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搶險工作自查報告(精選3篇)
救災搶險工作自查報告 篇1
為貫徹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關于抗洪救災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和省直工委抗洪救災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江西省農科院結合自身工作特點和科技優勢,廣泛發動和動員全院干部職工,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科學家的強烈責任感,積極投身科技救災活動,充分發揮科技對農業生產恢復的支撐作用。
6月29日,我院召開黨委會,專門研究和部署科技救災工作,成立了江西省農業科學院百名農業專家赴洪澇災區開展科技救災活動領導小組、百名高級農業專家服務團和赴洪澇災區開展科技救災分片負責工作小組,研究并制定了《江西省農業科學院組織百名農業專家赴洪澇災區開展科技救災活動實施方案》。
6月30日,我院召開了百名高級農業專家赴洪澇災區開展科技救災活動動員大會,院黨委書記楊蘭根對科技救災活動進行了全面動員,院長謝金水主持動員會,副院長陳光宇介紹了院科技救災方案,院紀委書記謝英勝傳達了省委省政府抗洪救災精神,土壤肥料與資源環境所所長劉光榮研究員和青年專家代表鄒志恒作科技救災工作發言。楊書記的動員講話對院抗洪救災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高度統一思想,全力以赴做好科技救災工作,把科技救災作為當前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科技工作重點來抓,院、所當前一切工作安排和活動要服從于科技救災工作,迅速組織生產自救和科技服務,立即組織科技人員到災區一線。二是突出工作重點,強化科技對災后農業生產恢復的支撐作用,要求各專家服務團結合當地受災情況和夏季農業生產的實際,加強災民農業科技需求調研,針對性的開展專家現場技術指導和技術咨詢,使各項防災減災技術、生產恢復自救技術到村、到田、到戶、到人,切實幫助農民解決災后有關農業結構調整、生產自救、生產恢復等方面的科技問題。三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目標,確保科技救災工作持續推進,院所嚴格壓縮各項經費開支,擠出100萬元設立科技救災專項經費,從人力、物力、財力上保障科技救災的持續推進。會后,院科技救災工作領導小組立即召開會議,部署了下一步科技救災工作的具體工作。
救災搶險工作自查報告 篇2
經核實,_鎮無黨員干部違反防汛救災工作紀律現象。在這次防汛救災工作中_鎮黨委政府一方面繼續認真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對防汛救災工作的有關文件精神要求,扎實抓好全鎮防汛救災工作,切實增強防災意識,做到防患于未然,將全鎮災害隱患進行了全面的排查。另一方面,又根據有關文件精神,強化和統一干部群眾的思想意識,為我鎮防汛救災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全面掌握受災情況,積極做好抗災救災與災害的預防工作。并且及時對防汛救災工作提出切實可行的要求。主要做法有以下幾方面:
一、精心組織,狠抓落實
一是及時召開地質災害防御監測和避險搬遷培訓會,邀請分管國土所的同志進行專題知識講解,避免因連續降雨導致的地質災害發生。二是進一步完善防汛救災預案,做到預案的準確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深入汛災易發區,實地察看,認真排查安全隱患并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現場整治和整改。
二、加強宣傳,提高防災意識
為使廣大群眾充分認識防災重要意識,使防災減災工作順利開展。_鎮充分利用標語、宣傳欄、發放宣傳資料等各種宣傳形式,廣泛宣傳防汛減災防御知識,并在汛期容易發生地質災害的隱患點指導村民如何加強防范避險進行實地演示,讓防災、救災知識家喻戶曉,提高群眾對防汛減災的認知度,加強自我防災、自我救災的意識。
三、領導責任制、全天候值班巡查制
1.加強組織領導。要求各掛村領導、村干部加強排查力度,并當場指出汛期災害隱患點,要求鎮、村干部及監測人高度重視,加強巡查力度,做好防災、減災、預災工作。
2.全面排查,重點防控。在全鎮范圍內進行排查,加強汛期災害隱患點居住戶的災害防治知識宣傳,進一步增強了群眾避險防災意識。
3.加強監測預警。要求值班人員嚴守值班制度,堅持24小時值班,做好監督和巡查工作,確保防災、減災、預災不出任何紕漏。
救災搶險工作自查報告 篇3
一、生豬產業發展現狀
**縣是全國商品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省生豬養殖重點縣,還是國家生豬調出獎勵大縣、農業部生豬標準化養殖基地縣及國家生豬良種補貼項目實施縣。以生豬為主的畜牧業產值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68%,所產生豬因瘦肉率高(占胴 體比達55%以上)、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適應性強而聞名遐邇。**縣以“良種化引領生豬產業,建立‘綠色肉食品’,打造‘種豬之鄉’”為主體思路,以市場為導向、科技為支撐、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通過抓好抓實品種改良、科學飼養、標準化生產、市場化經營、規范化防疫,全縣生豬產業已逐步向品種優良化、生產標準化、經營規模化的生產方式轉變,全面提升了生豬產業的發展水平。近年來,在省、市業務主管部門和**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縣不斷在做大做強生豬產業、打造農業特色品牌、扶持龍頭企業、推廣優良品種、延伸產業鏈條上下工夫,全縣生豬產業化發展取得較大的進展,特別是生豬生產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勢頭,生豬產業一年一個新臺階。20__年全年生豬飼養量達193萬頭,其中生豬出欄118萬頭;有規模養殖專業戶1600戶,其中有年出欄萬頭以上專業大戶24戶,年出欄千頭以上的268戶,有省一級種豬場11個,二級擴繁場14個,在養殖企業中有生豬標準化示范場19家,其中標準化示范場6個,省級11個,市級3個;有省級重點龍頭企業6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36家,養豬專業合作社30多家;標準化、規模化、專業化養殖在全縣迅速發展,專業戶規模養殖占全縣飼養總數的90%以上。全縣規模化標準化飼養已經成為生豬產業發展的一個亮點。
二、生豬產業特色
**縣有得天獨厚的生豬養殖環境,生豬養殖場(戶)遍布全縣各個鄉鎮,生豬養殖主要以生產優質的瘦肉型種豬及商品肥豬、仔豬為主。為了發展瘦肉型豬生產,**縣委、縣政府抓住生豬產業不放,加大對生豬產業的財政資金扶持力度,按照現代畜牧業“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大力推廣瘦肉型豬生產技術,堅持走“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品牌化”的“四化”發展道路,加快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強化動物疫病防控,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推進全縣瘦肉型豬的發展。歷屆縣委、縣政府都十分重視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了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從1980年以來,在上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多渠道籌集資金近兩億元,在全縣建成12家省一級種豬場和24家二級擴繁場:為了生產優質種豬,**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持鼓勵種豬企業從美國、加拿大、丹麥等國家及中國臺灣地區引進優良品種,改良和提高**縣種豬品質。這些來自世界各地近萬頭優良瘦肉型種豬落戶,揭開了“種豬之鄉”良種繁育的新篇章,為生豬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生豬產業優惠政策
**縣作為養豬大縣,除一些國家普惠性政策外,在其它項目上也得到了省、市業務主管部門和**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多年來,**縣獲得了生豬調出大縣獎勵、生豬良種補貼項目等相關扶持項目,同時,在生豬標準化養殖項目上,也得到了省、市業務主管部門的項目扶持傾斜。幾年來,**縣縣委、縣政府每年都拿出50萬元生豬發展基金,直接扶持生豬產業,并制定財政支持的優惠政策:一是推行財政補貼制度,對品種改良、人工受精等生豬生產實用技術推廣實行財政資金補貼,充分調動廣大養殖戶發展生豬生產。二是建立財政貼息制度。重點對生豬龍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和技術改造的貸款利息補貼。三是制定稅收減免政策,在繼續落實國家對飼料工業和畜產品加工業減免稅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稅率、減少稅種,為養殖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生產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