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工作座談會主持詞
要享受到國家優惠政策,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按照國家政策要求,據測算我縣農村信用社要達到取得國家資金支持的標準,需要增資擴股或清收不良貸款1.42億元,只有達到要求后,全縣農村信用社才能夠得到央行優惠票據,優化農村信用社信貸結構、支持農村經濟發展。對此,我們一定要認識到這次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抓住難得的機遇,迎難而上,齊心協力、集中全力打好改革攻堅戰,圓滿完成這次改革的各項工作。
二、吃透精神,把握重點,積極穩妥地推進改革工作
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重點是解決產權問題和監督管理體制問題。根據、和盛市政府的總體部署,結合我縣實際,我縣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文件精神,以服務農業、農村和農民為宗旨,以改革產權制度和管理體制為重點,圍繞不斷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加大金融支農力度這一首要目標,積極推進農村信用社的機制創新、管理創新和業務創新,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提高支農服務水平,使農村信用社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和自擔風險的市場主體,真正成為服務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社區性地方金融企業,更好地支持我縣農村經濟,幫助農民增加收入,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
按照這一指導思想,我縣農村信用社改革工作要堅持“四條原則”,把握好“四個重點”。
堅持“四條原則”
第一,必須堅持按市場經濟規則進行改革。要按照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明晰產權關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真正實現體制、機制的轉變,使農村信用社真正成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和金融市場開放競爭的市場主體。
第二,必須堅持為“三農”服務的方向。無論產權結構和管理模式如何改革,其經營方向必須堅持為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必須有利于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農民增收。偏離了這一方向,就背離了改革的宗旨和目標。
第三,必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
第四,必須堅持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通過改革,明確農村信用社的管理體制,切實發揮好各級政府和銀監辦、縣人行等有關部門以及農村信用社的積極作用,落實風險防范和處置責任。
把握好“四個重點”
第一,改革產權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產權制度改革是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任務,也是改革的難點問題之一。在產權制度選擇上,我省選擇了繼續實行縣、鄉兩級法人的組織形式。在產權制度改革,建立新的產權關系的基礎上,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進一步明確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經營班子和監事會的職責,建立和完善“三會”制度,規范其議事規則和運作程序,形成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衡的治理結構,防止出現內部人或大股東控制決策層的現象。
第二,改革管理體制,落實管理責任。管理體制改革是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明確提出將農村信用社的管理交由省級政府負責,銀監會依法實施監管,農村信用社作為企業法人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自擔風險。國家把農村信用社交給省政府管理,目的就是落實地方政府對農村信用社的管理和風險處置責任。
把農村信用社的管理權限集中在省政府而不層層下放,是改革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的一項基本要求,主要是從統一、規范、有序管理農村信用社出發,并不意味著市、縣、鄉各級政府沒有工作責任,農村信用社是地方金融機構,服務基層,依托基層,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服務地方經濟的重要力量。因此,在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過程中,縣委、縣政府要求各鄉鎮和縣直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好以下六個方面的責任:一是全面負責本地區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工作,實行政府主要領導負責制,確保達到改革目標;二是支持和幫助農村信用社依法、合規進行增資擴股,支持和幫助農村信用社采取多種措施清收盤活不良資產,打擊逃廢債,抓好國家扶持政策的落實;三是切實搞好宣傳和輿-論引導,為農村信用社改革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四是切實做好農村信用社的風險防范化解工作,維護農村金融秩序穩定;五是引導農村信用社做好支農工作,并采取扶持政策支持和幫助農村信用社開展各項業務;六是尊重和維護農村信用社的經營自主權,不干預信用社的具體經營活動。各級各有關部門一定要按照這些職責要求,切實負起責任。
第三,轉換經營機制,改善支農服務。增強服務“三農”功能是這次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必須把提高支農服務水平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