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八月十五敘事作文(精選5篇)
記八月十五敘事作文 篇1
你還記得中秋節嗎?
你還記得中秋節這樣的一則傳說嗎?
遠古有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把天上的十個太陽射下了九個,為民造福。后羿有個妻子,叫嫦娥。兩個人生活得幸福美滿。
一天,后羿遇到了王母娘娘,王母給他一包不死藥。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但是,后羿舍不得妻子,只好把不死藥交給妻子保管。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見了。
三天后,后羿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她當機立斷,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
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月亮上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無論怎樣也追不上。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后花園里,遙祭在月宮里的嫦娥。
你還記得中秋節要賞月嗎?
看,深邃的天空中那輪明月,散發著柔和的光,給人以心靈的安慰。月亮襯著星,傾瀉著那淡淡的光芒,那樣朦朧,那樣迷人……在帷幔一般的月光下,引發了多少古今中外的詩人們的遐想。李白的“對影成三人”,蘇軾的“千里共嬋娟”。中秋夜,怎能不賞月呢?
你在中秋夜還與家人分享月餅嗎?
今年,我們家買了一個很大很大的月餅。這塊月餅色澤黃潤,看上去十分誘人,令人垂涎三尺。我興奮地拿起刀,小心翼翼地把超大的月餅切成幾份。在中秋佳節,與家人一起品嘗月餅,不禁感到十分的溫馨。月餅中融入了家庭的幸福,把幸福捧在手里,你難道會不快樂嗎?
呵,又是一年中秋夜,月還是那樣的園,還是那樣的柔。可,人還是一樣嗎?
在這個日新月異、與時俱進的新時代,還記得中華古老悠久、精彩動人的歷史與文化嗎?還記得中華的優良傳統嗎?還記得一代又一代傳下來的古老風俗嗎?中華的兒女們,不要只一心想著發展,一心想著未來,你們也要傳承祖先的優良傳統,回顧、品味千古興亡事,延續古老的風俗。要知道,你們既是未來的主人,又是歷史的子孫。
讓我們一起慶祝中秋佳節!思念遠方親人!千里共嬋娟!
記八月十五敘事作文 篇2
北宋詩人晏殊發表過這樣的感嘆:“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佳節,中秋又稱——仲秋、月夕、八月節、團圓節。
在我們漢族,中秋吃月餅賞月,自然是少不了的,但在其它民族,卻又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比如: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向月宮求子。上杭縣人過中秋,又是不同的風俗。兒女多在拜月時請來月姑。
而傣族人在中秋節之前半個月就開始過節了,這半個月對他們來說每天都是節,每天都要準備很多好吃的東西,每天都要想方設法地邀請客人來家里吃飯,誰家請的人多,誰家就覺得有面子,人緣好。這半個月期間,還有一些節日活動和食品,在這些食品當中,月餅當然是不可缺少的。
在我國湖南的侗族,流行著一種有趣的“偷月亮菜”的習俗。相傳古時候,中秋晚上,月宮里的仙女們要下凡,把甘露灑向人間。因此,這一夜人們可以共同享受灑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族人民給這種風俗取名為“偷月亮菜”。中秋之夜,已婚婦女可以到別家園圃里去“偷月亮菜”,不過,她們希望能采到一個的瓜或一把活鮮青翠的毛豆,以求自己的小孩健健康康。
還有許多少數民族在中秋之夜有很多特別的活動,如:蒙古族的“追月”、赫哲族的“祭月”、德昂族的“串月”、阿細族的“跳月”、苗族的“鬧月”等等,都是一些十分有趣的活動。
記八月十五敘事作文 篇3
還有半個小時,中秋節即將過已,今年是獨有的,霏霏的秋雨,陰霾的天空中看不到一點月光,獨在異鄉,何處登高,只有正恁凝愁。
時間如水流逝,歲月走過總無痕,不知不覺間,那份溢滿心間的真情,那縷縈繞心頭的月餅香,還有那棵香飄四野的桂花樹,在我眼前模糊又清晰,讓我想起很多。
今天,只有那輪明月承載著我的一份思念,“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想起了家鄉的中秋之夜。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道了眾多游子的心。今晚,家鄉的月亮一定格外皎潔吧,我仿佛沐浴到了那一絲清輝。八月十五的月亮不知是羞澀還是載了太多的情誼,走得很慢,總比平時晚出來一些。天快黑了,曾祖父就叫點上柚香,于是那一個圓圓的柚子上被我們插滿了香,儼然一個小火星球。此時奶奶正準備著中秋的點心,月餅當然是打頭陣了,還有家鄉的棱角,蓮藕,黏餅,一樣樣經過奶奶的巧手做出來,真叫人垂涎欲滴。我剖開,兩瓣兩瓣掰成圓形,就像那圓圓的月亮。一起都準備好了,我忙著搬桌子,搬凳子,擺放在家門前庭院端上點心。
這樣可還沒有準備好,還有一個環節是不可少的,那就是祭祀。曾祖父早拿了祭祀的物品出來,月亮升起來以后,找個干凈的地方,擺好祭祀品,曾祖父就把我拉上前,叫我們學著他的樣子雙掌合攏,他說一句,我跟著說一句,都是說一些吉利的讓月亮保佑我們的話。我經常竊笑,雖然知道那只是迷信,但還是跟著他做,溫暖清楚那是他的期盼。現在才一起圍著小桌子坐下來邊吃點心邊聊天,很溫馨、很幸福。
第一次在異鄉過中秋,到底還是想著家鄉了。月還是那樣圓,身邊的人卻不一樣了。于是一個人走在朦朧的校園中,獨自享受孤獨,任清輝撫摸著我的頭,任晚風拂過我的臉頰,吹起那縷最深處的情思,揮灑在這片異鄉的土地上,醞釀出最深沉的馨香,沉淀下最珍貴的思念。“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絲絲鄉魂,全系在青蓮的詩句上,詮釋了遙望故鄉的人的心。
今天,一定還有許多這樣的人在望這餓這一輪月亮吧,詩人是否在感嘆“古人不知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呢?流浪在外的人是否在唱著流浪的歌?或許還有人在“把酒問青天”,“明月幾時有”?還有人“舉杯邀明月”,結果“對影成三人”了。漂泊的人心里永遠系著那塊深沉的土地,流浪的人也一直守望著那輪陰晴圓缺的月亮。故鄉的人不知此時異鄉的月亮是否明亮,而異鄉的人心里總記掛著故鄉的月亮,醉在異鄉的月光下,思念著故鄉的親人。
其實我在這也能吃到飄香的月餅,也能吃到蓮藕、瓜子,學校的桂花也開了,校園里彌漫著著一股醉人的香氣,只是這里面還是少了一份親情。
八月桂花香遍校園,一片情思溢滿心間,遙望著明月,心懷著故鄉,思念著親人,卻惹惱了風姑娘,直吹我的眼睛,使我不得不柔一下眼。一滴淚落了下來,不知是情還是思…
記八月十五敘事作文 篇4
圓圓的月亮,在每一個中國人看來代表著團圓。中秋節,是一家人團圓的節日。
中秋節那一天是“凡比亞”臺風來臨廣東沿江地區的左右幾天,雖然我們這里只是下雨,沒有禍及,可是看著高州市發生災害,心中畢竟有一點點不好過的滋味。
那一天,我們開始做飯了。我們孩子們可不是好吃懶做的啊!紛紛戴上“好孩子”的稱號,幫母親一起做飯。
“吃放了!”一陣聲音回響在屋子里,就在這時候,做作業的放下手中的筆,玩電腦的放下手中的鼠標,看電視的放下手中的遙控器,看報紙放下手中的報紙…。.紛紛跑向飯廳。
弟弟驚喜的說道:“今天有蝦,我最喜歡吃了;還有二姐愛吃的咕嚕肉;還有哥哥愛吃的清蒸魚;還有大街愛吃的雞翅膀……咦?大姐去哪了?大姐!吃放了!”一陣低沉的聲音滑過,“別叫啦,大姐剛上大學,在廣州還回不來呢!”爸爸說道。弟弟一聽,好像缺乏了什么。
吃完飯后不久,爸爸拿出月餅、飲料和沙田柚。弟弟朝著快點分月餅。爸爸分好了月餅,每個人都拿了一塊月餅,看起電視來了。唯獨弟弟說他要做作業躲在房間里了。我伸頭窗外看著天空,絲絲細雨滴在臉頰,下雨了,我關上窗戶,“今天怎么沒有圓圓的月亮呢?”嘴里嘀咕著。
弟弟沒關房門,我進去一看,弟弟睡著了,我檢查一下他的作業,竟然發現他在日記中寫著:大姐不在家,難成中秋之夜,老師布置的作文恐怕寫不成了。
我的心仿佛也有同感,“不早了,睡覺吧!”媽媽叫道。我躺在床上,輾轉難眠,只好去喝一杯牛奶了,打開冰箱,發現還剩幾塊月餅,是留給大姐的嗎?我陷入了沉思中……
中秋代表著團圓,今年的中秋既沒有明月,大姐又不在家。以前中秋寫作文我都很開心的把高興時刻記下來。今年的中秋給我的印象雖然深刻,但是卻給我一種莫名的滋味。
記八月十五敘事作文 篇5
中秋佳節,人月兩團圓這是一美事。對小孩自來所說,最有趣味的莫過于晚上的“賞月”會。
在溶溶的月色下,在花園的葡萄架下放一些桌椅,擺滿各種應節食品、月餅芋頭、栗子、田螺、水果等等,豐盛極了。輕霜初降,月光如銀,涼風習習。爸爸和叔叔在閑談,或者下一盤棋,……;小孩子呢,在花園里飛,留學生下一條條光艷的彩流,那是他們手里提著的燈籠。有傳統的紙扎,上面著各種圖案和人物,還有姿態各異的卡通燈籠,五花八門的。經過桌子時往往抓一個田螺或栗子,隨即飄開,留下純真的歡笑聲。還有水塘里的蛙聲,匯成一片。
月亮越爬越高,快到半空中的時候,媽媽的祭月工程也完成了。一陳噼噼啪啪之后,大家都圍了過來開始品嘗食品。邊吃邊談,談工作,談學,還有鄉間事。
談著,談著。忽然間,不知是誰喊道:看多圓多亮的月亮!月光如水銀瀉地般,潔白無瑕。就像披著婚紗的新娘在半空中漫步,露出甜美的微笑!映照在村前的池塘上,微波的青煙,忽明忽暗地閃動的燭火,增添了幾分神秘。
月色、輕霜、.歡笑聲……
清爽怡人,寧靜和諧,充滿歡樂、祥和的晚上!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了多少美妙的詞句,詩文來形容她,借以表達美好的愿望和衷心的祝愿!
富裕,是窮怕了的中國人最的愿望。改革開放,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卻碾了我的中秋明月夢。
公路伸到了樹過,工廠越建越多,樹木越來越少,水塘被填平了,蛙兒,昆蟲等都無奈地搬走了,機器的轟鳴替代了蛙蟲的鳴唱,漫天塵土“驅散”了清爽的霜露。強勁的秋風送來的不是花草香蘊,而是各種難聞的惡臭鋼鐵廠、輪胎廠、化工廠、水泥廠、陶瓷廠……晝夜不停。兒時的景物茫然無存。
我再也看不到那美景,再也聽不到那優美的天籟琴音。看到的只是高大廠房猙獰的暗影似張開的血盆大口,聽到的卻是單調、乏味,甚至令人討厭的機器聲,聞到的是陣陣令人作嘔的惡臭。煙窗里吐出的煙霧,汽車駛濺起的塵土,漫天蓋地,灑在我們的身上,鉆入我們的鼻子,眼睛、耳孔,渾身上下,里里外外都是塵土。在戶外多站一會兒都難受,莫說要露天賞月了,只能從窗口里窺探月亮姑娘真容。
不知何時,月亮姑娘也變成了阿拉伯姑娘,披上厚厚的面紗,再也看不到她皎潔的面容。或許是因為受不了難聞的氣味,掩面而行。
滿桌的東西.,一家的親人,滿屋的熱鬧,卻沒月可賞!我是多么懷念童年的中秋,兒時的美景。多渴能再聽到親切的蛙聲。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太大的地方,不需要華麗的陳設……
我只要一片藍天,一個月朗風清的夜晚。
我想,有著類似經歷的人都會渴望,渴望“可續發展”的春風,吹散罩在我們頭上的煙塵,吹走那難聞的惡臭,使工廠,家園掩成畫,讓蛙蟲共鳴和唱。
讓我們共享一輪明月,共建幸福生活。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