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詩(精選21篇)
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詩 篇1
關(guān)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fēng)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dāng)此夜,嘆息未應(yīng)閑。時。
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詩 篇2
《中秋月》(唐齊已)
空碧無云露濕衣,眾星光外涌清規(guī)。
東林莫礙漸高勢,四海正看當(dāng)路時。
還許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憐關(guān)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
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詩 篇3
雁來雁去
花開花落
月圓月缺
云升云降
又是一年中秋節(jié)
吃月餅
賞月亮
觀嫦娥
看玉兔
賓朋把酒黃昏后
星漢燦爛
銀河起舞
霓虹閃爍
街燈闌珊
月光如水歌如潮
暢寥廓
抒情懷
想故鄉(xiāng)
思親人
手機架起連心橋
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詩 篇4
《八月十五夜月》唐代(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zhuǎn)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shù)秋毫。
譯文:窗外是滿月,明鏡里也是滿月,思鄉(xiāng)的情緒如同刀在心頭亂割!輾轉(zhuǎn)流離,家鄉(xiāng)越來越遠;桂花攀折,天空如此遠闊!歸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樣潔白,林中棲息的小鳥正梳理著羽毛。看著那月宮中的兔兒,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閑地數(shù)著新生白毛。
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詩 篇5
習(xí)慣了,一路與你同行,
習(xí)慣了你在
飄著漫天楓葉的凌亂中,
或者是熙熙攘攘的車流中,
聽你不緊不慢的呼吸與心跳聲
最是不能放下電話,我怕
獨自飲盡那紛紛的相思
最是不能在夜黑時,想你
想你臨別的淚眼,
會是一種
錐心的刺痛
最是不敢面對歡慶的節(jié)
這一刻,我會想起遠方的你
那滔滔的不知是惦記還是什么的
迷離著我的雙眼
秋意在晶瑩中凄迷,
今夜真的好想……
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詩 篇6
在這霧鎖秋月的中秋節(jié)里
手捧清茶倚在窗前
寂寞啜飲著記憶
心
卻是那么的低落
總想
在這個中秋節(jié)里還能看見你的身影
與你在月光下把身影拉得長長
共賞那嫦娥悄送的月糕
卻發(fā)現(xiàn)
人依舊
翹盼那輪月光
思念
揉進清風(fēng)
飄向你的方向
情感
散在河中
順?biāo)魈誓愕牡胤?/p>
在這個沒有月亮的中秋節(jié)里
漆黑的夜孤自獨醉
期盼的心卻是那么滾燙
思念的歌不再吟唱
夢回故鄉(xiāng)
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詩 篇7
最近幾天的六朝古都,
不知怎的陰雨連綿
強欲望的陽光,
不給機會穿過云層細縫
惟能穿透夜里的夢,
在明月與烏云之間徘徊
雖然不是朗月,
卻多了幾分朦朧的醉意
金秋的慰問必然包括金裝的月餅禮盒
可我們沒有,有的只是三天的中秋假期
與一些灰色陰雨時節(jié)的凄凄涼涼,或是
閑敲文字時鍵入閭巷的片片落花
我想獨自出去走走,
外面的風(fēng)聲漸染秋的顏色
我知道,秋風(fēng)沒有和家人團圓,
黎明也沒有
升起金燦燦的太陽,
或是游子在外漂泊
那片朦朧的月光背后,
定然刻著故鄉(xiāng)的殷殷期盼
盼星星,盼月亮,
盼不到金秋的月宮嬋娟
千里之外是否還有一輪明月,
你相信我也相信
在酒覽月華微醉后,
畫一個水水月餅
映入眼簾的是一些美好的回憶,
和一整個故鄉(xiāng)
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詩 篇8
吳剛折桂: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jù)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中秋節(jié)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dāng)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lián)合各路反抗力量準(zhǔn)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yīng)。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yīng),起義軍如星火燎原。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jié),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dāng)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jié)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fā)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xí)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詩 篇9
月亮泊在天邊
瀉滿游子思鄉(xiāng)的情懷
遠方的母親喲
又站在葡萄樹下
欲把兩眼望穿
月亮泊在天邊
如癡情的眸子
盈滿幽怨
多情的男女,不能相守
只能在心中將對方的名字輕喚
癡癡的凝望照片
任淚肆意滑落腮邊
又是中秋
中華大地,祖國內(nèi)外
天涯共此時
舉杯邀清風(fēng)明月同飲共醉
憑欄讓滿腹心事隨風(fēng)飄散
今夜,注定情感泛濫
今夜,注定相思成災(zāi)
時間過得真快
轉(zhuǎn)眼又是一年的中秋佳節(jié)
但愿天下人月圓人團圓
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詩 篇10
張九齡: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李商隱:霜月
初聞?wù)餮阋褵o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陸龜蒙:中秋待月
轉(zhuǎn)缺霜輸上轉(zhuǎn)遲, 好風(fēng)偏似送佳期。
簾斜樹隔情無限, 燭暗香殘坐不辭。
最愛笙調(diào)聞北里, 漸看星瀠 失南箕。
何人為校清涼力, 欲減初圓及午時。
元好問:倪莊中秋
強飯日逾瘦, 狹衣秋已寒。
兒童漫相憶, 行路豈知難。
露氣入茅屋, 溪聲喧石灘。
山中夜來月, 到曉不曾看。
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詩 篇11
1.《水調(diào)歌頭》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3.《木蘭花慢》
宋·辛棄疾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
光影東頭?
是天外,空汗漫,
但長風(fēng)浩浩送中秋?
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jīng)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
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
玉殿瓊樓。
蝦蟆故堪浴水,
問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4.《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詩 篇12
1、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guān)山月》)
2、可憐關(guān)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齊已.《中秋月》)
3、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
4、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齡.《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5、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6、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月下獨酌》)
7、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劉方平.《月夜》)
9、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11、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1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詩·大漠沙如雪》)
13、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嫦娥》)
1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李商隱.《霜月》)
15、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16、何人為校清涼力,欲減初圓及午時。(陸龜蒙.《中秋待月》)
17、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元好問.《倪莊中秋》)
18、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yīng)惆悵。(李商隱.《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9、十輪霜影轉(zhuǎn)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晏殊.《中秋月》)
20、昨風(fēng)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詩 篇13
中秋之夜
作者:章妍妍
凝望著皎潔的圓月
想念著年過半百而依然勞作的爹娘
想念著門前小池塘里那融融的月光
想念著崖背上正在努放著的野菊花
為著年青的夢想
我遠走他鄉(xiāng)
在喧鬧的大城市里揮汗如雨
讓我的青春在如同白晝的暗夜里閃光
這樣的夜晚
我也想起了你
你就象今晚的月亮
永遠在我的星空里閃亮
我把最美的祝福
凝結(jié)成如水的月光
寄給
我深愛的戀人和遙遠的爹娘
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詩 篇14
中秋的來歷與嫦娥的故事
那么“中秋節(jié)”為什么是“中秋”呢?現(xiàn)代使用陽歷,歷法叫作“太陽歷”,是依據(jù)地球環(huán)繞太陽公轉(zhuǎn)周期制定的。古代使用陰歷,歷法叫作“太陰歷”,是依據(jù)月球環(huán)繞地球公轉(zhuǎn)周期制定的。“太陰星”就是月亮。但是中國古代留下來的陰歷,也不完全是依據(jù)月球公轉(zhuǎn)周期制定的。每一個月,是依據(jù)月球公轉(zhuǎn)規(guī)律制定的,古人把月亮圓滿的這一天安排在十五日,稱為“望日”,月初開頭稱為“朔日”,月末結(jié)尾稱為“晦日”。月亮環(huán)繞地球公轉(zhuǎn)一周,大約是29天半,沒有辦法形成每個月30天乘以12個月等于360天,所以“大建月”30天,“小建月”29天,一年少于360天的日子,攢起來安排閏月,19年閏月7次。因為“大建月”和“小建月”相對于月球公轉(zhuǎn)周期的29天半,總是趕前錯后,所以有時候月亮是“十五不圓、十六圓”。今年中秋就是十六日月亮最圓。地球環(huán)繞太陽公轉(zhuǎn)一周,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也不是正好360天。地球公轉(zhuǎn)一周的軌跡稱為“黃道”,平均分為24段,也就是二十四節(jié)氣。所以每逢交節(jié)氣,不僅說明是哪一天,還要說明是幾時幾分幾秒,就是地球運行到了那個二十四分之一位置的時間。就說“立秋”吧,不是有一句俗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嗎?今年的立秋是在8月7日22時49分07秒,屬于“晚立秋”,立秋以后確實來了“秋老虎”,有好幾天氣溫高達31度。
中國的陰歷,在氣象學(xué)稱為“陰陽歷”。一年的二十四個節(jié)氣服從太陽,十二個月的“朔、望、晦”服從月亮。古人把一年12個月分為四季,每個季節(jié)三個月,開頭那個月稱為“孟”,中間稱為“仲”,末尾稱為“季”。例如七、八、九這三個月為秋季,七月稱為“孟秋”,八月稱為“仲秋”,九月稱為“季秋”。秋季也叫“三秋”,所以王勃《滕王閣序》說是“時維九月,序?qū)偃铮仕M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詩經(jīng)·王風(fēng)·采葛》也說“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那么“仲秋”八月的十五日,也是秋季三個月里邊,居于中間的那個月,居于中間的那一天,所以叫“中秋”,也就是秋季三個月90天的正中間。
“月到中秋分外明”。因為秋高氣爽,空氣澄明,能見度高,人們就可以看見月亮里邊有很多東西。比如吳剛、玉兔、嫦娥。嫦娥本來叫什么呢?
答案是“姮娥”。漢文帝名叫劉恒,于是仙人也要為皇帝避諱,姮娥被改稱為嫦娥。“恒”、“常”,是近義詞,“恒心”,也就是“常性”。“三國名將勇,首推趙子龍”,常山趙子龍,大家都知道。其實看看《三國演義》第九回,趙云首次出場,救了公孫瓚,自我介紹說我是“常山真定人也”。“常山”以前是“恒山郡”,“真定”后來是“正定縣”,清朝因為雍正皇帝胤禛避諱,改稱為“正定”。真定的名人還有南越國王趙陀,《岳陽樓記》“先憂后樂”的范仲淹。
漢代道教影響逐漸擴大,許多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仙人物都被歸入了道家系列,西王母也成為道教中的神仙。《淮南子》記載,后羿到西王母那里求來長生不死之藥,后羿妻子嫦娥偷吃仙藥后,飛升上天到了月宮,住在廣寒宮里。這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廣寒宮,這個名稱聽著就寒冷,而且孤獨。所以蘇東坡先生說是“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嫦娥》李商隱
云母屏風(fēng)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詩 篇15
八月中秋的月亮
是最亮最圓的
月亮升起
撒下一片銀灰
竹梢上
歸巢鳥兒安睡
池塘里
魚兒躍出碧光
水里一個月亮
天上一個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人們聚在桌前
分享著圓圓的月餅
柚子長得是那么可愛
八月的桂花開始飄香
為團圓增加了一份愉悅
琴聲悠悠
唱出家家團圓
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詩 篇16
一
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二
劉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李商隱:嫦娥
云母屏風(fēng)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三
(唐)李樸:中秋
皓魄當(dāng)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四
張九齡: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五
李商隱:霜月
初聞?wù)餮阋褵o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六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詩 篇17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中秋節(jié)的詩歌大全
中秋月
唐李嶠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fēng)。
陽關(guān)曲·中秋月
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詩 篇18
1.起舞徘徊風(fēng)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蘇軾《念奴嬌·中秋》
2.一夜桂花何處落,月中空有軸簾聲。——湯顯祖《天竺中秋》
3.但愿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辛棄疾《滿江紅·中秋寄遠》
4.中秋誰與共孤光。——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5.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6.飛鏡無根誰系,嫦娥不嫁誰留。——辛棄疾《木蘭花慢》
7.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蘇轍《水調(diào)歌頭·徐州中秋》
8.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蘇軾《念奴嬌·中秋》
9.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0.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蘇軾《陽關(guān)曲》
11.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2.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蘇軾《念奴嬌·中秋》
13.風(fēng)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文征明《念奴嬌·中秋對月》
14.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fēng)、浩浩送中秋。——辛棄疾《木蘭花慢》
15.水晶簾不下,云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6.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文征明《念奴嬌·中秋對月》
17.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共、流霞傾盡。——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8.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嬌·中秋對月》
19.永夜閑階臥桂影。——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0.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蘇轍《水調(diào)歌頭·徐州中秋》
21.斟酌嫦娥,九秋宮殿冷。——史達祖《齊天樂·中秋宿真定驛》
22.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應(yīng)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23.凈洗浮空片玉,勝花影、春燈相亂。——吳文英《玉漏遲·瓜涇度中秋夕賦》
24.人間寶鏡離仍合,海上仙槎去復(fù)還。——吳文英《思佳客·閏中秋》
25.豪華銷盡,幾見銀蟾自圓缺。——李綱《六么令·次韻和賀方回金陵...》
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詩 篇19
離中秋節(jié)還有一個多月
街頭就看到月餅的影子
嚼著杏花樓飄香的月餅
嘗到中秋節(jié)的味道
想象中秋匆匆的腳步就來了
勾起一輪明月掛在天穹
閃現(xiàn)光輝,帶出年輪
小時候的記憶浮現(xiàn)
月亮走,我也走
心思跟著月亮跑
跑出山谷跑出村莊
城市的月光很圓很美
月宮里傳說一直在上演
中秋月圓時你就會回來
把思念遙寄給遠方親人
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詩 篇20
出自唐代詩人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懷》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賞析
月光將中庭的地照得象鋪上了一層薄霜,樹上的寒鴉寂寞地站在枝頭,若有所思。清冷的露珠無聲把桂花打濕了,讓滿院的香氣變得凝重。此時,人們都在舉頭望明月,世界仿佛一片溫柔繁華。是啊,應(yīng)該和人們一樣,只看月,不思秋。因為秋一旦有了心思,那就是愁。莫問秋思落誰家,“但愿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蒙朧。”
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詩 篇21
中秋佳節(jié)月兒圓,
和諧秋風(fēng)送祝愿。
月餅薀意是思念,
神州戶戶聚歡顏。
海外赤子思故鄉(xiāng),
佳節(jié)月兒份外亮。
中華民族在崛起。
祖國啊蒸蒸日上。
回歸秋風(fēng)吹兩岸,
骨肉團聚是心愿。
廣式月餅寄臺南,
兩岸同圓一個夢。
國富民強有自尊,
安寧團結(jié)家和睦。
中秋月餅圓又甜,
富強康樂萬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