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晴圓缺的中秋節話題作文900字(精選5篇)
陰晴圓缺的中秋節話題作文900字 篇1
我送你一個雷峰塔嶺,一櫓聲,一棹舟,明月瀉影我的心房,遠遠遠。歸岸即是遠方,游子又共睹這方,中秋又恰是心中的輕唱,深夜里回憶著多少次歡聚與悲傷。若許佳節如里,思念如離,那當歸即是思華無悠的悵惘。又是一年中秋,我想,那遠方的游子,心中的遠方,是長長的星光,淺淺的清港,如影隨行的波瀾,是他們思家的愁腸,卻一直緊撩著的故鄉的心房。深深深幾許,才往往往幾沉,憑幾處望,才更待湫棠。
我送你一個雷峰塔景,雙眸回首何夕,明月是我心房的一打芭蕉清夢。念念念,歸心即是溫暖的所訪。我,獨倚一方微欄,憑閑聽鳳,那一打芭蕉憂愁,才上明月心頭。我幸得看到明月,才覺心中的慨思不斷。家,永遠是我思念的遠方,家,永遠是我心尖上涌動的青茫。到不了的是故鄉,回不去的是遠方,寫不盡的是心房,訴不清的是感傷。我曾迷失,又曾迷戀故土的芳香;我曾企盼,又曾追往的遠方,我也曾感傷,也曾感傷故鄉是我夢里花落知多少的絲絲微涼;明月是我思家的回首,而雙眸又是今夕的回首,許是一山水、一更煙雨、一城燈火、一方入夢……
我攜一滿繁星的閃耀,站在康河橋邊等待;我望一彎淺月的清幽,佇足亭閣上思慨;我許一星河的眸子,悄悄地,悄悄地訴說著思念的遠方……
許是時光境心,深深撩我心坎;許是康河橋邊,淺淺孤燈人間;許是一汪星輝,幾場方來,點點月中央,都是我心中,不明遠去,不知所期的遠方……念念念,是思悠無瀾,心未央……
我送你一個雷峰塔頂,滿處清風拂影的波心,一點唇,一歸絳,明月點點我的歸心,盼盼盼。明月即是思睹,遠在海外的華人們,共賞一輪月,悄悄地將心事訴說,悄悄地將遠遠的中國心寫在心尖。我想,時空是距離方輪的指縫,微塵是空氣滯留不停地抵達。今即這中秋,海外的他們,手里的月餅共畫一束中國結,共結一顆中國心,共締一方明月情。悠悠是深深的畔音,彼首是歸岸的招手。無論你們身在何方,無論你們的月亮何曾皎潔,何曾清幽,今即,月,便是你們心中升起的光,便是我們共同的遠方。
我喜歡明月。并處是思華無長;我喜歡月光,涌動是皎潔;我,喜歡遠方,只因,佳節里,心中有一方明月時光……
我念,我思,我想,我悠,月,是我心中的遠方……
陰晴圓缺的中秋節話題作文900字 篇2
小時候,我家住在一個小縣城里。那時家里的經濟條件不好,平時沒有什么好東西吃。最盼望過節了,除了春節外,就數中秋節呀!
中秋節的上午,家家都張羅著買面、韭菜、紅糖、肉、芝麻……,買回來后,就聽到從各家各戶的窗內傳出的“咚、咚、咚”的切肉聲。還未到上學年齡的小孩有的圍著桌前轉圈,有的跑到外面歡叫著:“過節了、過節了”!下午,因中秋節的到來,學校往往會提前放學,我們便飛快的跑回家,嘗一嘗家里現做的“三翻餅”。有甜餡的、韭菜餡的,餅的做法可講究呢?爐中火候不能大,但也不能太小,用適量的菜油涂在平底鍋的表面。面皮做成圓圓的,中間薄、邊緣厚,包上事先做好的餡料,然后平放到鍋內,通常翻三次就可以吃了,因此得名為“三翻餅”。當然在我們的小縣城里,平日傍晚時也有賣“三翻餅”的,但總沒有自家做的餅好吃!我最愛吃的是芝麻、紅糖做成甜餡的“三翻餅”,當咬上第一口,感覺略有點燙,但非常松軟可口,咬破餅皮時,首先會聞到一股芝麻的香味,吃到嘴里,甜而不膩。這時,奶奶一邊煎餅,一邊念叨道:“小心燙著,慢點吃!”,我們可顧不了那么多,吃著手里的一塊餅,還看著鍋里的另一塊。
最盼望的是中秋節那天晚上,我們一家人可以坐在院子里賞月,桌上擺放著點心、月餅、茶等等,抬起頭看著遠方的月亮,很美很美。有時,奶奶會指著月亮,對我們講嫦娥的故事,說:“很久以前,嫦娥的丈夫后羿帶回兩顆仙丹,告訴她在月圓之夜,一起服下,便可飛到月亮上去。可是后羿還未回來時,嫦娥不小心把兩顆都吃了。于是,她只能帶著小白兔飛到月亮上,小白兔也就變了月兔……”躺在奶奶的懷里聽著聽著,不知不覺就會睡著了!
好多年,沒有回老家過中秋節了。可每當想起我的奶奶,想起兒時的伙伴,想起兒時的笑聲歡語,想起那段“嫦娥奔月”的故事,想起家鄉那甜甜的“三翻餅”,思鄉之情便會油然而生。真可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陰晴圓缺的中秋節話題作文900字 篇3
人總在不經意間不開心,總在不經意間留下無由的眼淚,總在不經意在露出脆弱的內心。
其實,有的人只是用一層刺把脆弱的內心保護起來,只是過早了學會的過硬的堅強。思念的心誰懂。
那是一年寒假,臘月初十,雖然新年氛圍漸漸褪去,但還殘留著一些熱鬧的氣息。然而那天外公去世了,我聽到這個消息,心真的震了一下,好像有什么東西從心上抽離。骨子里早已學會偽裝的我只是對告訴我消息的伯母“嗯”的一聲。便回房做作業。我從來不相信自己僅僅是一個11歲的孩子,聽到這種消息能夠如此淡然。畢竟那時候并非三歲小孩,早已懂得什么叫“天堂”,什么叫“與世長辭”,什么叫“永別”,什么叫“傷痛欲絕”。
那時的我理應撲到媽媽懷里痛哭一場。我卻毅然回房,沒有抽噎,只不過是剛關上門的那一刻,眼淚不自覺地流下了。沒有過多的嘶叫,亦沒有埋怨“為什么丟下我”,只是兩行淚水。
媽媽那天問我:“外公去世,你怎么不傷心?”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只是含含糊糊的應對了。
差不多4年,我都沒有因為外公的事情而再哭過,是所謂的堅強?還是成熟?
“每逢佳節倍思親”,說的沒錯。昨夜,或許是中秋臨近,眼淚竟忍不住的往下流。
我不知為何想起了外公,他很瘦,很高,皮膚很黑,因為喜歡抽煙牙齒是黃的,手也是黑里帶黃,就像是泛黃的紙張,和每個老人一樣,留下一些不為人知的滄桑。月光下,映出模糊的輪廓,好像外公!
本只是一兩滴眼淚,不知為何思念之情像暗涌的潮水,愈發的兇猛,愈發的劇烈。淚水早已濕透臉,目光黯然,思慮已回到從前。堅強的后盾,我未來得及披上,已是被傷心拒在門外。我不懂,15歲的我卻“幼稚”起來。
后知后覺,那不是成熟的倒退,也不是淚水的遲來,只是愈發的長大了,愈發的成熟了,任何堅強的人都會放下刺,緩一緩。總希望能夠回到從前,回到無慮的時光。不被中考所羈絆,不被分數所無奈,不被現實所屈服。因為,從前的,總是幸福的,那是我的思念。
我相信,不僅只有我這一個15歲的毛頭小孩是如此,否則也不會有“且行且珍惜”,
也不會有人說“我喜歡從前”,也不會有人說“你變了”。那是想念從前,那是思念親人。
陰晴圓缺的中秋節話題作文900字 篇4
這次中秋小長假,我和爸媽一起來到中山,去游覽中山城。
中山城是什么地方?我先賣個關子,一會你就知道了。開了兩小時的車,我們來到了中山城門口。門口頂上寫著幾個大字:中山城,再看看門口旁邊貼了許多明星的照片。這怎么有這么多明星的照片呢?這時我突然看見了照片上的字:《孫中山》電視劇劇照。我才突然明白,這里是一個影視拍攝地
為了拍好電視劇,里面的建筑全是高仿真的,有孫中山住宅舊址和其它孫中山住過的地方。現在電視劇拍完了,建筑沒用了,他們就開放給游客去參觀。里面分為四個區域,分別叫:中國區、日本區、英國區和美國區。
我因為時間關系,只參觀了中國區。剛一進中國區,我就看見了一個像船又不是船的建筑。我一進去只見里面只有一點燈光,剩下的只有黑暗,里面也很像船。這是中山艦的復制版。我每走一步都可以聽見腳下木板發出的“吱啦”聲,一步一步走著,我看見了許多關上的船門,門都是鐵制的,不精美也不廉價。不一會兒我就走出去了。
然后我去到了孫中山在當臨時大總統時辦公的地方。我參觀了他們當時的會議室,一進去,我立刻感到一股威武之氣向我襲來。里面的椅子都擺的十分整齊,墻上掛著孫中山的頭像。長長的桌子是木頭做的,很大氣。之后我去看了孫中山與人談話的地方,除了沙發、桌子和燈這些必不可少的東西以外,里面還有書。可見孫中山也是一個愛讀書的人。最后是辦公室,那時的辦公室沒那么豪華,沒有沙發,沒有空調和電風扇。只有一張桌子,一個木椅子和一個小書柜。盡管是臨時大總統,可孫中山還是十分節約的。
就這樣參觀結束了。盡管我現在已回來很久,但那時參觀的印象令我深刻。
展區內還有多個以花樹造型的“小品”,有“歡度國慶”,“錦繡山河”,“江山如畫”,“孔雀迎賓”等。其中“孔雀迎賓”最為出彩。它是以一只色彩斑斕的孔雀站在菊花壇上為主題,左邊是蛟龍出水,右邊是綠樹花球,前面是兩株紫紅色的花,右邊是一棵分層的花樹,它像是一把把花傘串聯起來的樹塔,高約三米,亭亭玉立,清新秀美。圍觀者目不轉睛,紛紛攝影留念。媽媽也給我拍下了那難得的景觀。
菊花以“花中君子”而名揚天下。它花姿優美,花色艷麗,品種繁多,極具觀賞性,深受人們的喜愛。有詩云:“秋來誰為韶華主,總領群芳是菊花”。那百種絢麗多彩的菊花,看得我流連忘返。
賞菊,不僅給了我美的享受,而且還學到了許多有關菊花的知識,真實不虛此行啊!
陰晴圓缺的中秋節話題作文900字 篇5
盼望著,盼望著,中秋節緩緩地來了……中秋節是一個帶給我歡樂的日子,因為可以和家人在一起,享受溫馨、美好的時光。
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剎那間,已經是20xx年了,在這每一年中,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它們代表著不同意義,給人們帶來無限喜悅,給時間增添一絲微笑,就讓我們盡情地歡樂吧!
中秋節——我的最愛。今年,我特別高興,因為有姐姐的陪伴,讓我感到溫暖,月亮圓圓的,隨著皎潔的月光,我更加歡樂,在這歡樂的節日里,我懂得了親情的含義,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擁有了親情的幸福,我甜絲絲的笑了。
15那天,媽媽去上街,我和小妹、大姐在家,等待著落日的消失,這樣就可以吃團圓的月餅了,落日終于消失了,媽媽到家了,這時我的嘴好讒呀,逼著媽媽要吃月餅,媽媽無可奈何地答應了,我見媽媽拿出一個又大又圓的月餅來,切成五半,我便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塊,笑瞇瞇的走了,那時我的心里無比的高興,因為那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節日,親人團圓了,中秋啊中秋,你到底蘊涵著什么?
當年,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實際上,中秋節只是一個節日,它主要是讓每一家的親人團圓,月餅是圓的,人也應該像月餅一樣圓罷了,今年的中秋節,我真的感到好高興,好幸福,我擁有了人生第一次幸福的節日,我高興得歡蹦亂跳,歡樂的—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