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晨會主題
從開學到現在我們的晨會一直都是圍繞著如何讓學生在短期內把心收回來,快速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今天我召開關于《目標》的主題晨會。
下面是我晨會的整個流程:
一開始,我簡單地說了一下我們每個人出現的一種心理。每到新學期的開始,我們都能夠精神振奮地投入到工作當中,并且剛開始能夠把自己手中的每一件事做到精致,甚至每一個小細節都能夠注意到。我問學生,當你知道你的期末考試成績的時候,你是否下定決心下學期一定要作出比當時更好的成績,甚至對自己提出了很多很多的要求。哪怕這一次你考的特別好,在你的心中你也一定想下次我要考的更好,這是有著積極人生態度的人必備的心理。這就是你的目標,于是在開學的也就是現在你一直做的都很好,無論是上課聽講,作業還是你的坐姿,桌斗的擺放等等一系列的小細節,你都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因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積極向上的基因,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接著,我做了一個關于是否有目標的現場調查,我先讓有短期的目標的孩子舉手,也就是在二年級期中考試時,你要考多少名?結果是全體孩子舉起了手;我又問,又有中期目標,也就是你要考什么樣的高中或大學,舉手的不到三分之一;最后我問,有長期目標的并且堅定不移地在堅持的,也就是走上社會之后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舉手的只有10人。根據上面我所調查的結果,接著我講了關于目標的積極作用和現實意義,并一起朗讀了流沙河的《理想》這首詩: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
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從他們朗讀的表情上,他們已經進入了我今天晨會的主題,并有一點點地感覺了。緊接著,我又給他們出示了哈弗大學關于目標對人對人影響的跟蹤調查,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都差不多的年輕人,調查結果是: 27%的人,沒有目標; 60%的人,目標模糊; 10%的人,有比較清晰地短期目標; 3%的人,有十分清晰地長期目標。 25年跟蹤調查發現,他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3%的人,25年來幾乎都不曾更改過自己的人生目標,他們始終朝著同一個方向不懈努力,25年后,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頂尖成功人士,他們中不乏白手起家的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那10%的人,大都生活愛社會的中上層。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那些短期目標不斷地被達成,生活質量穩步上升,他們成為各行各業不可缺少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 那60%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他們安穩地生活和工作,但都沒有什么特別的成績。 最后那27%的人,他們幾乎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的生活都過得很不如意,
常常失業,靠生活救濟,并且抱怨他人,抱怨社會。
最后我說,也許你的目標不夠遠大,不夠若人注目,但只要有目標,你就有了前進的動力, 你就會有不竭的精神源泉。為了實現你的目標,每天我都應該不斷地給自己加油,給自己力量,那就讓我們喊出我們心中的夢想吧:
我堅信自己的力量,我相信自己的潛力,我要把握自己的命運,為了父母的微笑,為了老師的囑托,為了青春的理想,我要創造自己的輝煌,我相信我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