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中秋節(jié)的優(yōu)美詩句詩詞(精選5篇)
描寫中秋節(jié)的優(yōu)美詩句詩詞 篇1
滿江紅·中秋寄遠
宋代: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管,一聲吹裂。誰做冰壺涼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jié)。問嫦娥、孤令有愁無?應華發(fā)。
云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但愿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中秋節(jié),望月,懷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快上西樓賞月,擔心中秋月有浮云遮擋,不夠明朗。請美人吹笛,驅(qū)散浮云,喚出明月。月夜的天地一片清涼潔爽,剛經(jīng)玉斧修磨過的月亮,又回又亮。追問月宮里獨處的嫦娥,孤冷凄寂時有沒有愁恨?應該有很多白發(fā)。
回憶當年歌舞歡聚的情景,長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為之助興添歡。嘆明月十有八九悖人心意,總是圓時少、缺時多。愿明月如今夜常圓,人情未必總是別離。我欲化離恨為聚歡,待人歸時再細細傾訴。
注釋
寄遠:寄語遠人。就詞意看,這個遠人可能是詞人眷戀過的歌舞女子。
“但喚取”兩句:請美人吹笛,驅(qū)散浮云,喚出明月。按:此暗用吳殊中秋賞月事。玉纖:潔白纖細,指美人的手。橫管:笛子。
冰壺:盛冰的玉壺。此喻月夜的天地一片清涼潔爽。玉斧修時節(jié):剛經(jīng)玉斧修磨過的月亮,又回又亮。
“問嫦娥”兩句:想來月中嫦娥,孤冷凄寂白發(fā)。此暗用豐商隱《嫦娥》詩意:“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孤令:即孤零。
“云液”四句:回憶當年歌舞歡聚的情景。云液滿:斟滿美酒。瓊杯:玉杯。咽:指歌聲凄清悲咽。
“嘆十常”兩句:嘆明月十有八九津人心意,欲圓還缺。此即蘇軾“何事常向別時圓”(《水調(diào)歌頭》)之意。磨:修磨,指把月修圓磨亮。
“但愿”兩句:愿明月如今夜常圓,人情未必總是別離。此化用蘇軾《水調(diào)歌頭》詞意:“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看承別:別樣看待。
描寫中秋節(jié)的優(yōu)美詩句詩詞 篇2
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宋代:辛棄疾
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jīng)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中秋節(jié),詠物,月亮,抒懷,憂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今夜可愛的月亮嬌媚千般,你向什么地方走去,悠悠慢慢?是不是天外還有一個人間,那里的人剛剛看見月亮升起在東邊?茫茫的宇宙空闊無沿,是浩浩長風將那中秋的明月吹遠?是誰用繩索系住明月在天上高懸?是誰留住了嫦娥不讓她嫁到人間?
據(jù)說月亮是經(jīng)海底運轉(zhuǎn),這其中的奧秘無處尋探,只能讓人捉摸不透而心中愁煩。又怕那長鯨在海中橫沖直撞,撞壞了華美的月中宮殿。蛤蟆本來就熟悉水性,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游潛?假如說這一切都很平安,為什么圓月會漸漸變得鉤一樣彎?
注釋
將旦:天快亮了。
《天問》體:《天問》是《楚辭》篇名,屈原作,文中向“天”提出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用《天問》體即用《天問》的體式作詞。
可憐:可愛。
悠悠:遙遠的樣子。
別有:另有。
光影東頭:月亮從東方升起。光影:指月亮。
天外:指茫茫宇宙。
汗漫:廣闊無邊。
送中秋:送走了中秋明月。
飛鏡:喻明月。
妲娥:傳說中的月中仙女嫦娥。
“謂經(jīng)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兩句:意思是據(jù)人說月亮運行經(jīng)過海底,又無法探明其究竟,真讓人不可捉摸而發(fā)愁。謂:據(jù)說。問無由:無處可詢問。恍惚:模模糊糊、隱隱約約。
“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三句:意思是如果月亮果真是從海底經(jīng)過,就怕海中的鯨魚橫沖直撞,把月中的玉殿瓊樓撞壞。長鯨:巨大的鯨魚。縱橫:橫沖直撞。玉殿瓊樓:代指月亮。神話傳說云月亮中有華麗的宮殿名廣寒宮。
“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兩句:意思是蛤蟆本來就會游泳,月經(jīng)海底對它并無妨害,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沉浮?蝦蟆:蛤蟆。傳說月中有蟾蜍(蛤蟆)。故:本來。堪:能夠。云何:為什么。玉兔:傳說中月亮上有白兔在搗藥。解沉浮:識枷生,會游泳。
若道:假如說。
無恙:安好,無損傷。
漸漸如鉤:圓月慢慢變成彎月。
描寫中秋節(jié)的優(yōu)美詩句詩詞 篇3
折桂令·中秋
元代:張養(yǎng)浩
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
中秋節(jié),月亮,抒懷
譯文及蛛絲
譯文
那一輪懸掛高空的明鏡,是誰打磨的呢?它照遍了整個山河。秋天的露珠清涼凄清,水洗過般的明凈夜空里,銀河平靜無波。此夜的月光,較平常更盛,人可以清晰無礙地看到,桂樹的影子在舞動。我不由得引吭高歌,問嫦娥仙子,在這美好的夜晚,何不縱情一醉?
注釋
折桂令:此調(diào)又名《百字折桂令》、《天香引》、《秋風一枝》、《蟾宮曲》。此調(diào)為元人小令曲名。
飛鏡:比喻中秋之月。
玉露泠泠:月光清涼、凄清的樣子。
銀漢:天河。
桂:指傳說中月中的桂樹。
婆娑:形容桂樹的影子舞動。
嫦娥:傳說中月官里的仙女。
懨懨:精神萎靡的樣子。
描寫中秋節(jié)的優(yōu)美詩句詩詞 篇4
菩薩蠻·何須急管吹云暝
宋代:高觀國
何須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開金餅。今夕不登樓,一年空過秋。
桂花香霧冷,梧葉西風影。客醉倚河橋,清光愁玉簫。
中秋節(jié),賞月,贊美
注釋
滟滟:光動搖貌。
金餅:杜甫《贈蜀僧閭丘師兄》:“落月如今盤。“杜以金盤喻落月,此以金餅喻初升之月。蘇舜欽《中秋松江新橋和柳令之作》:”云頭艷艷開金餅,水面沈沈臥彩虹。“賀鑄《游仙詠》詞:”好月為人重破暝,云頭艷艷開金餅“,即用蘇句,與本篇更近。看下文”今夕“云云,本篇當亦是中秋作,”金餅“或有月餅的聯(lián)想。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上載北宋時王君玉(琪)詩:”只在浮云最深處憑弦,試管一吹開。“此詞說不須急管吹開,意亦相近。
桂花:兼指月中之桂,半虛半實。杜甫《月夜》:“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杜句“香霧”,意亦連月中桂,卻不曾說破。
用杜牧詩“二十四橋明月夜”句(見前姜夔《揚州慢》注⒄218頁),表示懷人之意。又“客醉倚河橋”,句法亦與韋莊《菩薩蠻》“騎馬倚斜陽”相似。用急管起,玉簫結(jié),皆借音樂為虛擬之詞。
描寫中秋節(jié)的優(yōu)美詩句詩詞 篇5
水調(diào)歌頭·徐州中秋
宋代:蘇轍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
中秋節(jié),月亮,抒懷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分別一次要多久呢?已經(jīng)過了七個中秋節(jié)。去年的今天在東武之地,我望著明月,心中愁緒難以承受。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在古汴河上泛舟,忽然傳來涼州曲調(diào)。有鼓吹助興,驚起汀上的鴻雁。
宴席中的客人,有的穿著用翠鳥羽毛裝飾的披風,有的穿著紫綺為面的裘皮衣服。無奈圓月無情,漸漸西沉不肯為人留下。今天晚上有酒待客,明晚又要獨自宿在水路驛站,離愁依舊。就怕像王粲那樣,不得返鄉(xiāng),只能登樓相望。
注釋
水調(diào)歌頭:詞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調(diào)歌》,據(jù)《隋唐嘉話》,為隋煬帝鑿汴河時所作。宋樂入“中呂調(diào)”,見《碧雞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頭”,此殆裁截其首段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韻。亦有前后片兩六言句夾葉仄韻者,有平仄互葉幾于句句用韻者。
離別:比較長久地跟人或地方分開。
七度:七次。
今夕:今天。
不勝:無法承擔;承受不了。
彭城:彭城,鼓聲之城,即今江蘇徐州,是黃帝最初的都城。
古汴(biàn):古汴河。
涼州:曲名,唐開元中西涼州所獻。
鼓吹:鼓吹樂。
鴻雁:俗稱大雁。
汀(tīng)州:水中小洲。
翠羽帔(pèi),紫綺(qǐ)裘(qiú):指豪華衣飾。
素娥:即嫦娥,此處指月亮。
無賴:無所倚靠;無可奈何。
曾不:不曾。
清尊:酒器。
水驛:水路驛站。
依舊:照舊。
但恐:但害怕。
王粲(càn):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兩城鎮(zhèn))人。
相對: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