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賞月團圓寫景作文1000字(精選3篇)
中秋節賞月團圓寫景作文1000字 篇1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終于來到了。人們都以各種不同形式來歡度這個傳統佳節。我也很開心,因為我姑姑一家要來我家吃晚飯。
中秋節這天,奶奶很早就上菜場買菜去了。爸爸媽媽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漂漂亮亮。我吃過早飯就開始寫作業,打算把作業做好,下午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了。
下午,弟弟他們來了,爸爸媽媽陪著姑姑他們喝茶、聊天,我拉著弟弟在我的房間玩。奶奶準備著晚飯。
下午五點多,我們開始吃晚飯了。哇,今天的晚餐可真豐富啊!有螃蟹、蝦、銀魚、紅燒肉,還有我最愛吃的啤酒鴨。聞一聞,香氣撲鼻,饞得我直流口水。這真是一道風味獨特的菜,當啤酒和鴨肉煮在一起后,鴨肉味道變得更加濃厚、鮮香。我還說:“我吃了啤酒鴨會不會醉呀?”管它醉不醉,只要味道好就行了,吃了再說。一家人邊吃邊聊,真是其樂融融啊!
奶奶說:“農歷的八月十五,是舉國歡慶的中秋佳節。這一天,中國人講究要合家團聚,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月餅最早出現在唐朝。開始時,它只是人們祭月時的一種供品。由于月餅的味道甜美,形狀極似圓圓的月亮,于是人們給它賦予了美好的意義,將它看成合家團聚的象征。”
奶奶剛講完我抬頭一看,天空中出現了一點亮光。過了一會兒,月亮出來了。月亮圓圓的,皎潔明澈,宛如一面明鏡,懸掛在上空。我覺的今年中秋節的月亮比往年的都美!
吃過晚飯,大人們吃著月餅水果聊天,我和弟弟在書房看起了《貓和老鼠》,歡笑聲充滿了我的家。
多么快樂的中秋節啊!我默默地祝福:希望我們全家永遠幸福、平安。
中秋節賞月團圓寫景作文1000字 篇2
中秋節那天,下午放學回家看見媽媽在炒菜,爸爸這時也買回了月餅和烤鴨。雖然我們一家人還沒有計劃怎么賞月,但有了爸爸媽媽同時在家我已知足了。吃罷豐盛的晚餐,爸爸提議到市中心廣場去看文藝演出,并賞月;媽媽提議就在家看電視節目。這時爸爸媽媽都看著我,而我贊同爸爸的意見。
到了中心廣場,文藝節目已經開始好一陣了,因而廣場上已是人山人海,我們好不容易在廣場的一角找到一個可看節目的地方。由于離演出臺太遠,看不清演員了,只能聽見優美的歌聲。這時抬頭向天上看去,月亮已經悄悄爬上了鳳凰山頂。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圓,又亮又美。不知不覺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月亮里面真有嫦娥姑娘嗎?有玉兔嗎?它們的故事真實嗎……
文藝節目在歡樂的掌聲中結束,人群漸漸散去。再看月亮已經被一片烏云遮住了一大部份,圓圓的月亮已變成彎彎的月牙。這時我仿佛聽見月亮和烏云在爭吵。月亮說:“你快走開,有許多人等著看我呢!”烏云說:“我就不走,我就讓他們看不見你。”月亮生氣地說:“看你黑得像黑板一樣,多丑!”烏云說:“這——我不在呼,只要遮住你我就出名了,哈哈……”月亮說:“就你別做夢了!哈哈……”烏云說:“你不信哪,咱們就打一架,比比高低。”月亮說:“打就打,難道怕你不成!”月亮和烏云就在天上你一拳,我一腳地打了起來。只看到一會兒月亮露出來,一會又被烏云遮住了,它們打得難解難分,慢慢的烏云占據了上鋒,月亮也被完全遮住了,天空也變黑了。突然遠處吹來一陣大風,一會兒就把烏云吹得無影無蹤,圓圓的月亮又露出了笑臉。整個廣場又灑滿皎潔的月光,我仿佛聽見嫦娥在開懷大笑……
這時廣場上人已散盡,爸爸說:“驍帝也應該回家了,明日還要早起上學”。我看著天上的月亮戀戀不舍的隨著爸爸媽媽回家了,今年的中秋之夜,我過得真快樂!
中秋節賞月團圓寫景作文1000字 篇3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說。云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愿隨月在云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愿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愿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中國臺灣的地震,它牽動著我也牽動著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么,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征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仿佛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云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這意境蕩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于自己的“心月”吧。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云,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云的紅娘,牽于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