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美好的意境散文(通用3篇)
中秋節美好的意境散文 篇1
今天,陽光燦爛,我們很高興,因為這是一年一度中秋佳節,準備去聚一聚。
終于,期盼已久的晚上到了。我們早早的來到了菜館,準備吃飯,遺憾的就是沒有看見最圓的月亮,還有的就是姨媽沒有來,如果這兩樣都辦到的話就十全十美了。
開始吃飯了,我們一邊吃飯一邊做游戲,比如詞語接龍,先是我開頭,我說了個子彈,接下來又說彈藥,藥瓶……但是我的妹妹才四年級,詞匯不怎豐富,所以一到她那里就接不上來了,我們罰她喝一杯豆奶。她喝得肚子圓鼓鼓的,像里面有一個枕頭。終于,她:‘‘我……不來了,你……們只會欺負我這……個弱女子,不……就比我大幾歲嗎?’’我們大家看著她喝的圓鼓鼓的肚子和她說話的樣子不僅哈哈大笑起來。接下來,我們又來了背詩大賽,妹妹不甘示弱,果然這一次她沒有被罰,她高興的笑啊笑啊,像得了金牌一樣,臉蛋都要笑破了。我們第一次見她笑得這么開心,也都開心極了。不知不覺,時間竟一分一秒的過去了。
我們玩到了很晚,因為是中秋節,要破例一次,這是我過得最開心的中秋節。
中秋節美好的意境散文 篇2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中秋節成為一年之中的重大節日,又與科舉考試有著極其微妙的關系,在我國封建社會,開科取士,一直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舉行。勝景與激情結合在一起,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須進行隆重慶賀,成為全社會人民的重要風俗,經朝歷代,盛行不衰,中秋節逐漸成為我國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
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余的太陽。
后羿立下汗馬功勞,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詐刁鉆、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后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節美好的意境散文 篇3
“一月可得閑幾日,百年難得閏中秋。”秋天本是個多愁的季節,但在這秋天,卻有一個熱鬧的節日——中秋。又到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了!相傳這個節日是由嫦娥奔月,后羿為了思念她,年年在她飛上云霄的日子,在月光下擺她愛吃的東西所演變而來的。所以我國自古就有賞月這一習俗。
古時候的玩月,賞月,可不如今天。古代每逢中秋,就要“秋暮夕月”,也就是拜月神,求月亮保佑人們接下來的一年圓圓滿滿。不僅如此,還要擺上特制的月餅和切成蓮花狀的西瓜,時令水果,還要擺大香宴呢!人們坐在一起,曬月光,吃月餅,團團圓圓。除此之外, 還有一些地方有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等習俗。
如今,中秋的習俗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代表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的向往,也逐漸變成家人團聚的日子了。人們趁著這個假期趕回家里,與家人圍成一桌,吃一頓熱飯,感受一下家的溫暖。和家人們在月光下散步,沐浴著皎潔的月光,品嘗著時令水果,拋開日常瑣碎的煩惱,脫下疲憊的倦容,放松心情,聊聊家常,一家人嘻嘻哈哈,四周充斥著家的溫暖,好不溫馨!大家平時都因為事務繁忙而沒有時間,好一些的話都不能互相傾訴,在這時,就都全部說出來了。
但是今年的中秋,缺少了點什么。往常,還沒有到中秋,大街小巷早已擺滿了形形色色的燈籠和孔明燈,但今年卻全沒了蹤影。我們為了買一個燈籠,甚至要跑遍大街小巷才能找到。往年,在一些還沒有禁止放煙花爆竹的地方,總會升起一盞盞孔明燈,像星星一樣,星星點點,但今年的孔明燈缺少得讓人心寒。本該掛滿紅燈籠的家中也是光禿禿,只有清寒的月光照在我們身上,顯得很是寂寞。本來應該轟轟烈烈的鞭炮聲也只是寥寥幾聲便事了。不禁讓人少了興致啊!為什么今年的月亮公公會這樣寂寞?這些習俗不應該舍去啊!
我呆呆的望著拜月亮的燭火,燭火輕輕搖曳,希望明年的中秋更熱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