫徹落實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醫院感染工作的基礎和重要保證并制定制度管理,健全完善了醫院感染管理、各科室消毒隔離、院內感染報告、醫療廢物處理等制度來規范醫院有關人員的行為。加強制度的建設和學習,并認真貫徹執行,對于提高防范意識、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病率極為重要。充分發揮制度的約束作用,使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
四、加強供應室的消毒管理工作
醫院領導非常重視供應室的建設,保證醫院消毒工作的落實。供應室堅持做到“三區”“三分開”。
三區: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
三分開:污染回收物與發放凈物分開,初洗與精洗分開,未滅菌與滅菌物品分開。
在壓力蒸汽滅菌時,堅持在包外使用指示膠帶、包內使用指示卡進行自我監測,保證了消毒滅菌質量。
五﹑繼續抓好臨床各科室消毒隔離、感染監控工作。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工作,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技術,設立手術室、供應室、門診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及工作流程,清潔消毒流程。
2﹑治療處置病人堅持一人一針一管一用一消毒,病床采用濕式清掃,一床一套,床頭柜一桌一抹布一消毒,病人出院后床單位按終末消毒處理。
3﹑治療室無菌物品與一次性物品分開放置,無菌物品開啟后記錄開啟時間,每日紫外線消毒空氣,時間有累計,監測有記錄,每季度做空氣細菌培養1次。
六、一次性物品管理
1﹑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對一次性醫療用品的采購、管理和使用后處理履行監督檢查職責。
2﹑凡購入我院使用的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三證”齊全,有消毒滅菌標志,生產日期,失效期,產品包裝符合要求。
3﹑藥庫建立登記賬冊,物品存放于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的物架處。
4﹑一次性醫療用品使用后采取毀形消毒措施。
七、醫療廢物管理
1﹑醫院感染管理科制定了醫療廢物處理流程,設立醫療廢物用后毀形、消毒登記本,制定與處置單位人員交接、雙簽名制度。
2﹑在臨床科設立醫療垃圾、生活垃圾處理登記本,科室負責人與保潔人員交接雙簽名。
由于我院領導重視,我院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在自查中不斷地自糾、整改、完善,對控制醫院感染發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由于我院的院內感染工作起步晚,還存在不足的地方,有待今后不斷完善和提高,我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總結經驗、虛心學習,我們將把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