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級公開課評課主持詞(精選3篇)
校級公開課評課主持詞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我是xx市第xx中學xx校區教研組組長,能主持本次活動,倍感光榮!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辦xx市第xx中學觀摩指導課,非常感謝大家百忙中抽出時間來參加。希望大家對本節課多提寶貴意見,讓我們在教學探索的路上插上理想的翅膀,揚起自信的風帆,站的更高,看的更遠!
今天我們很榮幸的邀請到了xx市xx屆知名人士,下面我將給大家一一作介紹。
第一位,來自教研室、教研員、泰斗x老師,歡迎您。
第二位,來自xx市xx中學、初三年級部主任、xx省說課比賽二等獎主任,歡迎您。
第三位,來自xx市xx中學、科研處主任、全國說課比賽二等獎、xx市模范教師、xx市三八紅旗手主任,歡迎您。
第四位,來自xx市第xx中學,xx市學科帶頭人,xx市優秀教師主任。歡迎您。
第五位,來自xx市第xx中學,教研組組長,xx市“杯”講課比賽一等獎主任,歡迎您。
第六位,來自xx市xx中學,初二年級部主任教研組組長,xx市說課比賽一等獎主任,歡迎您。
參加這次活動的還有中xx校區的、全體教師,對大家的光臨,我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下面,我們按程序進行:
第一項,請授課教師x老師說課。
x老師今年帶的是x年級課,接到任務,我們在x年級的兩個班試講后,專門留下了xx班,作為本堂課的主體,因為xx班的基礎相對稍差點,為了幫助孩子們樹立自信心,增強他們的班級榮譽感,我們把這艱巨又光榮的任務放到了他們的肩上。下面,進行第二項,有請我們的孩子們入場,講課正式開始。
正好快到了我們的孩子們課間活動時間,大家可以在校園到處走走,看看我們的校園文化,看看我們的課間x分鐘活動,和孩子們一起融入快樂的海洋里。請大家在點分的時候準時回到這報告廳,來談談我們對這節課不同的感受。
第三項,剛才的這節課,大家一定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感悟。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相互溝通、互相探討,但我們更想聽的是這六位,我們xx屆知名人士的感受。x老師,您說,想請誰先來談談呢?
(一定是思緒澎湃,一時不知道該把哪個作為的,來呈現給大家了。)
(老師的點評,真可謂字字珠璣,句句錦繡。謝謝您,請坐)
(感謝老師的鼓勵和認可,我們一定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老師的直爽和幽默,讓我們從他的點評里也感受到了他那與眾不同的人格魅力,謝謝您)
(老師,思維的敏捷,條理的清晰,真讓我佩服有加,自嘆不如)
(老師點評的深度和廣度真讓我獲益匪淺,相信大家也一定會終身收益。)
(老師的點評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愛到深處心不悔,情到濃時人自醉,”老師正是用心在聽,謝謝您老師)
第四項,有請我們的x老師做精彩點評。
感謝x老師做出的高屋建瓴的點評,他的熱切期待,諄諄教導,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在x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一定會成為一名幸福的xx人。
校級公開課評課主持詞 篇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為了促進我鄉數學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升我鄉數學教師的教學教研水平,為給廣大數學教師創造一個交流的機會,提供一個展示和自我提升的平臺,我們本著“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原則,舉行這次觀摩課活動,首先,我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今天做課的兩位教師工作認真,教學經驗豐富,希望大家認真聽課并作好記錄,本次活動分以下幾項進行:
一、請校長講話
二、接下來就讓我們把時間交給這兩位老師吧,第一位教師是XX教師,她做課的題目是《直線、射線和角》,前來參加聽課的是XX學校的孩子們。第二位是XX教師,她做課的題目是《角的度量》,
兩位老師很用心地講了兩節課,下面我們進行交流研討,請大家暢所欲言,把自己對聽課的見解、認識、收獲等都說出來,以便進行交流,請大家以學校為單位進行分組或自由組合,先組內交流,然后找代表發言。
三、聽了大家的發言,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教研活動會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
四、請XX老師點評
五、請校長做總結發言。
課堂教學有科學也有藝術,水平越高的課堂,藝術成分也越高,創造性要求也越高,課堂教學是永無止境的,沒有,只有更好。理想的課堂教學與現實總有差距,我們研討的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不能停下的是我們實踐的腳步。想信我們在追尋的過程中,我們能看到更加美好的教育風景,享受到更有意義的教育幸福。我們今天的活動至此為止,再次感謝大家的參與。謝謝。
校級公開課評課主持詞 篇3
聽了剛才兩位老師的發言,感到非常高興。兩位老師的課都非常精彩,教學過程如行云流水,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楊老師是地理學科中的一位優秀的年青教師,她的基本功非常扎實,悟性很強,這一年來在教學上進步很快。當然在楊老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一個互幫互助的集體,就拿這一次備課試講來說,很多老師都幫著設計,出主意,出點子,像同校的崔老師、梁老師,十一中的桑老師、丁老師,十五中和八中的各位老師都對這堂課的成形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楊老師執教的中國臺灣這一節,主要處理了前兩個框題,包括中國臺灣的位置、范圍、氣候、地形、資源、農業等內容。這部分知識如果用傳統的教法來處理,用楊老師自己的話來說那將是一堂枯燥乏味的課。要想不枯燥乏味,那就要改革教學方法和方式,在教學上積極創新,但是這個創新我想它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路子不能走偏。遵循什么原則呢?我想有以下三個,第一要符合學生的要求,也就是能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能夠喜歡,能夠順利接受;第二是符合新課標的要求,能夠符合新課標的一些基本理念和要求;第三要符合當前學習杜狼口教改精神的時代要求。我認為楊老師的這堂課是能夠符合以上三個要求的,是對這三個要求的一個很好的詮釋。
楊老師利用自己執教7年的積淀下來靈活多變的教法,并且借鑒了政治課的一些教學思路,用小明的一系列行程和父子對活,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生動、活潑、有趣的中國臺灣之旅。中國臺灣的氣候是本節一個重點內容,楊老師處理的非常巧妙,用父子之間關于棉衣和雨傘的對話,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情境,然后利用一組問題和氣溫降水量圖,層層遞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