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秋的月亮感悟作文900字(精選5篇)
初三中秋的月亮感悟作文900字 篇1
月亮既是偉大的,也是悲傷的,更是溫馨的。唐代詩人李白曾經寫出過不朽的詩篇:“今人不識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正像李白所說,無論是今人還是古人,都對月亮產生了一份獨特的感情。
晚霞消退,太陽漸漸褪去了明亮的光輝,留給大地的是暗紅中的憂傷,也許是一份恐懼,把人間帶進了黑暗之中。忽然一種莫名的銀白灑在了大地上,我抬頭一看,好不驚喜,啊,月亮,原來是月亮!月亮用她那皎潔的光輝撫摸著大地,大地更有了一些嫵媚和神秘,我們也就少了一些恐懼,多了一些夢幻。
看一看,想一想,深感月亮是偉大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月亮反射著太陽的光輝,當一個二傳手,把光明在人們最需要的時候奉獻給人們。有了夜晚的光明,人們就特別喜愛月亮,月亮代替了路燈,這黑暗里的光明啊,是多么的真貴呀,使人們的心里也亮了起來。夜空中的月亮,不僅照亮了天空和山川自然,照亮了大地,更照亮了人類的心靈。月亮,心靈之夜的明燈。
月亮又是悲傷的。她的苦楚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寂靜的夜里,她是孤單的,沒有任何知己陪伴,也沒有任何一點點人聲的熱鬧,有的只是如水的空冥,無邊的寂寥。她還有什么法子呢?也只好把自己微弱的光灑在了環宇,自己為自己解悶,制造一些陽陽的感覺,這也許就是她最殷實的欣慰了。
月亮更是溫馨的。她陪伴了散步的人們,陪伴了旅途勞累的游子,更安撫了遠在他鄉的親人。正如李白詩中寫到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亮充滿了人文關懷,他不嫌棄任何一個人,當你高興的時候,憂傷的時候,不知所措的時候,她都是你的好朋友,與你娓娓道來。
在中秋節,月亮是最圓的,那時,她才得意洋洋地放出她那明亮的光輝,也許這天晚上是月亮最得意的時光。
月亮并不總是順心如意,有時瘦瘦的,可憐兮兮,彎彎的,像是有什么勞役累彎了她的腰,像一只孤零零的小船,怎經得起曠宇中的海嘯巨浪呢,也似一把總在勞作的鐮刀,夠累的。看到了彎月,宋朝詞人就發出了“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的感慨。
月亮的美,在于她美若天仙的氣質,更在于她幽幽怨怨的靈魂。月亮,我們靈魂的家園。
初三中秋的月亮感悟作文900字 篇2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夕陽如同那被打翻的調色盤一般只剩點紅色,倒映在湖面,染紅了一池的水。風輕輕拂過湖面,那水呀,便蕩起圈圈漣漪,泛起來層層的深淺不勻的紅來。與天際處茍延殘喘的點點夕陽混起,也就慢慢和成了一個那樣皎潔,那樣明亮,那樣凄美的一輪月亮。
月亮,是一個令人遐想的事物。每每于中秋之夜,就更有無數才子佳人吟詩作對。多少優美的詩句都將月亮包含其中:有文豪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有詩仙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有文武雙全稼軒的“明月別枝驚雀,清風半夜鳴蟬。”更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在這中秋之夜,無論身處何地,無論古今,都應該有無數人們跨越時間空間,共賞著這輪明月,從而也引發無數遐想……
我躺在青青草地上,仰望著這幽深奧秘的夜空。那輪幽幽明月在夜幕的襯托下正被幾顆閃爍的小星星環繞著跳舞。這時候夜空披了一層薄紗,給夜晚帶來一絲一絲的神秘感。草毛茸茸的,雖然躺在上面,但也不扎人,就好似一張綠色的天然大毛毯。身旁的螢火蟲們迎著淡淡的月光,順著徐徐的清風也不甘示弱般,跳起了舞蹈……如畫美景令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我閉眼小憩,腦海中忽然想起幾天前在書中看的一篇文章《地上有個兔兒爺》:一次中秋之夜,天上的嫦娥在她的月宮中正想與玉兔分享前幾天她新做的桂花蜜餞,卻看見人間有疾病蔓延,許多小孩患了重病。平常老百姓家并沒有蜜餞之類的甜食,孩子們又忍受不了這苦藥,病也就沒法治療。于是善良的嫦娥與玉兔一同降臨至人間,把桂花蜜餞分給人間患病的家庭,直到把蜜餞分完窮人家,罐子里的食物卻已經寥寥無幾了。
我在心里默默思忖著,故事中這善良的玉兔嫦娥,不就是這明月默默散發光芒的善良品質的真切寫照嗎?
明月如詩,寄托了無數文人墨客或喜或憂的思想感情;明月如畫,映出浮沉世間的大好河山、美好風光;明月就像那些動人的神話傳說,引發我們的無限遐想……
明月,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
初三中秋的月亮感悟作文900字 篇3
清脆的歌聲響起,悠悠然的一天開始,充滿童趣的小時候,你還記得嗎?
那一天,是你們期待的節日,是你們心里美好的一天,它是你們現在略顯陳舊的相片上定格的那一天,我們和父母一起看向月亮的那一天,我們吃著甜甜的月餅的那一天,時光無法重回,可父母還像以前那樣買著甜甜的月餅,期待著和你一起過那一天,期待著你問為什么中秋節要吃月餅,為什么嫦娥會離開后羿,為什么月亮上有玉兔、桂花樹、吳剛,為什么那一天在外的親人要回來過節日,你總是要很多的問題要問清楚,可父母會不耐其煩的跟你說中秋節的故事,你會靜靜地聽著這些故事,吃著父母給你買的甜甜的月餅,看著月亮憧憬著月亮上的美景,幻想著何時你會飛上月亮去看嫦娥姐姐、玉兔、桂花樹、一直在砍桂花樹的吳剛,你會對他說些什么,你會明白些什么。
現在的你還會和父母一起看月亮、一起吃月餅、一起幻想著月亮上的景象嗎?不會吧!長大以后你會很忙、很忙的加班加點干活,以前的你還會回來嗎?為什么現在的你與父母是那樣的陌生,你知道嗎?你曾今許下的誓言你還會去遵守嗎?你說你會和父母一起過以后的每一個中秋節,可現實你沒有這樣做,你未想過父母在那一天時。
父母如過年時一樣的期待你回來過中秋節,你卻在中秋節時常常忙到最晚,你卻在電話里說你不會回來了,當你說出這句話時,你的父母他們是何感受,假如你是一個留守兒童,那你在很早的時候你就明白那是一種苦苦的期待,苦苦的等待,只是想見一面父母,只是想與父母吃一頓飯,只是與父母說說心里話,就是這樣簡單的請求,可是卻無法完成,你就根應該明白父母的苦,父母的傷痛,你們在拼命加班加點干活時,到底是為了什么,是為了父母還是自己,如果是為了父母,他們根情愿你們回家來過節,他們不期盼你們有多少錢,不期盼你能待多久,只是默默的在心里期待你回家。就如那句歌詞,常回家看看……他們何嘗不是這樣的,
回家吧!在外奔波的人們,不要回來的太晚,他們是等不了多久的,讓時間帶走疲勞、傷心、等待、后悔,送給父母的禮物是回家,哪怕只有一天也好,哪怕是為父母洗洗碗,刷刷筷子、碟子,親手為他們做一頓飯,這也是的禮物。回家吧!在外奔波的人們。
初三中秋的月亮感悟作文900字 篇4
雅人賞月,閑人玩月,詩人吟月,癡人拜月,傷心人嘆月,幸福人謝月,科學家考察研究月……
在中秋節團圓之夜,我也同家人一起在家中賞月,時而對月呆望一陣,時而低頭遐想一番,只感到一種輕微的顫動如細水一般在心頭流淌——她從何處來,流往何處去,自己也說不清。今日又是一個賞月的佳日——中秋。
趴在窗臺我靜靜等候著月的出現,太陽漸漸西下,月亮好似一個害羞的姑娘,緩緩從低處升上高空。月亮真的好圓,往年只顧玩手機、看電視,竟然忽略了這么美的月亮,真是可惜啊。可是這月亮如人一樣美中不足,它不亮,被星星搶去了奪目的光彩。月光下,很多地方歡聲笑語,可是今年我家格外冷清。
我望著如此皎潔的月亮,讓我不禁想到了月宮中的嫦娥,雖然絕世的美麗,可卻只能獨自一人住在這廣寒宮中,她大概也會寂寞吧。這樣長生不老又有什么值得羨慕的呢?就是那只玉兔,或許它也想做一只人間的兔子,自由自在地奔跑吧。想來,她們還不如凡間的人和兔子呢。可是我的家人呢?
經歷高考后的堂哥、表姐各奔東西,在外面發展,所以不能回到家中團圓,家里更冷清了。即使桌上有美味的佳肴,大家也不怎么開心,更別說開懷大笑了。看著飯桌上一張張黯然的臉,我很不自在,我在努力的找尋話題,也許是因為我最小,也許是大家都覺得太安靜了,原本靜得不得了的客廳漸漸地熱鬧起來,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大家開開心心的聊天、賞月。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確是此,無論人們有沒有團圓,月亮依舊是那么亮,月亮能讀懂人們的心。今年的八月十五,今年的離別,今年的歡喜,今年的中秋……
初三中秋的月亮感悟作文900字 篇5
又是一年佳節到,舉家歡笑樂團圓,中秋節一個在我國傳統節日里于春節的節日,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這天即為傳統佳節—仲秋節,亦稱中秋節、月夕、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因此命名,仲秋節在20xx年5月20日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關于中秋節起源說法較多,一種是說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拜月亮,這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古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后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一種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地里的農作物和各類果實恰逢這個季節成熟,又恰逢秋天的一半,農民為了表達這種喜悅的心情就以農歷八月十五這天作為“秋報”來予以慶祝,并將這一活動方式一直延續下來。還有的一種說法是隋末唐軍于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這天,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發明了現在咱們所吃的食物“月餅”,以此作為軍餉解決了大量反隋義軍的糧餉問題,為了紀念這一天一直延續到現在。不管是哪種說法吧,都是我國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表達方式。古人們在這天的活動各式各樣,有觀潮、燃燈、猜謎、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等,各民族之間所表現出來的慶祝方式也不盡相同,蒙古族,他們喜歡做追月的游戲,熱情奔放的蒙古族人們跨上駿馬,在月色皎潔的星空下奔馳在草原上,圓圓的月亮自東而升,自西而下,騎手們就這樣執著的追逐著。廣西侗族有“行月”的習俗,中秋之夜各寨的人們相繼而出,手執蘆笙與各寨寨民賽哥賽舞,徹夜長歡。朝鮮族到了這一天也有他們的方式,中秋節對朝鮮族來說也叫“秋夕節”,在這天他們會祭拜祖先、給祖墳除草掃墓,還會進行其他一些活動,穿上漂亮的朝鮮族服裝,戴著象帽,挎著長鼓,盡情的展示本民族的歌舞。
吃月餅是節日里必不可少的一道環節,到了如今更是一個不可缺少的一個形式,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賞著天上的明月,品著一壺香茗,吃著手里圓圓的月餅,它象征著一家人的美滿團圓,月餅的制作從唐代后就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楊光輔寫到“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如此看來當時的月餅已和現代的十分相近了。中秋佳節云稀霧少,月明星稀,可對于遠在他鄉的朋友們來說是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年又到佳節時,在此借助蘇大詞人的一首千古佳作來表達一下遠在他鄉他國的朋友們的一種思念。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