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中秋節”的歷史由來(通用3篇)
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中秋節”的歷史由來 篇1
“中秋”的起源:
。ㄒ唬爸星铩币辉~,最早見于《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大概意思是到了每一年的秋季(即“仲秋”),(由地方的縣、道官府調查戶口,登記高齡老人),朝廷賜給這些老人粥喝!爸偾铩奔础爸星铩。
。ǘ爸星锕潯逼鹪从诠糯弁醯募漓牖顒,《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意思是天子春天朝拜太陽,,秋天朝拜月亮;在清晨朝拜太陽,在黃昏朝拜月亮.
。ㄈ爸星锕潯钡钠鹪春娃r業生產有關,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時間,正是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的季節,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中秋節”的歷史由來 篇2
“團圓節”最早出現在什么時候:
“團圓節”這一稱呼,最早見于明朝的史記記載。
(一)《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意思是農歷八月十五這天叫做中秋節,民間這天都相互以月餅饋贈親朋好友,希望團團圓圓的意思。
。ǘ兜劬┚拔锫浴分幸舱f:“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溆袐D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意思是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天祭拜月亮,要求祭拜月亮所用的餅要圓的,所用的西瓜呢,也應該劃成蓮花形狀......如果有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的,這天也必須返回婆家,也就是說這一天是團圓的節日。
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中秋節”的歷史由來 篇3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有些地方又叫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月夕、秋節等。在唐朝時期,“中秋節”也叫“端正月”。
“團圓節”: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仲秋節”、“中秋節”: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所以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八月節”、“八月會”:因中秋節這天在農歷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
“月節”“月夕”: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