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賞月400字文章(通用5篇)
中秋賞月400字文章 篇1
今晚的月兒格外圓,今天的月餅格外甜。因為,今天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
我坐在陽臺上,與家人一起細細品味著這香噴噴的月餅,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一輪若隱若現的明月也爬上星空。我想到了丑女無鹽的故事。想到她曾虔誠地拜月,純潔的月光將她熏陶的一干二凈,后被人挖掘,成大器。
我又拿起一塊桂花下的月餅,輕咬一口,眼前仿佛出現滿園桂樹,就連月亮上那若有若無的花紋,在我眼中都成了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奶白的月光一瀉千里,將我的思緒牽到了外面。我不禁想起了不在身邊的朋友們,不知道他們是否也在沐浴著這月光。回想我們的友誼,我的嘴角揚起了微笑,拿起手機,一句“中秋快樂”足以表達我想說的一切。
真好!在這中秋節,我們一家三口團聚,這就足夠了。我看了看爸爸媽媽和藹和親的臉,又想起了許多不能團聚的家庭,幸福感油然。月餅象征的團圓,那么就愿我家永遠團團圓圓!
恬淡的月亮仍在微笑著,將祝福送到千家萬戶。“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賞月400字文章 篇2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來到了。
夜幕降臨了,月亮露出了半個臉,好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過了一會兒月亮把整個臉了出來,這時,那皎潔的月光灑滿了我家的小院,我家的院子,一下子變得更加明亮了。那月亮可真調皮,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爸爸抬出了一張小桌子,媽媽端出了兩盤月餅,有火腿的、水果的、豆沙的等等,我們一家圍在桌子旁邊,邊吃月餅邊賞月。我呆呆地看著那又大又圓的月亮,仿佛看到了美麗的嫦娥姐姐和活潑可愛的玉兔妹妹也和我們一家一樣在吃月餅呢!時間過得像流水一樣快,睡覺的時間到了,媽媽說:“許一個愿望吧!讓嫦娥姐姐幫你實現。”我許完愿望就去睡覺了。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坐著火箭來到了月球,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了一座華麗的城堡。這時我看到了嫦娥姐姐和玉兔妹妹,嫦娥姐姐問我:“你是誰?”“我是杜君。”我說,我還把平時的情況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嫦娥姐姐,嫦娥姐姐說:“你是一個好孩子,我要實現你的一個愿望。”我把我的愿望告訴了嫦娥姐姐,我的愿望一下子變成了現實。我高興得哈哈笑出了聲,“杜君、杜君”,我忽然聽到有人在叫我,我的思緒一下子從遙遠的月宮回到了現實。
啊!我真喜歡過中秋節。
中秋賞月400字文章 篇3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難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題記
今天是全球華人盼望已久的中秋節。我想,今天的月亮與平時比肯定特別圓、特別亮,因此,我盼望萬籟俱寂的夜晚。
我們這次去姥爺的新樓過中秋,剛打開家門就看到姥姥和姥爺忙著給我們包餃子。他們相互招呼著,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
陽光把人間最后一抹光帶走之后,月亮出來了。我們把桌子放在陽臺上,全家圍坐在一起,上面放滿了月餅、瓜果。月餅大小不等,餡也不同,有五仁的、紅豆沙的、綠豆沙的等許多品種。我們大家圍坐在一起,說說工作、學習中的事,嘮嘮家常事……
“月亮出來了!!!”不知是誰說了一句,大家悵望天空。只見月亮十分圓、十分亮,我目不轉睛地盯著月亮,不禁被她美麗的面貌吸引住了;月亮穿著白色的紗衣,嫻熟而又安詳,溫暖而又和藹。她那銀盤似的臉蛋透過樹梢,照在人們幸福安詳的臉上。我張望著,企圖找到居住在月亮上的嫦娥仙子和她那可愛的小白兔。我想,嫦娥現在是不是和我們一樣在廣寒宮望著我們呢?想到這,我不禁一下子笑了起來。
姥姥把最大的一個月餅切開,全家有七個人,姥姥用心切開,切成尖尖的長塊。月餅吃到嘴中酥酥的、甜甜的,使人回味無窮。
我吃著香甜可口的月餅,看著美麗的月亮,心中想著:明年的中秋,月亮一定更美更圓。
中秋賞月400字文章 篇4
八月十五,是我國古老傳統的節日——中秋節。自古以來,多少文人雅士為中秋佳節寫下了千古流傳的優美詩篇,在這“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地意境中,抒發感嘆著“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別樣情懷。
然而在這,我并不是抒發離別愁緒,也不是感慨悲歡離合,而是要“嘆月餅”。
吃月餅一直以來都是中秋節里必不可少的一項。想一想,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香噴噴的月餅,甜滋滋的水果,望著天幕上皎潔的明月有說有笑,那是多么的幸福!然而現在的月餅卻吃出了另一番滋味。
以前的中秋節,人們吃的是“意蘊”,而現在的月餅,吃的卻是“面子”。
走進超市和商店,眼前的月餅令人大吃一驚:豪華的外包裝令人目眩,金光閃閃,鍍上了一層“氣派”,鍍上了一層“面子;再看價格,呵,幾百到幾千元不等,有些更豪華的,價值過萬呢!待拆開一看,一樣的質量,一樣的味道,相差的卻只是那一層層數不清的“紙盒子”。
這等“面子”老百姓可撐不起,倒是給“走后門”和“開后門”的人撐起了一條“捷徑”。比如我家對樓的某局局長,他可是收足了“面子”。中秋節這陣子,前來送禮的人絡繹不絕,各個都是小心翼翼的彎著腰進去,眉開眼笑地挺著胸出來,而且手中的月餅盒子一個比一個大,一個比一個豪華。也不知這樣的月餅還有什么滋味,這樣的中秋節還有什么意思?
當然,月餅越做越上檔次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應證。但中秋節里吃月餅嘗的是一家人團圓的喜慶,若把它當成是一種“辦事”的“工具”,那這個中秋節還有什么“意蘊”可言呢?
中秋賞月400字文章 篇5
中秋夜,人們仰望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據考證,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每逢中秋夜人們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 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祭拜月亮,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八月十五吃月餅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月餅最初是由家庭制作的,到了近代,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也越來越考究,外型更加多樣、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長壽,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生活幸福、平安。
中國地緣廣大, 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并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記得小時候過中秋節 ,中午母親會用鏊子烙南瓜菜餅和茄子菜餅,茄子菜餅通常要買鲊子(一種水鳥)作餡。也買月餅,但那是生活條件不好,月餅也很單調,記得有帶冰糖的,有帶紅綠絲餡的,用一般紙包裝。還有一個風俗就是八月十五看閨女,十五前人們要帶上月餅去看姑母或姐姐、妹妹。平民百姓家很少有設宴飲酒賞月的,而且正值秋收秋種大忙季節,白天舍不得在家休息,晚上吃飯時每人分個月餅,就算過節了。
繼春節之后,中秋節是一年中的第二大節日,家家戶戶再忙也都要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