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秋節的心得感想高中作文(精選5篇)
2022年中秋節的心得感想高中作文 篇1
家鄉的山說小不小,說大可也不大。可就是這么一座小山溝卻是外婆一輩子的棲身之地。外婆一輩子沒讀過書,斗大的字也只認得一個“福”,不過,令我至今都羨慕不已的是,外婆居然能夠把復雜的節氣歌背得滾瓜爛熟,一字不差,至于每個節氣里的節日自然就更不必說了。在我印象中,外婆她老人家最重視的則莫過于中秋節了。她常掛在嘴邊的話是:別管日子過得好賴,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的,真比什么都強。
記得小時候家里的日子很是清苦,過中秋節就連最普通的自來紅、自來白都覺得太過奢侈,但家里的中秋節卻依然過得有滋有味。這全得歸功于我那“化腐朽為神奇”的外婆。外婆親手用少量的白面再摻上點玉米面作皮,以小白菜為飲,外皮再加上碎的花生芝麻作為點綴,做成餅的樣子。這就是我外婆“發明”個性化的月餅。望著外婆那精心烤制并帶有花紋的月餅,我們姐妹仨都垂涎欲滴,從內心感到了陶醉。是的,對于我們來說,月餅并非只是月餅,它更寄托著我們全家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憧憬,對親情的一種享受。
就是這樣的一些質樸無華的月餅,使我對每年的中秋節的到來都充滿著希冀和期待,盼望著外婆鄭重其事的拿出她的“作品”,再一個個分發到我們每個人的手中,然后再把那個的分成等量的幾份,讓我們對著月亮共同分享……
我家的月餅幾乎每年都是不一樣的,月餅總是依外婆當時的心情、當時的創意、當時的材料而定。可以說,每一年中秋節的到來,我們都會有所期待,有所猜測,在心里揣測月餅的模樣和味道,而這也是一種享受呀。
現在成家后的我依舊是不會買月餅的,一結婚我就向老公提議買了烤箱,每次中秋節我們小倆口都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和創造力,來烤制出只屬于我們自己的個性化的月餅,享受著只屬于我們自己的甜蜜生活。街上那過甜過膩、過于大眾化的月餅似乎從來未曾走入我家的生活。
小時候,中秋節我品嘗的是外婆親手制作的月餅,如今我享受的是和老公一起親手烤制的月餅。我喜歡滲透著濃濃親情和溫馨的個性化的月餅。享受個性化的月餅,享受幸福的個性化的生活……
2022年中秋節的心得感想高中作文 篇2
有人說,中秋節的月餅吃了。有人說,中秋節可以休息,太舒服了。有人說,中秋節我能在家睡一天,爽呆了……我說,中秋的月亮實在是美極了。
十五的月兒,是飽滿的,圓潤潤的。柔柔的月光照在人們身上,讓人心都醉了,那是月亮最美的形狀啊,憨憨地掛在夜幕上,可愛得讓人想親一口。
說到月亮,是不能不提起嫦娥和她的玉兔的。當年被豬八戒調戲被貶到了月亮上的廣寒宮,她忍住了眼中的淚水,帶著心愛的玉兔義無返顧地走向了廣寒宮。里面的一切都清清冷冷,嫦娥只好做起了一種小餅子——她叫它月餅,有時也吃一些,玉兔每天搗著藥,在廣寒宮的不遠處,吳剛則用力地用斧頭砍著一棵永遠也砍不完的桂花樹……
我仿佛又看到了那圓溜溜的月亮,一個人正在用力地砍著一棵樹,旁邊則有只蹦蹦跳跳的動物在搗著藥,一個美麗的女子坐在桌前靜靜地用手指捏著面團,臉上沒有一絲表情。
不知道他們現在過得好不好。
嫦娥會不會怨恨豬八戒呢?一定不會的,我相信,嫦娥想要的,也許就是遠離那所謂的“天理”的地方吧。
2022年中秋節的心得感想高中作文 篇3
少年時代的中秋是在故鄉度過的。
半個世紀前,金色的月光,灑向古老的蘇北小鎮,灑向我家那七間居室的老屋和由青磚墻圍成的天井。它照在天井東側半人高的花壇上,那里正盛開著黃色和紅色的月季;照在西側正開滿紫色繁花、迎風搖曳的紫荊樹上。在庭院中間的桂花樹下的八仙桌上,擺著四顆月餅(象征事事如意),和菱角、蘋果、石榴等貢品。媽媽點上幾柱敬香后,虔誠地朝著月亮磕頭,默禱上蒼保佑全家平安、幸福。之后,便切開月餅分食。也許是年輕,胃口好的緣故吧,感覺月餅味道極佳。那是典型的蘇式月餅,餡有洗沙和五仁兩種,外面包的是層層擦油的酥面皮。一口咬下去,總有些香香的酥皮要往下掉,舍不得丟掉,總是用另一只手掌接著,再送往嘴里。那洗沙可是上等的赤豆沙摻和白糖、豬油、桂花熬成的,口感香甜,細滑。吃到嘴里,甜滋滋,滑溜溜,還帶著淡淡的桂花的清香。而五仁月餅的餡是由核桃仁、瓜子仁、花生仁、火腿、芝麻摻和香油、冰糖而成,吃起來甜中帶咸,別有風味。真是大飽口福。那時,五分錢可買兩個燒餅、一碗豆漿,而買一個月餅要兩毛錢。所以,除非是過中秋節,家里是舍不得買月餅的。因此,盼著中秋節,品嘗美味月餅,對我是莫大的期望和誘惑。
當教師的父親,喜歡在這月白風清的佳節里吹起他喜愛的長簫。一曲岳飛的《滿江紅》,如悠如訴,從庭院的天井里飄向深邃的藍天。我們也禁不住和著簫聲唱起那悲壯而凄美的歌。禁不住想起在遠方求學的哥哥和姐姐。歌聲和裊裊敬香彌漫著家的濃濃的溫馨,感覺真爽!這是我今生記憶中,最美好的中秋節了。
到了六十年代初,母親和我遷居至姐姐的工作地點——武漢。時逢困難時期。中秋節每人憑票只供應一個月餅。這是當地產的廣式月餅,外表干干的,里面的餡或是粗豆沙,或是一點冰糖和芝麻。比家鄉的蘇式月餅差多了。價錢也貴,要五毛錢一個。但在當時,居民一個月只供應四兩油、一斤肉,還要搭配百分之二十雜糧的境況下,這月餅還是照顧的營養品呢!母親和姐姐住在姐姐單位的職工宿舍內,我則寄宿在大學宿舍里。中秋晚上,我們照例回家,先敬月亮,后嘗月餅。“每逢佳節倍思親”,想起病逝在故鄉的父親,想起天各一方的哥哥和姐姐,想起在故鄉老屋桂花樹下歡度中秋的情景,心中不免感到懷念和失落。母親舍不得吃自己份內的一個月餅,要省給我吃。這怎么行呢?母親年紀大了,正需要營養品啊!我長大了,不再是貪吃的饞貓了。就這樣,我硬是勸母親吃了自已份內的月餅。味道雖不怎么樣,但濃濃的母愛和赤子之情,溫暖著我們的心田。
六十年代末乃至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我先后在武漢、貴陽工作。中秋節時,這兩地都是供應廣式月餅,只要有糧票和鈔票,你可以隨便買。質量也比困難時期小有提高。為了應時,我總要買一、兩個來嘗嘗。總覺得里面的洗沙較粗、由核桃仁摻和冰糖、咸肥肉丁之類的餡,并不好吃。有一次,我一口咬到冰糖塊上,牙齒難受了半天。蒼老的母親滿嘴的牙都掉了,為了讓她嘗嘗月餅的滋味,我用搟面杖將月餅碾碎喂她,可她總覺得沒有家鄉的月餅好吃。我的愛人和兩個小孩對這樣的月餅也不感興趣。有一年,單位為了照顧職工,每人發兩斤月餅,結果一個月沒有吃完,剩下的都變質了,只好忍痛丟掉。我不禁留戀起家鄉的蘇式月餅來……要是有一天,我能重溫品嘗家鄉月餅的舊夢,該多好啊!
這個夢是九十年代在深圳實現的。1991年,我隨著改革開放之風來到深圳。中秋節,單位發兩盒月餅,一盒蘇式,一盒廣式。包裝很是精美。精制的鐵皮盒,上面印有嫦娥奔月的圖畫。還印有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詞句。頓使人感到一股濃濃的人情味。我們先是嘗了久違的蘇式月餅。洗沙餡的,五仁餡的,都和家鄉的差不多。真想不到這里生產的蘇式月餅竟如此正宗!我想起我的母親,自離開家鄉后,再也沒有吃到過家鄉味的月餅了!要是她能吃上這樣的月餅,該有多高興啊!可惜她長眠在貴陽的黔靈山下了。我想起了遠方的哥哥、姐姐,有機會我一定讓他(她)們嘗嘗。當我品嘗廣式月餅時,一改我以前認為廣式月餅不好吃的概念。其實,廣式月餅餡的用料是極細的,只是以前因物質條件的限制,做得比較粗放的緣故。現今廣式洗沙可與蘇式的媲美,而餡里夾有煮熟的咸鴨蛋黃是它的特色之一。咬上一口,可吃到香得冒油的咸鴨蛋黃,確是一大享受。我也從哥哥姐姐處得知,隨著經濟的繁榮,各地的月餅也大有長進,品種多樣,做工精細,質量愈來愈好。看來,從歷年上市的中秋月餅,你也能察覺那時代風云的變幻呵!
又到中秋了。中秋是全家團圓的節日。這幾十年,在我的記憶中,由于種.種原因,全家就沒能在一起團圓過。我現在保存的一張照片,是母親和我們五姐妹在武漢拍攝的,其中缺了父親和二哥。父親的病逝和二哥的遇難使我們不得不永別家庭團聚的期盼。這幾十年,我從江蘇到湖北,從湖北到貴州,又從貴州到了深圳。從一個小輩變成了長者。哥哥和姐姐們天南海北,有著各自的蒼桑經歷。今天,我們面對皎潔的月光,不由得憑著記憶閱讀著過去,體驗著大詩人蘇軾“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人生真諦。讓我們在皎潔的月光下,向“千里共嬋娟”,同在一片藍天下的親友和朋友送去最真誠的思念和祝福吧!
2022年中秋節的心得感想高中作文 篇4
“今人不是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此詩句出自李白筆下的《把酒問月》。多么優美的詩句,而又有些滄桑和凄涼,啊,這就是潔白無瑕的月亮嗎?
夕陽的火紅色漸漸從天邊退去,一輪粉紅色的月亮從天邊緩緩飄到夜空中。月亮是一個婀娜的舞女,舞姿是那么文靜而又賢淑,美得讓我不得不如癡如醉地,一往深情地望著她。
每當心中懷念家人時,總會去看看那皎潔的明月,把思念之情寄托于月亮之上,讓自己有一絲安慰。
中秋節是一個家人團聚的日子,是一個令人高興的日子。我們正在那柔和的月光下,吃著美味的月餅,看著天空的明月,大家竟是多么開心。
望著月亮,看著樓下車水馬龍,心中不由地升起一陣傷感,望著那作業多如一座山,便想到那月中的嫦娥。可是廣寒宮里只有嫦娥自己,雖然沒有作業,可她沒有家人和朋友,多么寂寞呀!還是生活在有家人和朋友的世界里才會更加快樂。
夜空中的月是皎潔的,是無私的,月亮供我們盡情抒發自己的情感,各種各樣的情感,七情六欲。在月亮上,我們的心情能夠平靜下來,放松下來,用不著忐忑不安,惴惴不安。月亮的清明把我們的煩惱一掃而光。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古人把月亮的美抒發在自己的筆下,讓我們有了一個有血有肉,內涵了千萬情腸的月亮,月亮也就越發美麗而多情。
再看看夜空,彎彎的月亮掛在天幕上,凄涼,神秘,孤獨,寂寞,溫馨,含情,幽怨,也正是這些,讓我們看一眼就忘不了,無論在什么情況下,百看不厭,如醉如癡,是啊,我們對月亮有著永久的寄托!
月亮,我們珍貴的精神花園,我們靈魂的舞池。
2022年中秋節的心得感想高中作文 篇5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是我國隆重的節日之一,在這一天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
中秋節又稱“仲秋節”、“八月節”。自古以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詩人們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比如: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又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秋的夜晚,如果是晴天,就會見到圓月高懸,中秋節是個團圓的節日,所以又叫“團圓節”。
今年的中秋節小長假,我是在西安度過的。
九月十日星期六中午,我和爸爸、媽媽從洛陽坐高鐵只用了一個多小時就趕到了西安,冒雨參觀了鐘樓、鼓樓,在小吃一條街吃過晚飯后,才找了家酒店住下。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找了家旅行社出發了,第一站來到了“半坡遺趾”。“半坡遺趾”是郭沫若先生題的字,他把“址”故意寫成“趾”,是說這是古人類留下來的生活足跡。
從半坡遺址出來后,我們又冒雨參觀了秦陵地宮、華清池和驪山。在華清池,我和媽媽興致勃勃地用溫泉泡了腳丫子。
下午,我們來到了向往已久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我寸步不離地跟著導游,津津有味地聽他講解。在博物館,我們還見到了兵馬俑的發現人楊新滿,有很多游客搶著要他簽名呢!
西安古時候叫長安,是一座很古老的城市。今年的中秋節能在西安度過,真是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