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秋有什么習俗
農歷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稱為“中秋”。你知道福建中秋習俗嗎?以下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介紹的福建中秋習俗,歡迎閱讀。
福建中秋習俗
在福建晉江,中秋節這天,家家戶戶要烹蒸一鍋番薯芋頭,供全家人食用。據民間傳說,土地公和土地婆在探討世間事物時,土地公主張天下人人豐衣足食。土地婆卻說:如果天下人人豐衣足食,將來女要出嫁,誰來替她抬轎子?土地婆主張天下富的富上天,窮的窮寸鐵。土地公認為這樣做太過份,民以食為天,就賜給窮人番薯芋頭抵半年糧。人們感謝土地公的恩德,逢年過節都要用番薯芋頭祭祀他。
福建人還喜于水上賞月。泉州人于此夕蕩舟筍江。廈門也有駕舟于鷺江中流賞月之俗。福州閩江更是中秋觀燈賞月的泛舟之處。萬壽橋下,水上居民常集中在一起賞月、“盤詩”。明代曹學佺《泛舟江上觀塔燈》詩云:“浮邱塔夜放花燈,江上看時倍幾層。向月金莖承沆瀣,中天玉柱勢憑陵。繞枝鵲駭珠彈落,照水犀燃寶藏興。舟子亦知功德事,指予回顧兩三僧。”
中秋也有拜月的習俗,不過全為女子之事,即所謂“男不拜月,女不拜灶”。在政和,中秋夜女子陳設香案置月餅、瓜果之類,未嫁者多就案前拜之,稱“拜月”。連城民間稱月神為“月光媽”,賞月時也有拜月的習俗。漳州、上杭等地則稱“請月姑”。上杭之俗更奇,請月姑時,將一小筐放在盤中,據說月神降臨,筐便會自動上升,并有剝啄聲,女子便計其數以卜災祥。在建寧,中秋夜有的婦女對月問吉兇,俗稱“請木杓神”。泰寧、永定一帶,婦女不但“請月姑”,而且還“等月華”。“等月華”又稱“待月華”,民間傳說中秋夜嫦娥倍思人間,便把月宮中的一些寶貝撒下,誰能拾到,就能得到幸福。這一習俗在福州地區、莆田、仙游一帶也有。據乾隆版《仙游縣志•邑肇志•風俗》(卷8)載:“中秋望月,宴飲達曙,笙歌載路,謂之‘待月華’。”廈門、金門一帶,婦女拈香于墻壁間,聽人語,以占休咎(吉兇),俗稱“聽香”。建寧、建甌、浦城等地,有中秋夜乞嗣(求生男孩)之俗。浦城的一些地方還有于月下祈長壽的。在莆田,出嫁的女子在中秋夜應具飲食饋送父母,稱為“佐秋”。以上習俗,今大多不存。
在莆田,“中秋,士人家置酒酣燕,玩月為樂,每至夜分乃止。”(清·乾隆《莆田縣志》卷2《輿地》)在詔安,讀書人于是夜置酒書齋,為賞月之宴。
杭州中秋的習俗
杭州中秋節,亦為較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城市其內容主要有:一是從節前半月開始,舉行大規模月餅展銷活動,居民紛紛購買,相互送贈,以省港月餅為名貴;二是中秋之夜賞月活動,主要在全市各大公園或游樂場所,大部分居民均涌向各活動場所,或三五個青年人,或全家人一組燒烤、吃月餅賞月,小孩則時興手提小燈籠玩耍,幾乎通宵達旦。
在鄉村,村民們則是吃月餅、甜薯、芋子、豆糖之類,亦有年輕女子月下玩“浮針”,取一碗清水置于八仙桌上,拿新針輕放水面,觀察針的浮沉情況,預測婚姻。杭州的中秋節還有燒斗香的習俗。
杭州的莼菜鱸魚燴之所以成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僅僅是因為這一時節的莼菜、鱸魚好吃,更是因為晉代張翰借思鄉的“莼菜、鱸魚”,棄官返回故里的故事,使莼菜成為思鄉的象征。
莼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時令菜羹。莼菜又稱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生葉草植物。莼菜的根、莖、葉不僅碧綠清香、鮮嫩可口,而且營養豐富。莼菜在春、秋二季皆可摘取,但以秋莼為多為好。
西湖月景:杭州中秋賞月有個自古聞名好去處——西湖。明代就有了中秋夜到西湖觀賞月色、游玩娛樂的習俗。西湖十景中有三個是月景,即“平湖秋月”、“三潭映月”、“月巖望月”,可見西湖賞月習盛。
錢塘江觀潮:每年中秋時期,特別是農歷八月十五,杭州、紹興、余杭、海寧等錢塘江附近的人們,有到錢塘江下游觀潮的習慣。
浙江省山區流行“搶瓜”習俗。青年和孩子們分別在白天或晚上舉行搶瓜比賽,看誰最先搶到瓜。勝者,意味幸福吉祥,還可得到獎勵。
中秋節的笑話
字母過中秋
個字母也聚在了一起過中秋節,它們開始爭論誰長得像月餅。
O:我長得最像月餅。
C:我也是月餅,只是被人咬了一口。
D:我也是月餅,只是被人切了一刀。
Q:我也是月餅,嗯……只是露了點兒餡。
浪漫的中秋
中秋佳節,皓月當頭,庭院流水邊,虞姬小鳥依人地靠在霸王項羽的胸口。
在這如畫般的景色里,一片烏云飄過,夜色變得朦朧。佳人轉頭看著身旁的霸王,囈語著:“項郎,這樣的美景,讓人不自覺得會做很多傻事啊!”
項羽聞言,深有體會地贊同說:“是啊……去年向你求婚時的月光比現在還要朦朧。”
月餅被拒
愛月餅愛上饅頭,拼命追求,饅頭誓死不從。
月餅難過地問:你為什么不能接受我,這是為了什么呀?
饅頭:“俺娘說啦,你肚子里都是花花腸子,不安全。”
蚯蚓餡月
餅中秋節,小魚纏著媽媽要吃肉餡月餅。魚媽媽不耐煩地說:“吃什么吃,你姐姐的教訓還不大嗎?非要吃蚯蚓餡的月餅,結果怎么樣?被漁夫釣上去了吧!”
“中秋日餅”
有位店主在產品名牌上把“中秋月餅”誤寫成“中秋日餅。”
一個顧客對他說:“這月餅的‘月’字,寫的是個白字。”
店主一本正經地說:“哪里是‘白’字?‘白’字上頭還有一撇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