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愉快的中秋節滿分作文(精選3篇)
2023愉快的中秋節滿分作文 篇1
中秋節那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早早的吃完晚飯。然后我們一起坐在陽臺上,等待月亮出來,準備觀察中秋節月亮的變化。媽媽拿出準備好的月餅和水果,正當我們興致勃勃的時候,可惜的是,天公不作美,因為下雨月亮隱藏在厚厚的云層里。這時,媽媽說:“今晚是中秋節,我請你們吃月餅,但是,但是前提是要說一個跟月亮有關的詩句或者故事。”
“我先來,我先來!”我喊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得意洋洋的拿起一塊月餅。這時候,爸爸拿起一個蘋果,故作深沉狀:“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我有點疑惑:“這是誰的詩句?”爸爸說:“這是岳飛的《滿江紅》”。
媽媽這時候發話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說完她拿起一個水果,抬頭看向窗外,然后驚訝的說:“月亮要出來了!”
我抬頭一看,可不是嗎!月亮,身穿著一身素裝,羞羞答答的從云朵中露出臉。剛開始,月亮還猶抱琵琶半遮面,一會兒月亮就整個從幕后走到了臺前。月光灑滿了大地。這時候媽媽問我:“你知道為什么中秋節吃月餅嗎?”
我說:“月餅代表團圓”媽媽說“對。”媽媽又給我講了很多關于中秋節月亮的傳說,比如嫦娥奔月等等。
這時電視里邊放著一首“明月幾時有”的歌曲,我抬頭看著天上的月亮,心想:總有一天,我會登上月球去看看。
2023愉快的中秋節滿分作文 篇2
中秋節有一個神話故事:有一天,嫦娥的丈夫后羿到西王母那里求來了長生不老藥。嫦娥悄悄地偷吃了全部的長生不老藥,奔逃到非常荒涼的月亮上居住了。
嫦娥奔月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對她的好和人世間的溫情,對月亮里的孤獨,倍覺凄涼。于是,嫦娥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飛升之藥,好早日回到人間與后羿團聚。
后來,人們把八月十五日這一天作為“中秋節”,有做月餅供奉嫦娥的風俗,渴望家庭美好、團圓。
傍晚,夜幕慢慢降臨。黑漆漆的天空,像大地為他披上大大的衣裳。我們一家人在明亮的燈光下吃著香噴噴的飯。我們有說有笑,開心極了!之后,我們要去賞月,向窗外望去,星星正向我們眨眼睛呢!
晚上,我們來到白云山,一邊爬,一邊賞月。秋風悄悄地撲來,又悄悄地離去。仿佛像扇子把風送給我。落葉像秋天寄給我的信,到處亂飄。云像飄來飄去的輕紗。一開始,月亮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漸漸地,她露出她那既圓溜溜又會發光的臉蛋。她的臉蛋像個大大的玉盤放在天空中。月亮那潔白的光像白白的牛奶。月亮在水中的倒影著。一陣風吹來,把月亮打散得無影無蹤,過一會兒又復原了。
我們終于爬上山了。山間有一個湖,湖邊很熱鬧。我一不留神,就發現有很多人不約而同地上山來。有的人在拿著燈籠跑來跑去。有的人在一聲不吭地賞月。有的人在放孔明燈。而我在折紙船,我折了一只紙船,給湖面添加了光彩。
這次中秋節,給我帶來了很多歡樂。我很期待下次中秋節,期待下次中秋節的歡樂。
2023愉快的中秋節滿分作文 篇3
“夜朦朧,月兒明,依窗望月月無語。年年歲歲月不改,歲歲年年中秋節。”轉眼間,我們已迎來了這個中國最有人情味、最富詩情畫意并留存著民族記憶的節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千年以前,古人就在仰望這一輪被寄予了太多思念與期盼的明月。歷經世事滄桑,中秋節卻始終是人們感情的一個寄托。月圓中秋,中秋節更是華夏兒女團圓歡聚的節日,仲秋來臨,離家在外的游子們都會回到家中,與親人賞月暢談、把酒言歡。此時沒有了“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的惆悵。
古人總在中秋節聽嫦娥奔月的故事,仰躺在竹椅上看白云蒼狗,云卷云舒。從李太白的床前之霜到蘇東坡的朱閣之影,我們無數次把青天問得無言。古人不曾見今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這是如何的一種人生凄美呵!回溯時空,在同一輪明月下,有一絲情愫從遠古開始,滄海桑田永遠不斷,那樣纏繞在我們之前,于我們之后……當我們的心融合了這份恒久的情愫,眼里的世界就變得唯美,尤其是那月圓之夜。雖然在此之前,已經有過千百萬次的同樣的夜晚。但清風里,明月下,生命地守望不盡相同,思念也或深或淺,而那淡柔的月華呀,總一如既往,帶著或有或無、或濃或淡的清白的憂傷,輕輕地在人間徘徊。然后,詩詞成堆,就有了像酒一樣飄香的歷史文化。我甚至懷疑遠古和現代只是處于相同的一個網絡里,可以相互*,相互演變,周而復始地締造出一個深刻的讓人無法探知的境界。在這種境界里,我們別離,我們相聚,我們痛苦,我們歡笑,我們的種種,誰又能說只是一個細節?
月餅,是一種隱藏著深深記憶的食品,無論你是在家鄉,還是在天涯海角,每當你拿起一塊月餅時,心頭總會閃過一些舊時的影子,總會有幾分淡淡的情思涌上心頭。據說中秋節吃月餅始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月餅圓,圓圓潤潤地盈滿了世間,更是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的守望。
然而,歲月更迭,流轉至今,中秋節就漸漸變味了。由于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每天忙于工作和學習之中,日復一日,也就漸漸的淡忘了這些對我們個人來說似乎“無足輕重”的節日。因為似乎用這些時間來完成幾項作業,鉆研幾道題目要比花時間賞月,吃團圓飯更實際。于是,人們把原本豐富多樣卻有內涵的中秋節慶祝壓縮到了一塊小小的月餅之中,花樣翻新的月餅被賦予了更多的商業價值,而其中的文化內涵卻漸漸離我們遠去。
“民族的才可能是世界的”如果我們一味順應時代的快節奏和物質需求,而忽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那么再過幾代,也許我們的子孫可以熟知西方的圣誕節愚人節,卻不知道嫦娥奔月的美麗故事了。我們中國人都應該經歷并體味到,原來中秋節時是我們越發冰冷的心溫暖的時刻。愿中秋節迷人的文化在中國長久地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