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關于中秋節的詩歌故事_詩詞知多少
中秋節又稱”拜月節“、”團圓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關于”中秋“的詩詞,你會幾首?小編整理了中秋關于中秋節的詩歌故事_詩詞知多少,歡迎參考借鑒。
中秋”詩詞知多少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譯文:庭院地面雪白,樹上棲息著鵲鴉,秋露無聲打濕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們都仰望當空明月,不知道這秋思之情落在了誰家?
對月寓懷
曹雪芹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譯文:月亮每到十五這天就圓了,它把清光灑到玉欄上,天上的明月一出來,世間的百姓都會仰頭看。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明月從什么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遺憾吧,為什么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海上面升起了一輪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賞月亮。有情人怨恨漫漫長夜,徹夜不眠將你苦苦思念。滅燭燈,月光滿屋令人愛;披衣起,露水沾濕衣衫。不能手捧美麗銀光贈你,不如快入夢與你共歡聚。
秋宵月下有懷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譯文: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瑩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濕了一樣。在如此美麗的月光下,寒鵲不知道該到哪里棲息。而螢火蟲也不敢和月光爭一點光亮。隨著卷起的門簾飛進了房間。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樹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涼。而這個時候從鄰居那邊傳來的杵聲在寂靜的秋夜里顯得那么清晰急促。相隔遙遠。如何去約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悵地望著同樣遙遠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樣傻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