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清明節班會主持詞范文(通用3篇)
2023年清明節班會主持詞范文 篇1
姚宛瑜:尊敬的老師!
劉至遙: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下午好!育才雙語小學六(2)班“走近清明 感受傳統”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姚宛瑜:清明節即將來臨,這讓我想起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劉至遙:別光顧著吟詩,你知道清明節是怎樣的一個節日嗎? 姚宛瑜:我知道,清明節是紀念家中逝去親人的日子。 劉至遙:那你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嗎?
姚宛瑜:嗯——這個還真不知道!
劉至遙:幸虧我早有準備,請豎起耳朵仔細聽!
路人A: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路人B:清明最早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很重要的節氣。
路人A: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路人B: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
姚宛瑜:寒食?是個什么節日?怎么能和清明攪在一起呢? 劉至遙:別急呀,關于寒食還有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呢!
姚宛瑜:什么故事?快說來聽聽——
劉至遙: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lí jī)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介子推不愿見他,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始終找不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為了活命會自己走出來的。于是晉文公下令舉火燒山,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始終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非常難過,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姚宛瑜:噢——原來寒食是專門為了紀念介子推啊!真感人! 劉至遙:是啊,那你知道古人在清明節時都做些什么嗎?
姚宛瑜:這個我知道,每逢寒食,人們從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每到清明,人們就和家人一起去逝去親人的墓前培土、打掃、供奉水果佳肴,或植樹、獻花圈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掃墓。還有的人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或者把柳枝插在房前屋后,表示懷念。他們除了祭祖、掃墓外,還踏青、蕩秋千、放風箏、踢蹴鞠、打馬球呢! 劉至遙:你說得很對!那在清明時我們小學生應該做什么呢? 姚宛瑜:清明那天,我可以和父母一起為逝去的長輩上墳。但一定要注意文明祭掃。如果要點燃紙錢等物,要等火完全燃盡之后,再離開,不要造成火災隱患。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郊外踏青,欣賞郊外美好的風景。我覺得健康幸福地活著,就是對已故親人最好的紀念。
劉至遙:對,清明不僅僅是一個抒發情感的機會,更是一個展望未來的機會!只要我們健康幸福地活著,就是對已故親人最好的紀念。 姚宛瑜:同學們,讓我們把握現在的美好時光,幸福生活,快樂成長!
劉至遙:在美好的時光中走近清明,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姚宛瑜:育才雙語小學六(2)班“走近清明 感受傳統”主題班會到此結束!
合:祝大家過一個充滿情誼,充滿幸福的清明!
2023年清明節班會主持詞范文 篇2
甲:又是一個清明節,我們站在莊嚴肅穆的長春解放紀念碑前。
乙: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美滿的生活,
丙:有多少革命先烈長眠于地下。
丁:歷史不會忘記你們,共和國不會忘記你們,我們更不會忘記你們。
甲:曾幾何時,我們的祖先以先進的科學和燦爛的文化矗立在世界民族的巔峰。
乙:而近百年黑暗與屈辱的歷史,又將她推向深淵。
丙:為了改變這一切,多少仁人志士在苦苦探索與奮斗中含恨而去。
丁: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烈士們的鮮血才點亮了中國的天。
甲:今天,我們在這里以革命的名義想想過去。
乙:以現代化建設飛速發展的現實來告慰英魂。
丙:我宣布:xx小學“學英雄 祭先烈 爭做四好少年”清明節祭掃活動主題大隊會
合:現在開始。
甲:進行隊會第一項:出隊旗。全體立正!出旗(音樂5.1、),敬禮!禮畢。
乙:進行隊會第二項:唱隊歌
丙:進行隊會第三項:讓我們懷著一顆沉痛的心向烈士們默哀一分鐘(放哀悼音樂)。
丁:進行隊會第三項議程:請大隊輔導員助理兼大隊長講話。
甲:我們一定會牢記先烈們的革命精神,并且將它們發揚光大。
乙:面對人民英雄紀念碑,我們心潮澎湃,我們熱血沸騰;
2023年清明節班會主持詞范文 篇3
姚宛瑜:尊敬的老師!
劉至遙: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下午好!育才雙語小學六(2)班“走近清明 感受傳統”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姚宛瑜:清明節即將來臨,這讓我想起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劉至遙:別光顧著吟詩,你知道清明節是怎樣的一個節日嗎? 姚宛瑜:我知道,清明節是紀念家中逝去親人的日子。 劉至遙:那你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嗎?
姚宛瑜:嗯——這個還真不知道!
劉至遙:幸虧我早有準備,請豎起耳朵仔細聽!
路人A: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路人B:清明最早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很重要的節氣。
路人A: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路人B: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
姚宛瑜:寒食?是個什么節日?怎么能和清明攪在一起呢? 劉至遙:別急呀,關于寒食還有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呢!
姚宛瑜:什么故事?快說來聽聽——
劉至遙: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lí jī)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介子推不愿見他,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始終找不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為了活命會自己走出來的。于是晉文公下令舉火燒山,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始終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非常難過,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姚宛瑜:噢——原來寒食是專門為了紀念介子推啊!真感人! 劉至遙:是啊,那你知道古人在清明節時都做些什么嗎?
姚宛瑜:這個我知道,每逢寒食,人們從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每到清明,人們就和家人一起去逝去親人的墓前培土、打掃、供奉水果佳肴,或植樹、獻花圈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掃墓。還有的人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或者把柳枝插在房前屋后,表示懷念。他們除了祭祖、掃墓外,還踏青、蕩秋千、放風箏、踢蹴鞠、打馬球呢! 劉至遙:你說得很對!那在清明時我們小學生應該做什么呢? 姚宛瑜:清明那天,我可以和父母一起為逝去的長輩上墳。但一定要注意文明祭掃。如果要點燃紙錢等物,要等火完全燃盡之后,再離開,不要造成火災隱患。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郊外踏青,欣賞郊外美好的風景。我覺得健康幸福地活著,就是對已故親人最好的紀念。
劉至遙:對,清明不僅僅是一個抒發情感的機會,更是一個展望未來的機會!只要我們健康幸福地活著,就是對已故親人最好的紀念。 姚宛瑜:同學們,讓我們把握現在的美好時光,幸福生活,快樂成長!
劉至遙:在美好的時光中走近清明,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姚宛瑜:育才雙語小學六(2)班“走近清明 感受傳統”主題班會到此結束!
合:祝大家過一個充滿情誼,充滿幸福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