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兒時童年的中秋節(jié)記憶,你還記得嗎?(精選5篇)
那些兒時童年的中秋節(jié)記憶,你還記得嗎? 篇1
1
時間如流水,仿佛是轉(zhuǎn)眼間,春去了秋又來。
大街小巷、店鋪商場里、花團錦簇、琳瑯滿目的月餅,彌漫著濃濃的中秋味。
中秋是一千年一萬年的脈脈相傳,是一縷綿綿不斷的眷念,是一代代濃濃的思念……
一任月光,滑過指尖,心涌動著兒時的記憶。
小時候,媽媽告訴我,月亮上住著美麗的嫦娥和可愛的白兔;
小時候,和玩伴一起提著紙花燈滿大街跑著,黑夜里,花燈的光芒閃爍著;
小時候,我們看著煙花在地上和天上開了花,心里也樂開了花;
……
長大后,忽然間懂了中秋節(jié)的意義。
不是擁有多少美麗的花燈,也不是吃了多少美味佳肴,而是一家人能夠團圓在一起,靜靜賞月。
2
“明月如霜,好風(fēng)如水,清景無限!”
想念在中秋的夜晚,想念在月圓的兒時。
那時,中秋的月兒圓圓的,如銀盤高高懸掛于深邃的蒼穹。
我牽著媽媽的手,提著花燈壓馬路;
我坐在爸爸的肩膀上,擠在人潮中看火龍看煙花;
我拉著小伙伴的手,一起猜燈謎;
我赤腳跑在美麗的月色中,月色走,我也走;
我高聲喊著:“我要吃月餅,我要吃月餅。”
*在奶奶的身邊,靜靜聽奶奶講他們小時候的故事;
……
長大后,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美好的事情都已經(jīng)變成記憶中的往事。
我在外也品嘗過無數(shù)種月餅,可是再好的月餅,都不如兒時記憶中的月餅好吃。
因為童年的月餅,猶有暗香清盈;
因為童年的中秋,猶有月白風(fēng)清。
那些兒時童年的中秋節(jié)記憶,你還記得嗎? 篇2
小時候,總喜歡問老媽有關(guān)月亮的問題,老媽說,月亮上住著嫦娥與白兔,我覺得驚奇,然后便經(jīng)常抬頭望著月亮,似乎真看到了嫦娥的身影,從此覺得月亮真是個神奇的地方啊。
小時候,喜歡與玩伴提著紙花燈,滿大街地跑,黑夜里,花燈的光芒移動著,讓人覺得美麗而溫馨,然后開心不過三秒,花燈就燒掉了……
小時候,中秋也是煙花的世界,各種樣式的煙花,有著俏皮的名字,如“鉆地老鼠”“飛碟”,我們看著煙花在地上和天上“開了花”,心里也樂開了花。
那些兒時童年的中秋節(jié)記憶,你還記得嗎? 篇3
小時候,開飯前,喜歡在擺滿水果與美食的餐桌前流口水,老媽便對我來個眼神殺,她的意思是等人齊再吃,還有去洗手,我只好抿著唇去洗手,然后又興沖沖跑回來,繼續(xù)盯著美食流口水……
長大后忽然懂了,中秋節(jié)的意義,不是吃了多少美味佳肴,不是擁有多美麗的花燈,而是一家人能夠團圓在一起。
那些兒時童年的中秋節(jié)記憶,你還記得嗎? 篇4
時光老人把時間調(diào)得最快了,一轉(zhuǎn)眼間,童年的生活就像一道閃電,在眼前劃過。可是,我童年的趣事卻好像刻在我的腦海里,抹也抹不去,時常想起就會忍不住哈哈大笑。有一次,媽媽買回了一大包菜,見我趴在沙發(fā)上看電視,就說:“小醇,你去幫媽媽洗一下菜吧?”“好!”我爽快的答應(yīng)了。媽媽說完便去客廳里看電視,我走進(jìn)廚房看見平臺上放著一大包蔬菜,有白菜呀,一大把;有茄子,三大根;有西紅柿,五六個……。我犯傻了,這么多菜,叫才讀幼兒園大班的我洗,真是的。“啊,有了!”我大叫,媽媽平時不是把這么多的衣服,塞進(jìn)洗衣機里一同洗嗎?那我不會也這樣做?等一下,或許媽媽還會夸我呢!想到這我便拎起那一大包菜來到了洗衣機前,踮起腳掀開洗衣機蓋子,把菜小心翼翼地放進(jìn)去,然后又蓋上蓋子,最后按1、童年是七色的,是熱情的,可愛的。童年是這么的美好,那童年趣事又是這樣的呢?
那些兒時童年的中秋節(jié)記憶,你還記得嗎? 篇5
中秋節(jié)作文:回憶那兒時的中秋節(jié)
晚上,皎潔的月亮早早地就掛在了空中,好像她也知道今天要受人們祭拜似的。母親和姐姐便把桌子抬到院子里,放上早已用盤子裝好的蘋果、柿子、月餅和母親做的月餅,然后還要認(rèn)真祈禱一番,無非是祈求平安、豐收之類的話語,具體說得是什么聽不明白也聽不清楚更不想聽,因為心早已被那些食物給勾走了……
記憶中,無論農(nóng)活多么忙碌,八月十五這天,母親仍然會放下手中的農(nóng)具,換上干凈衣服三五人一道去趕集,買回一些平時舍不得吃的東西。同時,住校念書的我們也盡可能趕回家,既為了全家團圓賞月,也為了滿足腸胃對美好食物的渴望與需求。
趕集歸來,母親空空的籃子里便多了一些讓我們垂涎的東西。割上斤把肉那是少不了的,手頭寬泛的話還會捎回條魚。因為是中秋節(jié),自然少不了月餅、蘋果和柿子,但蘋果、柿子多是三五個,一般也就是剛好夠我們姐弟三人的,月餅更是只買五塊,一個人一塊,用母親的話說,這些都不能當(dāng)飯吃的。但為了圓孩子們中秋美夢,母親更多的便是制作手工月餅來給我們解饞。
趕集回來,母親便把“糟頭”(做餅時留下的一塊生面,主要用于發(fā)面)用溫水泡在瓷盆里,午飯后便開始和面。在醒面的間隙,母親把家中的芝麻拿出來選干凈然后放在鍋里炒,冷卻了以后便用家里的石臼把它搗碎然后拌上糖,這樣月餅餡便做好了。我清楚地記得那時村里只有我們家才有那個石臼,聽父親說那是祖上流傳下來的。因此,每年中秋節(jié)的下午,故鄉(xiāng)的老屋便始終彌散著芝麻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