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相思過中秋初三日記(精選3篇)
今夜相思過中秋初三日記 篇1
又一年中秋,風里帶著絲絲花好月圓的味道,像是百年佳釀,還沒飲下,單聞那酒香,便快要醉了。
家人睡得早,我搬了凳子獨自坐在空曠的庭院里看著天上的月亮喃喃自語。風跟著和,說著那年的明月胡琴,說著那年的清風歌謠。
這兒過去不是蒼白僵硬的水泥地,是有著很多不知名野花的草坪,花朵不分季節地開著,時間長了這兒便變作了花海;
草坪以北有三棵高大的榕樹,常年有雪松為伴,那雪松和我在同年降于此,我總說我們都曾是一塵不染君臨天下的落雪。幾年過去,那雪松長得高大了去,曾經被我掛過紅綢子的樹頂早已看不見,似是被云掩住了。
榕樹和雪松再以北,曾是自家在樓下開辟的小菜園,瓜棚下有光滑的石凳,花紋藍白似碎花,甚是好看。
憶起過往中秋里曾與鄰家的幾個同齡孩子坐在竹席上朗誦著課堂上學到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吵醒二樓好拉二胡的老爺爺,他倒是也不惱,拿著二胡下了樓,就坐在石凳上拉了起來。
月光下,一個老頭子和幾個稚童有說有笑,清風傳誦著悠揚的二胡聲和清脆的童聲,不多久,那月便圓了。
卻看如今月光彌散,風消人離。
草坪不在,野花不在,榕樹不在,雪松不在,菜園不在,瓜棚不在,石凳不在,老人不在,伙伴不在,就連那竹席也無影無蹤了。
月下忽聞古琴一曲,又覺彈盡了時過境遷,曲終人散。
歲月不在。
不知等了多久,天上的月圓了,可心中的月卻如同被什么切碎了,似落作星辰,又似化作塵埃。
我想要找到那一年的清風,請它帶我回到那一年的月光下,最后聽一次那人拉的胡琴。
可我只遇到了今夕之明月,它似笑非笑地搖頭,我知道,再也回不去了。
月光皎潔如雪,似是被什么揉碎了,輕輕散進我的夢里。
月圓了嗎?人歸了嗎?
今后的月,若仍要賞。
今夜相思過中秋初三日記 篇2
中秋節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都精心準備,有好吃的、好玩的。
中秋節的習俗有很多,比如:賞月、觀潮、吃月餅、猜燈謎、拜月亮等等,最重要的兩個習俗就是拜月亮和吃月餅了。
我們一家人是怎么過中秋節的呢?我們先吃了一頓香噴噴的燉鴨子。吃完鴨子我們一個個都精神抖擻的,因為大家都想去拜月亮。開始拜月亮了,奶奶先拿出兩條凳子,再拿出了一個用竹子做的,圓圓的.托盤,上面放了月餅、橘子和石榴,然后拿出了已經插好長長的香的柚子,把它掛在長鉤上,遠遠望去像一只刺猬。用打火機把柚子上的香點著,一團團小火苗在燃燒,似乎隨時要跳出來的樣子。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但月亮姐姐總是不出來,害的大家急的團團轉,這時候我心里想:月亮姐姐一定是在跟我們開玩笑,躲在云朵后面跟我們玩捉迷藏呢!
雖然今年的中秋節沒有月亮,但是我依然快樂,因為我度過了一份美好又開心的中秋節。
今夜相思過中秋初三日記 篇3
中秋節應處于秋天中間,應此得名。這天是千家萬戶團圓的日子。在這一天邊聊天賞月,一邊品嘗月餅,真是其樂融融。晚上,大家正在一邊賞月,一邊津津有味的品嘗月餅的時候,爸爸站起來說:“今天咱們開展一個吟詩大賽吧!”大家齊聲叫好。我望著朗朗明月脫口而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爸爸不假思索地說。“哈哈,這句詩早過時了還說,笑死我了。”我笑道,“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爸爸不甘示弱地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嘿,你們可別把我給忘了。”媽媽生氣地說。“怎么會。”我和爸爸異口同聲地說。“這才對么,我來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露從今夜白,月時故鄉明。”爸爸一聽,馬上接了下句。“滿月飛明鏡,歸心斬大刀。”媽媽的聲音。“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有空瓊樓玉宇,高處不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哈哈,我厲害吧。”媽媽搖頭晃腦地說。“媽,你說的是跟爸爸一樣過時了,看我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我插嘴道。飲食大賽還在進行著……
這個中秋節太令我難忘了,當然,最后是我贏了啦。
結構不完整,語言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