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味道議論文900字(精選5篇)
中秋的味道議論文900字 篇1
中秋節到了,我們還是和以前一樣,做著中秋節該做的事,每年都是如此。
今年我們這里的月亮,有些朦朧,湛藍的天空襯托著月亮的美,天空中只有幾顆星星,別的星星應該也去過中秋、去吃月餅了吧。只留下幾個看守天庭的小兵小將,來維護夜空的靜。我總愛沉思著什么,想象著什么,這不,我又坐在廣場的秋千上陷入自己的世界了。自己與周圍世界極為不符。
剛才,還有一個人陪著我,現在,他也耐不住寂寞走了。我們今年中秋節有個結婚的,他應該也去湊熱鬧了。我本來也想去的,可是,我懶,沒去。
我今年沒吃月餅,每年我都會吃的。吃著月餅看月亮,是我在這天做的最愜意的事,什么?你問我今年怎么不吃。可能厭煩了吧。仰望著天空,你會覺得,真的有那些傳說中的東西。這不,那是桂樹,桂樹旁邊啊,是吳剛。還有,那有廣寒宮,玉兔,還有嫦娥。我又開始想象了,遐想著吳剛和嫦娥是不是見過啊,應該見過吧,他們也會和我們地球一樣,會去環球旅行吧,那時候,就會見面了。
今晚的月亮特別圓,那皎潔的明月,周圍帶著層層輕云,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寧靜的夜晚月朗風輕,總會給我一種清逸嫻靜的感覺。明亮清澈如柔水般月色,清幽明凈,月色柔和而透明,輕盈而飄逸。她那銀盤似的臉蛋透過樹梢,照在人們幸福安詳的臉上。
可是有多少人不能團聚,有多少人居無定所,家人離去,有多少人遠在他鄉思念親人卻無法回到故鄉。想到這里,我不禁想到一句詩:“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此事古難全”。
我的周圍被月光照得雪亮。月光透過斑駁的樹隙絲絲縷縷地掛下來,在地面上鋪了一層碎銀。月光照得樹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婀娜多姿的柳樹的稀疏的倩影,別提有多美了。
今晚的月亮,很圓……
中秋的味道議論文900字 篇2
一字雁陣,拉開了金秋的帷幕;云卷云舒,涂鴉出蔚藍的天穹;葳蕤的白楊,落盡昔日的繁華;淡淡的果香,舒展豐收的畫卷。秋如一葉飄落,書寫著余韻未盡的詩章。而中秋,便出現在這詩章的華麗盡頭。
每逢中秋,家中都會擺上幾盒月餅,那淡淡的桂花香夾雜著月餅的甜膩彌漫在空氣中造成最熟悉的味道——中秋的味道。
團圓是中秋的味道。哪怕工作再忙再累,哪怕單位離家再遠,一時中秋節至,總會忍不住提上一盒月餅在月升時趕回家。或是包裝精致的宴會月餅,或是散裝成袋的普通月餅,也許味道迥然不同,但那有什么關系呢?重要的是一顆期盼團圓的心,渴望一家人團團圓圓地聚在一起的心愿。這樣,即使再膩的月餅,也會膩出幸福團圓的味兒來……
思念是中秋的味道。“每逢佳節倍思親”雖然此節非彼節,但“思親”總歸是一樣的,漂泊在外的游子,在瑟瑟秋風的吹拂下,望在異鄉的月亮,月亮很圓很亮,卻終究不是自己相看的月亮,道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所以,不管怎么樣,那頭上月亮都會透露出冷清的感覺。身后萬家燈火交相輝映,屋內觥籌交錯的喧鬧聲聲入耳,更使得夜幕下的游子倍思親。思念親人的音容笑貌,思念親人的絲絲關懷,思念彌漫在他的心扉,就連苦澀的空氣中也澀出思念的味兒來。
溫馨是中秋的味道。桂花樹下,古樹庭中,一家人圍坐在石桌旁,小孩子在庭中瘋趕嬉戲,為了一個月餅,為了一個禮物,管他呢?只要快樂就好。成年人翻看著相簿,指著一張張孩提時的照片,述說著過去的故事,不時歡笑,不時沉默,大概他們又重歷了一回少年往事吧。老人則沒多大興趣參與年輕人的陣營中,他們依偎在花樹下,安詳地笑著,他們為什么而笑呢?感嘆又一年月圓的日子到了嗎,還是看到子子孫孫如此健康平安而安心呢?總之,他們是笑著的,所以為了什么原因此刻也顯得不重要了。如夢如幻的月光下,一家人倒也笑出了溫馨的味兒來。
原來,味道竟是這樣一種歷久彌新的回憶。
當時光流逝,物是人非,那些曾經鮮明的片段在歲月的沖刷下漸漸褪色,也許我們怎么也想不到,多年以后,我們會循著一種味道的密碼,穿越層層疊疊如九月菊花般繁復的回憶,抵走一個舊日美好的瞬間。也正因此,我們才能重溫曾經擁有的那些味道,中秋的味道……
中秋的味道議論文900字 篇3
臨近中秋節,商場內已陸續可見有月餅出售。豆沙、棗泥、青梅、蛋黃、蓮蓉、果肉桂等等種類繁多,禁不住誘惑,買上幾個嘗一嘗,適口香甜。節日的氣氛,一多半,都體現在這令人眼花繚亂的月餅上了。
想起小的時候,每年中秋節,母親必定會早早發好面,待它虛起,再打好堿,把面團反復的揉搓,再搟成一個長約一尺的圓餅。餅的上面撒上事先炒好的花生、芝麻,再配以自制的青紅細絲,接下來,用文火慢慢的焙干。待餅烤好,切成大小均等的三角形上桌,那種買來的硬嘣嘣的月餅就被冷落到了一旁。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談,至今想起我還會清晰地記得父親講話的神情,母親慈祥的微笑,還有小妹吃餅時俏皮的模樣……
當年,大多數人家過中秋節,許是和我們家差不多,做一桌好菜,備上月餅,水果,敘談,賞月。這是我們百姓最直接,最質樸的歡慶儀式了吧。
月圓節,這月餅必不可少。現在的月餅,花樣品種多得讓你目不暇接,外表的包裝精美華麗,有些價位定的叫人莫名其妙,高得離譜。更有嘩眾取寵的特大號月餅,令人稱奇。歸根到底,月餅是叫人品嘗的一種食品,商家在它身上做文章無非為了牟利,而那些價格不菲的“高級月餅”,買家怕是自己食用的不多。
我有幸品嘗過一塊這樣的高價月餅,打開華美的包裝,嘆為觀止的“高級月餅”就呈現在眼前了,入口品嘗,甜得有些粘膩,香得似乎沒有余地……。面對這制作精良的美食,我卻興味索然。它不會引起我任何的溫情聯想,只覺它是一塊月餅罷了。
年齡漸長,對節日的企盼,也漸漸寡淡。而越來越多的念想卻是對親情的留戀。即使,沒這高檔華美的月餅,只需所有的親人都能再聚首,品一口家釀的葡萄酒,嘗一下自制的土月餅,敘談,賞月,那溫馨祥和的氣氛才應該是中秋節應有的味道吧。
中秋的味道議論文900字 篇4
在記憶中,有一個中秋節。
記得八歲那年的中秋,學校布置的唯一作業就是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月亮。放了學,宿舍大院兒里面年齡參差不齊的小朋友們就來到我家窗前,糾纏著爸爸,要他帶大家做游戲、講故事。爸爸是孩子們心中的“王”,他常常給我們講《西游記》、《水滸》、《說岳全傳》或者唐詩宋詞,教我們下中國象棋、五子棋、圍棋,帶我們唱歌、吹笛子給我們聽,或者和我們一起做游戲。所以一放學大家都會趕緊的做完作業吃完晚飯就到我家窗下等爸爸的召集了。中秋這天也不例外,何況大家都沒作業,天還大亮著,我家窗下就已鬧開了鍋。爸爸要忙著準備晚餐,就先安排每個小孩準備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或其他什么,大伙兒就迅速各自回家收集去了,我也立即沖到書柜里去翻小人書了。
沒一會兒功夫,爸爸就忙完了,他把鬧哄哄的孩子們集中起來,讓孩子們先展示后又給我們講了好多關于月亮的傳說和唐詩。天漸漸暗下來,大院兒里開始傳來喊孩子回家吃飯的“號令”了,等最后一個孩子回家后,爸爸牽著我一路唱著歌去買了一瓶巧克力香檳,他說今晚的月亮是歷年來最圓最亮的,我們一家人要好好賞月。我印象最深的是桌上的鹵雞胗,切成一小片一小片薄薄的一層很精致的擺在小盤子里,另一個是兩個火腿月餅,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擺在一個稍大的盤子里。我一直覺得這兩個菜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再沒有什么可以超過。我還記得那晚那么認真地看月亮,記得那晚的月亮那么圓那么亮,月亮里面桂花樹的陰影若影若現;記得我們一家三口笑得那么開心那么燦爛,原來中秋的味道那么溫馨那么甜……
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月餅的品種也多得數不過來。可再也吃不到那么好吃的月餅了!
中秋的味道議論文900字 篇5
中秋之夜,月明星稀,明鏡般的月亮懸掛在天空中,把如水的清輝靜靜地傾瀉在這一片大地上,大地便如同鍍了一層薄銀,四周都籠罩在圣潔的氣氛里。仰望蒼穹,心中涌起的是復雜的滋味……
酸澀
喧鬧的大街上一個個孤獨的身影踽踽獨行。獨在異鄉,身為異客,冰冷的床,冰冷的墻,獨自面對家鄉的月餅,卻怎么也品不出故鄉的味道。思鄉苦,想家甜,可是在這中秋月圓之夜,那種甜又在何處?別人都闔家團坐,其樂融融,然而她們卻不能。在外漂泊打工,在這月圓之夜,只能讓自己的孩子在家孤守。家中的孩子還小,面對孤零零的燈光,冰冷的床,冰冷的墻……他們該怎樣度過這個不眠之夜?仰望夜空中獨行的“圓月”,淚水早已滂沱。
溫馨
溫馨的小院中,一家人圍桌而坐,桌上,擺滿了香甜的月餅和時令水果,桌邊,一家人拉家常、話桑麻,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笑意。多溫馨的一幅畫面呀,手中捧著的月餅,咬一口,甜到了心窩;細細品嘗,該是媽媽的香,爸爸的愛,更有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發展這樣大的主題。朦朦朧朧的月色也如同調了蜜的月餅,朦朧的光暈,也如同醉眼朦眬。人們的心呀,早已氤氳在這無邊的月色中,柔和而心醉。
惆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李白的愁緒,纏綿而渺遠的鄉情,由無邊的月色勾起,該是一種怎樣的惆悵?“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月圓之夜,團圓之時,白居易兄弟離散,分隔各處,該是怎樣的惆悵?“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豁達的心胸也阻擋不住親情的洶涌,悲歡離合的凄涼讓蘇子對月暢飲,背后隱藏的卻是難言的惆悵;“看月亮,思故鄉,一個在水里,一個在天上”。這是詩人袁邦楨的惆悵,人間,天上,異域,故鄉,成了這個月色融融的夜晚,最能勾起情感的東西。那份惆悵,又有誰能解讀?中秋夜,話中秋,中國臺灣的游離,魚島的牽掛,“天上月圓,人間月半”,哪一件不是讓人惆悵的呀?
在這團圓之夜,不同的人,不同的景,不同的地點,會品出一個不同的中秋。五味雜陳的中秋,包容了萬千的情緒,卻只用那一盤圓月,映照著這個清冷的世界,任由你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