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產說會主持詞
二、統籌謀劃,加強協調,切實提升指導農業農村發展的水平
今年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任務繁重。各鄉鎮和農口部門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真正把認識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我縣加強“三農”工作的決策和部署上來,強化領導,統籌協調,深化改革,轉變職能,不斷提高服務“三農”工作水平,確保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1、發展思路、謀劃工作要注重四個統籌。思路決定出路。各級領導干部要充分認識謀劃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主要領導即一把手,要以科學的發展觀為導向,大力倡導民-主決策,科學發展。一是統籌農村經濟與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要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社會事業發展,兩手都要硬。尤其是今后,各鄉鎮要切實加強中小學、衛生院和廣播電視等社會各項事業的建設力度,切實改變農民上學、就醫、娛樂的環境和條件,使農民享受到與城里人不大的差距,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發展。二是統籌社會發展與經濟增長同步發展。我們不能只注重于經濟增長,要認真研究和探討解決增長而不發展的問題,通過進一步建立健全重大安全事故、抗旱防汛、疫病蟲情、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等體系,確保社會穩定,人民安定,最大限度維護群眾利益,使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成正比關系。三是統籌眼前與長遠。在每一項工作中,都要著眼長遠,認真做好統籌規劃,突出狠抓當前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既不能不切實際,急功近利,債臺高筑,以犧牲長遠的利益來換取眼前的利益和政績,也不能借口長遠利益,不思進去,畏縮不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而要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謀劃建立解決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四是統籌上級政策與基層實際。首先,我們要通過認真學習和研究,準確把握和吃透上級各項政策精神,這樣既有利于貫徹落實上級各項方針政策,也有利于得到上級的大力支持和正確指導今后我們各項工作的開展;其次,我們要始終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協商,不強迫命令;要突 。 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找到上級精神和我縣實際的最佳結合點,并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加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
2、開展工作要善于創新和應用五種方式方法。好的工作方式方法是推動工作落實的有效措施,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各自組織要堅決拚棄一些過時的老辦法、老套路,要進一步創新和改進工作方法,確保各項工作任務的有落實到位。一是政策引導,激勵創業。政策是導向。我們要緊緊抓住國家對“三農”的有利政策,千方百計爭取國家、省市的傾向性投資,大力宣傳和落實“兩減免、三補貼”和相關優惠政策,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縣鄉要通過財政、稅收、貸款貼息、重點扶持等手段,引導和激勵民營企業、民間資本、經營能手就地創業,形成全方位多領域全民創業的新格局。二是培育典型,示范帶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的主體是農民,在實踐中要注重多宣傳、多鼓勵、多扶持、多服務,培養發展一批種養業、流通業、二三產業和特色產業等多方面的經營能手和典型大戶,及時總結并推廣他們的先進經驗,并幫助他們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積極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讓他們在先富起來的同時帶動周邊農民共同致富,走“農民引導農民,農民提高農民,農民富裕農民”的良性循環路子。縣鄉要通過積極興建各類農業高新技術試驗示范園區,使廣大農民實實在在感受到科學技術帶來的實惠,引導農民自覺自愿學科技、用科技,積極參與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三是科技推廣,強化服務。要把各級政府的職能切實轉移到搞好農業農村發展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不斷加強科技創新與應用體系、市場信息體系、質量安全體系等基礎建設,強化對農業發展的支撐保障和服務。按照公益性和服務性分開的思路,積極推進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站(所)改革,促進科技服務由產中向產前、產后延伸。大力推行科特派員制度,允許科技人員從事技術開發、服務、推廣時開展有償服務。對農技推廣項目實行招投標制度,鼓勵科技人員通過資金、技術入股,與專業大戶或生產性企業結成經濟利益共同體,提高技術的普及和轉化效率。要把市場和銷售作為第一要務,變從“田頭”抓起為從“龍頭”和“市潮抓起,著力解決農村經濟發展中的現實問題和深層次矛盾。四是銳意改革,激發活力。改革創新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要繼續鞏固、完善、深化農村稅費改革、鄉鎮機構改革、基層組織制度改革等各項配套改革,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難題,建立起精干高效的農村基層行政管理體制等開展工作的長效機制。五是解決問題,思想宣傳。各級組織要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動員,把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干事創業上來。要高度重視和解決發展中遇到的給類矛盾和問題,通過提前介入、現場辦公、深入基層一線等措施,做到不等不靠,不推不賴,把各種矛盾和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切實維護好、實現好群眾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