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秋節習俗作文300字(精選13篇)
關于中秋節習俗作文300字 篇1
沒過幾天,中秋節到來,我們全家坐在院子中,在涼爽的夜晚,星空格外明朗,璀璨的.夜空下,月亮極圓。賞完月,我們一家走在熱鬧的集市上,五彩繽紛的花燈擺滿了整個集市,仿佛置身于一個祥和的世界。我們走著走著,突然看見一格嫦娥木偶做的非常精細,我纏著父母買下了這個木偶,媽媽告訴我,嫦娥是一個住在月亮的神仙,一般在過中秋節的時候都要祭拜她,這已經是一個很古老的習俗了。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繼續向前走著。我看見了許多人在圍著一個地方,我就非常好奇,想過去看看,可是怎么也擠不進去,我只好放棄,但我不甘心,就讓爸爸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爸爸看了一會兒對我說:“兒子,是一些人在表演雜技。”我很奇怪,為什么中秋節要演雜技呢?爸爸微微一笑說到:“因為這是我們家鄉地習俗呀!”我聽后對中秋節就更加感興趣了,一直到夜晚十點多,我游覽了許多家鄉中秋節特有的習俗,比如說:“祭拜嫦娥,祭拜月亮祈求明年的平安,自己做一個月餅等。還有許多有趣的習俗,使我更加喜愛家鄉,喜愛家鄉的中秋節。
家鄉的中秋節最讓我難忘,因為它承載了我對家鄉的依戀,承載了我對家鄉永久的懷念與好奇。
關于中秋節習俗作文300字 篇2
我們來到博物館廣場上,只見人山人海,大家都在看漂亮的彩燈。彩燈有大有小,有的放在草地上,有的掛在繩子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金雞報曉”,那只大公雞有著一個紅彤彤的身子,烏黑發亮的尾巴,真帥氣。更好玩的是它還能按時報曉。一轉眼,我又看見那邊草地上有兩條栩栩如生的長龍,在草地上飛舞著。
我想,館里的燈一定會更加精致。于是,我就和媽媽買了票。一走進大廳,我倆果然看見了一盞精美的彩燈,我們走近一看,大吃一驚,它竟然是“山花獎”金獎得主——采蓮船燈。我左看右看,自言自語:“真是怎么看也看不膩。”
我們繼續往里走,走進了燈彩館,還看見了寶塔燈,它總共有七層,是館里最高的彩燈。
欣賞完了彩燈,我和媽媽又興致勃勃地猜起了燈謎,一共猜對了四個,獎到了一枝圓珠筆。
最后,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博物館。
關于中秋節習俗作文300字 篇3
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它的形式與意義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并有相關的祭祀的記載。在民間,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第一范文網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加之相關詩詞的作用,中秋節更逐漸為人們重視。
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關注,中秋節也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于宋朝。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中國城鄉各地,乃至在遍布世界各地的華人僑胞,中秋節這天都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民間諺語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中秋節還有吃芋頭的習俗。節日這天家家戶戶烹煮一鍋蕃薯芋頭,供家人食用。據說是感謝土地公公賜給窮人蕃薯芋頭以解困之恩德。還有把吃芋頭同元末漢人推翻元朝暴政聯系起來。"芋艿"和"遇難"的諧音,吃芋艿不忘國家和民族的危難。
中秋游樂。在江南一帶,因為江河湖泊縱橫交錯,"夜半湖生看串月,幾人醉倚望河亭。也是美事一樁。
關于中秋節習俗作文300字 篇4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歷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很是熱鬧。
香港中秋舞火龍的起源還有過一段傳說:很早以前,大坑區在一次風災襲擊后,出現了一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們四出搜捕,終于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后,大坑便發生瘟疫。這時,村中父老忽獲菩薩托夢,說是只要在中秋佳節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就流傳至今。
不管這傳說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國是龍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節舞火龍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是值得珍視的。如今大坑區的舞火龍活動規模頗大,除總教練、教練、總指揮及指揮外,安全組等等。輪番舞龍者達三萬多人。
關于中秋節習俗作文300字 篇5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在院子的中央處賞月。我望著月亮,月亮原來是紅紅的,慢慢地爬爬漸漸的變白了,上面的圖像明了了,很美,給人一種暢快的感覺
月亮是銀白的,玉玉的非常明亮我想月亮上的地該是銀的墻是玉的嫦娥一定很美。我問:“你們那里有奶嗎”沒回答,我想:可能是不在乎吧!這是怎么回事?我忽然想起來《飛向月球》里是沒有人的。我看著那月亮越看越像一塊大餅,很想嘗一口但它在天上。
望著那圓圓的月亮,有時想久立四望,又想低吟一首小詩。如果能在月上居住那多好哇!但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夢想成真。我望著圓圓的月亮我想月亮該是每一個人的每個人心中都該有月亮吧!
我心中有月亮,月亮在我心中。
關于中秋節習俗作文300字 篇6
家鄉的中秋節,很多地方和外地的一樣。千里相聚,賞月,吃月餅。
家鄉溫州是個僑鄉。中秋前夕,每家每戶都會備好酒菜,隨后便是倚在門邊的漫長的等待與無盡的思念。換來一時的相聚,然后……
然后便是各自奔東西,天涯相隔。
下一次的相聚便要等到過年,而其間思念的淚水免不了又再次濕透了枕頭……
還是說說賞月吧。每當月兒褪掉她那半透明,銀色的面紗,再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窗戶旁時。人們便出來了,盛出一些酒菜、果點和月餅置于院子里的桌子上。人們總會喝點酒的,突然間似乎看到了三個月亮,不知道是否是喝了酒的原因,連月亮那張圓圓的臉變得總是紅紅的。不禁讓人懷疑到是人醉了呢?還是月亮醉了呢?
這個時候人們大多會吃點月餅。家鄉溫州還是個水鄉。不知道是否是這個原因,家鄉的月餅吃起來總有些水鄉的味道——綿綿的,酥酥的。
記得小時候,在外婆家旁邊有棵桂花樹。大人們說掛花樹下有鬼,但我是不怕的。而且經常下去玩,直到我被那樹下的大公雞啄了,就沒去了。后來,回到外婆家時,發現那棵樹業已被砍掉了。
人們的身影在黑暗漸漸地模糊起來,家鄉的概念也漸漸模糊了。咦?我在哪兒呢?哦,在溫州呢。那我有在寫什么呢,是在寫中秋啊!
哦對了,還差個來月就中秋了。中秋的月亮肯定跟往年的一樣圓。只是那個月餅是否會像往年一樣的完整?還是早已缺損了一角?
關于中秋節習俗作文300字 篇7
早在古代,我國人民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時代的關系,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愿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關于中秋節習俗作文300字 篇8
就在前些天,老師讓我們查找關于中秋節的來歷、傳說和習俗。回家翻看日歷,我才知道今年的中秋節過些天就要到了。
記得去年中秋節的時候,媽媽曾告訴我,中秋節可以賞月、吃月餅、聽傳說、慶團圓。這讓我想起了一首著名的古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雖然,今年的中秋節馬上到了,這幾天卻一直陰雨蒙蒙,不過蒙蒙細雨卻給中秋傳說增加了許多神秘的色彩。嫦娥奔月讓我想起了美麗善良的嫦娥仙子;玉兔搗藥讓我想起了那可愛無比的小玉兔;吳剛伐桂讓我想起了那廣寒宮前的桂花樹,不知道桂花樹是否還那么枝繁葉茂,吳剛是否還在砍伐桂樹,一直做著那種徒無功的苦差事……
老師曾講,關于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全國各地各有各的習俗,地方特色也非常突出,聽起來還挺好玩的呢,有趣極了。比如說,在福建浦城,女孩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要掛燈向月宮求吉兆;而在我們當地也有吃月餅、賞月等習俗……
這幾天,連綿的細雨一直下個不停。看來,中秋之夜,想看到“白玉盤”好像是不可能了。不過那些美麗的傳說我卻一直念念不忘,因為我喜歡那些美麗的傳說,更喜歡這個家家團圓的日子。我在想,大人們的想法應該和我是一樣的吧,要不,您瞧,他們每個人的臉上掛著幸福而甜蜜的微笑。
關于中秋節習俗作文300字 篇9
每年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不在家鄉的人們在這一天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在異鄉的親人。真可謂,“每逢佳節倍思親”。
每逢中秋節,我們全家都會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在我們家鄉,每到中秋節,集市上到處是賣月餅的。月餅的外觀像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刻畫出來的月亮圖案,還有花瓣。各種口味的餡都有。新做出來的月餅香甜可口。新端上來的月餅,一股香味撲面而來,令人垂涎欲滴。
雖然市場上的月餅口味眾多,但是我還是喜歡媽媽做的月餅。所以,每到中秋節總要吃上幾塊,媽媽看著我吃她做的月餅這么高興,心里也非常高興。
到了晚上,我們全家人坐在桌子旁,邊吃水果賞月,思念著遠方的親人,這時,我總會想,遠方的親人在思念著我們,他們是多么孤單啊!看著月亮就好似看到了遠方的親人一般,非常快樂。小時候,媽媽說:“月亮上住著嫦娥,永遠住在月亮上,我想,我們和嫦娥相比起來,比她幸運多了,我們還可以看到親人,而她誰也見不到,孤獨的生活。雖然這只是神話故事,但我也感到無比幸福。天越來越黑了,我們都進入夢鄉,中秋節也過完了,但這份親情沒有變,我仍然思念著遠方的親人,送去問候。
在我看來,我家鄉的中秋節,雖然很普通,但他卻蘊含著濃濃的親情。就是那種獨特的親情,使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這個美好的中秋節。
關于中秋節習俗作文300字 篇10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年的中秋節,我和媽媽在外地旅游,無法與家人團聚。
中秋節這天,我們在美麗的太湖游玩。白天,太湖上非常喧鬧,我們坐在游船上,太湖的四周環繞著綠山,郁郁蔥蔥,太湖的水極其清澈,綠水和遠處的青山分不清界限,形成了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卷。湖里的魚五顏六色,歡快地游來游去,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到了晚上,我和媽媽來到太湖邊賞月。這時的太湖異常寧靜,湖上沒有了游船,一切都顯得那么祥和。明月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好像綠山里的一顆珍珠,璀璨奪目。一陣清風吹過,湖面上飄來陣陣幽香。我和媽媽一邊吃著月餅,一邊遙望夜空。剛開始,月亮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躲在云朵后面偷偷往外望,我和媽媽急切地盼望著,她也在悄悄地偷窺著我們,終于,她被我們的執著感動了,從云層里慢慢地走了出來,頓時,湖水全都籠罩在清涼的月色中,好像一位絕色的仙女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白沙,使人不禁思緒萬千。想起遠在千里的爸爸一個人在家,我的眼睛濕潤了。
“叮咚。”啊!是爸爸的信息,我連忙打開一看:琪琪,你和媽媽也在賞月吧,我正在“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呢!我會心一笑,真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啊!我深情地凝望著月亮,讓嫦娥姐姐帶去我遙遠的祝福!
關于中秋節習俗作文300字 篇11
今天是中秋佳節,我們班級舉辦了一次博餅活動,我們組參加人員有:我、劉慧杰、江映月、羅紅方、消子茁、張毅弘、吳興原、鄭藝嶸、唐廷軒共九人。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在議論:“一秀、二舉、四進、三紅、對堂、狀元是什么獎品?”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我的耳朵都吵得聽不清了,我大聲說:“我們開始吧。”接著,安靜下來了,張毅弘先拿了兩個骰子一扔,是七,就表示從羅紅方先開始,輪到我時,一第一次就扔了個“三紅”,太好了!可是過了一會兒,大家又為了獎品爭論不休,別的小組都沒這么吵,我又說:“大家安靜些。”又安靜下來,于是,我們又重新開始了,一會兒,羅紅方扔了個狀元,我真羨慕啊,如果是我就好了。狀元可是最大的!最后,博餅活動結束了,我中了兩包達能餅干。
雖然這次博餅活動我沒有中“狀元”,但我還是玩得很開心!
關于中秋節習俗作文300字 篇12
上海中秋節風俗,有祭月和燒香斗等。祭月時,當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供以月餅、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還供有執著搗藥杵站立的玉兔月宮符畫。舊以月屬陰,祭月時由婦女先拜,男子后拜,也有說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畢,一家吃團圓酒、賞月飯等。婦女回娘家暫住的,中秋夜必須返回夫家,因為這是團圓節的緣故。中秋夜出游賞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婦女們結伴夜游,稱為“踏月”。上海小東門外的陸家石橋,橋下面水中蕩漾的皎月倒影,與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對照。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織,爭相觀賞。這“石梁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氣,被稱作“滬城八景”之一。
上海民間還有燒香斗的風俗。所謂香斗,也有稱為斗香的,是由紙扎店制作的,形狀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寬約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著紗絹,繪有月宮樓臺亭閣等圖畫,也有的香斗用線香編繞而成,斗中插有紙扎的龍門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裝飾。上海中秋節燒香斗的場面,向以南園為最盛。此外,城里城外許多大橋的橋堍都點燃有特制的大型香斗。
關于中秋節習俗作文300字 篇13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夜,靜悄悄的,一陣涼爽的風穿過我的窗戶,輕輕地撫摸我的臉;我站在窗前,癡情地望著十五的月旁。
窗外,黑色的天幕上,稀稀落落的點綴著幾顆星星,他們害羞似地躲在云紗后面時隱時現,在群星的陪伴下,一輪滿月微笑著注視著人間,她的笑容是那么溫和,那么慈祥,在這樣的微風中,大地好像一個甜睡的嬰兒。媽媽回來了,買了一些月餅。我和媽媽一邊吃月餅一邊看美麗的月色,月光如水,水光如乳,每一片綠葉都披著夢的輕紗,每一朵鮮花都綻放著朦朧的微笑。草中不知名的蟲兒“唧唧”地響成一片,譜寫一曲“月光曲”。
珍珠一樣的露珠,伴著月色滴落下來,空氣里頓時充滿了一種醉人的芬芳。
中秋節的夜晚多么迷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