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為什么要吃鴨子
中秋節是我國比較大的節日,很多人都是非常的期盼這個節日的來臨。你知道中秋節吃鴨子來歷嗎?今天第一范文網小編特意準備了一些中秋節吃鴨子來歷資料,希望你能喜歡。
中秋節吃鴨子來歷
中秋節吃鴨子,還有一段歷史傳說。元末時期,蒙古統治者欺壓漢人,漢人決定推翻元人。但當時統治嚴厲,不能明著組織斗爭,就用暗語。當時漢人稱蒙古人為“噠子”,就取諧音“鴨子”。大家約定,中秋節吃鴨子,就是中秋節大家一起采取行動,推翻元人統治。
我國云南的仫佬族鄉親都要在八月十五這天買餅子,殺鴨子,歡度這個傳統節日。傳說從前仫佬人居住的地方,山好水好,四季如春。村村六畜興旺,年年五谷豐登。可是有一年,突然來了“番鬼佬”,到處殺人放火,搶劫奸淫,害得仫佬日夜不寧。
村中有個賣糖佬夫婦和兒子三人,決心帶頭反抗。他們想了一個計謀:以游村賣糖來串聯村民,在八月十五晚上一齊動手殺番鬼佬。果然大部分“番鬼佬”被打死,一部分跳到河里,都變成了鴨子。仫佬人就把鴨子捉回村,殺掉當作慶祝勝利的美餐。從此,仫佬人為了紀念賣糖佬一家三人,每年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買餅子、殺鴨子,以此教育后代不要忘記反抗侵略的斗爭。
從時令來說,每年中秋前后,鹽水鴨色味最佳,這是因為鴨在桂花盛開季節制作,鴨肉會帶有桂花的香氣,所以美名曰“桂花鴨”。在《白門食譜》中曾有這樣的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
各地中秋吃鴨子習俗
1、川西地區:煙熏鴨子
在川西地區,煙熏鴨子是中秋節必備佳品,因那時當年生鴨已長大,肥瘦適宜。師傅選當年生的仔鴨,宰殺后褪盡羽毛,開膛取出內臟,洗凈后,去翅尖、鴨腳,加鹽碼味腌漬一夜后,入沸水中略燙至皮緊,撈出抹干水分,置熏爐中,用稻草煙熏至呈茶色,出爐放入鹵鍋中鹵熟,食時改刀裝盤,色澤金紅、肉質細嫩、煙香濃郁的煙熏鴨即成。
2、南京:桂花鴨
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于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后則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
3、福建:檳榔芋燒鴨
福建人有中秋吃鴨子的習俗,因此時正是鴨子最肥壯的季節。福建人用福建盛產的檳榔芋和鴨子一起燒,叫檳榔芋燒鴨,味道非常好。檳榔芋形似橢圓,該品種外皮粗糙,剖而觀之,內呈檳榔紋,故又名“檳榔芋”。
4、南通:八寶鴨子
南通按照本地的風俗,大都歡喜吃紅燒鴨子或者是白煨的“八寶鴨子”。所謂“八寶鴨子”,就是鴨子拔毛洗靈泛了以后不剖肚,僅僅在肚子底下橫開一個小口,把內臟摳出來;轉來用糯米、肉丁兒、竹筍丁兒、香菇丁兒和生姜、蔥這些配料塞到鴨子肚子里頭去,再用針線把切口縫起來;下鍋之后加水用文火煨爛。
5、中國臺灣:高雄鴨
中國臺灣高雄縣飼養水鴨的風氣很盛。中秋節前后正是水鴨公初長最嫩的時候,美濃地區的客家人往往于中秋節宰食水鴨公加菜,成為當地中秋的特色。
6、成都:鹵鴨子
成都人中秋節有打粑、殺鴨子、吃蜜餅等習俗。其中,最不可缺的就是餐桌上的鹵鴨子。這些鴨子是成都附近大邑、金堂、雙流等縣上的鄉場上飼養的土鴨。過去的鴨子沒有喂飼料,是地地道道的原生態,經過兩三個月后,小鴨變成三兩斤重的半大鴨,這些鴨子成都人稱為秋仔鴨。用秋仔鴨鹵制的鴨子味道鮮濃,特別好吃。
中秋節吃月餅原因
相傳據說,中秋吃月餅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源自我們民族祭月拜月的一種儀式,可以說是自然拜物教的一種表現。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多么美好的詩句。“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原本是祭月時供品的一種,以后成為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西湖游覽志》稱:“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東坡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來贊譽月餅。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征,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