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范文大全 > 節日慶典 > 中秋節 >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精選30篇)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發布時間:2024-05-10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精選30篇)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1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__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__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一)賞月:

  中秋節的月亮是特別的皎潔與圓滿,具有象征團圓的意義。古代就有許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吳剛伐木,現代人是欣賞月夜的自然美景。

  (二)吃月餅:

  吃月餅的習俗有文字記載是始于明代,傳說把節慶的食品神奇化,并賦予愛國的意義。

  中秋應景的是“月餅”,與端午節吃粽子一樣。月餅是慶團圓或是紀念反抗異族的統治。

  (三)團圓:

  大家吃月餅、賞月、酬謝土地公等習俗,都在祈求人生圓滿光輝,家庭團圓幸福,社區平安,表現出月圓人亦圓的理想。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2

  (一)嫦娥奔月

  據說遠在四千多年前,有窮國的國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體恤民間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長生不老,從昆侖山找來長生之藥,準備擇日吞藥,此事為嫦娥得知,為體恤子民,免于后羿長期殘暴統治,乃先將此藥吃下,突然身輕如燕,飄飄然向月宮騰空飛去,后羿發現,以箭射嫦娥,嫦娥進入廣寒宮,成了月神,稱為“明月之神”或“太陰娘娘”。

  (二)*元朝

  相傳,元末,中原人民不甘受其元的殘暴統治,愛國之士紛紛奮起抗元,朱洪武的軍師劉伯溫要屬下扮道士到各縣賣符,并稱:今年天將降災,要避災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懸掛日月旗,旗將藏于大月餅中。到了這天,各地民眾都切大月餅,將其中所藏的旗掛起來,起義聲勢大振,元人大為吃驚,朱洪武就一擊成功,結束了元朝的統治。后來,這種日月旗就是“明”旗。另外類似的傳說是月餅內藏一條紙,內寫“八月十五夜殺韃子”,大家切月餅時看到這一張紙,就紛紛奮起把韃子殺了,元朝就被*了。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3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與春節、端午、清明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節期為農歷即陰歷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于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中秋節從20__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__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成為一年之中的重大節日,又與科舉考試有著極其微妙的關系,在我國封建社會,開科取士,一直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舉行。勝景與激情結合在一起,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須進行隆重慶賀,成為全社會人民的重要風俗,經朝歷代,盛行不衰,中秋節逐漸成為我國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4

  中秋節習俗

  吃芋頭: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所以,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

  中秋節手抄報:中秋節習俗

  飲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但到了現在,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了。

  拜“月娘媽”

  拜月一般是婦女的活動。泉州將月亮稱為“月娘媽”,表示對月亮十分崇拜。舊時到了中秋之夜,民間婦女有拜月習俗。傳說嫦娥偷靈藥,奔月而去,千百年來的神話傳說和文學藝術作品的渲染,使月宮仙子受到凡人的尊崇,尤其是一般勞動婦女,以為女性當上月中,更是頂禮膜拜。因而便在每年的中秋月下,擺香案于庭院天井中,陳列時令瓜果和月餅,虔誠祭拜“月娘媽”,焚香祈祝,祈求稱心如愿。

  賞月“博餅”

  賞月是由古而今、大眾化的習俗。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賞月既可是家庭式的活動,亦可是親朋好友、同學同事之間團體性的聚會。中秋之夜,在月色皎皎的庭院、園圃、陽臺、屋頂天坪或露天公共場所,擺上美味月餅,沏上一壺香茗,對月當歌,邊嘗餅品茗,邊聊天敘舊,不亦樂乎!博餅是賞月活動中的一種有趣的游戲。博餅有一套游戲規則,即在月餅中分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用輪流擲骰子的辦法,按骰子的點數去博,氣氛十分熱烈,平添節日的歡樂和情趣。

  共享月餅

  中秋月餅是中秋節的特別食品,各種月餅在節前即已紛紛制出,以供中秋節送禮、請客和自家食用。合家團圓、老少一起品嘗月餅,實為天倫之樂。除了自家嘗餅之外,親友間還相互饋贈,以示友好和關愛。

  據說,送月餅的習俗始于明代。元末,群雄四起,朱元璋便是其中之一。他與元兵廝殺之初,屢遭敗仗,其軍師劉基獻上一計:在中秋節之前命兵士化妝成道士分赴各地,揚言天將降災,要人們于八月十五掛同一種旗——明旗;因恐口頭傳播泄密,便把所傳消息寫在紙上藏于餅中,分送親友。大家如法炮制,相互傳遞信息。元兵一看見家家戶戶掛著明旗,聞風喪膽,慌亂中潰敗而逃。朱元璋即位之后,想起了送餅取勝的妙計,便下旨民間年年中秋舉行送餅活動,以作紀念。

  夜游筍江

  這是成年人的娛樂。過去中秋月夜,泉州人有結伴遨游筍江的習慣。“筍江月色”是舊時泉州八景之一。傳說中秋之夜三更時分,月亮照在筍江橋中,每一個橋坎都能映出一輪皓月;而午夜時分,在筍江粼粼清波中,可見水中映出清源和紫帽二山的倒影。于是,人們總是在中秋之夜,踏著皎皎月色,迎著融融江風,步著南音絲竹余韻,三五成群,相約游江,既給中秋佳節一個好心情,又期盼親眼目睹筍江月奇觀。

  燒“塔仔”

  此乃孩子們的樂趣,是一項充滿鄉土氣息和童趣的活動。

  中秋節到來的前兩三天,鄉下的孩子們便到處拾磚頭瓦片,在曠野中疊成一個圓形“塔仔”。這種“塔仔”大小不一,一般疊成五層或七層,各層裱上花花綠綠的五色紙。塔仔還供奉孩子們喜歡的泥塑偶像。為了燒塔仔,孩子們事先成群結隊到各處撿來干柴禾,裝滿塔內,在塔中燃燒,燒得越旺越有彩氣。從農歷八月十四到十六連續三天,孩子們每晚都興致勃勃地燒塔仔。那熊熊的火光在月色下輝映,照耀著鄉村的各個角落。孩子們還相邀互相參觀,比“燒塔仔”的壯觀場面,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

  據傳燒塔仔之俗,源自元末劉伯溫于月餅里藏字條,約以八月十五舉火為號,實行武裝起義,至今民間流傳的“三家養一元,一夜殺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來,而燒塔仔舉火為號,也傳衍至今而成為民俗。

  放“孔明燈”

  廣場上,用兩條長板椅墊足,四人站在椅上,捏住孔明燈的四個角,另幾個人扶起孔明燈的底框,此時點燃燈中油枝,利用升起的熱氣和濃煙,把孔明燈高高漲起,飄飄欲飛。待孔明燈漲滿煙氣后放手,孔明燈便騰起升空,到相當的高度,與明月爭暉。

  敬“田頭”

  這是一種充滿田園風情的節日祭奠活動。乾隆《泉州府志》記載:泉俗中秋“以月餅、番薯、芋魁祭先及神。前一兩天,親友以此相饋。”千百年來,泉州不僅有用番薯和芋魁祭奠祖先的習慣,還有用番薯和芋魁敬“田頭”的風俗。由于番薯和芋魁是農家中秋必備的食品,故泉州至今還有“八月十五眾人芋”的俗諺。

  月夜“聽香”

  “聽香”是封建時代婦女尤其是中老年婦女熱衷的活動。所謂聽香,就是在中秋節夜間到土地廟或當地其他廟宇,以自己需要問卜的心事向“神明”焚香禱告,然后手持爐香走到人群喧嘩之處,聆聽第一句入耳的話,以此句話為依據,如同“測字”一樣,判別問卜的結果。這種習俗雖然帶著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卻含有猜謎般的游戲成分,因而勞動婦女樂而為之。泉州有句俗諺叫做“祖師公聽香”,就是由過去市區后城“祖師公”中秋夜聽香的盛況流傳而來的。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5

  我的盼望中,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終于盼到了。

  吃完晚飯,爸爸媽媽帶我和弟弟出去玩兒,我們一邊散步,一邊賞月。

  “今晚的景色太美了”。我情不自禁地叫道。可這月亮躲在云里不肯出來,不一會兒她才露出半個臉,像個害羞的小姑娘;又過了一會兒,月亮終于出耿了。它給大地披上了一層輕紗,這個今晚便變得更加

  浪漫了。

  這時,從遠處傳來一陣呼喊聲:“,吃月餅啦”!

  我饞得直流口水,像箭一樣沖進家門。一到家,月餅已經端上桌了,我們選了一個最大最圓的月餅分成了9塊。大家說說笑笑,幸福甜蜜地吃了起來……

  “是啊,”我想:“沒有爸爸媽媽的中秋節,怎么能感覺到幸福呢。”

  “你錯了,此刻有千千萬萬個家庭在關愛他們,有千千萬萬個父母在牽掛他們。他們也是幸福的。”媽媽深情地說。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6

  玉兔搗藥

  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貍、猴子、兔子求食,狐貍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后來兔子說:“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內,成了玉兔。陪伴嫦娥,并搗制長生不老藥。

  玉兔入月宮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舍地離開妻兒,踏著云彩上天宮去。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兔仙不知發生了什么事,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聽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幫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里,多么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個女兒,它立即飛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并說想送一個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這等于是割下它心頭的肉啊!幾個女兒也舍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雄兔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果是我孤獨地被關起來,你們愿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著淚,笑了。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

  小玉兔告別父母和姐姐們,飛到了月宮陪伴嫦娥居住了!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7

  中秋節,一個花好月圓團聚的節日。今晚的晚風,格外涼爽,又帶著一絲溫暖,把我們所有中國人的心都牽掛在一起……

  ——題記

  還沒有到晚餐時間,我邁著輕快的腳步在胡同里悠閑地走著。這時的胡同里,早已充滿著濃濃的香氣,我的哈喇子都流出來了!其實,這香氣里不光有美食的香味,還有愛的香味,還充滿著團圓的香味,讓我流連忘返。在胡同里走了一圈,回到了家。家里充斥著媽媽大廚的成果的香味,滿滿的愛意,讓我充滿了食欲!我趕緊叫哥哥和爸爸來吃飯。可是,哥哥來了,爸爸去哪了呢?這團圓的節日,爸爸又跑到哪去了呀!?原來他們單位臨時有事,先不回來了!中秋之夜,真是有那么一點點掃興。那美味的晚餐讓我狼吞虎咽,平常乖乖女的形象早已被我拋到十萬八千里遠!

  像我這樣的中秋晚會忠實粉絲,中秋之夜怎能少得了中秋晚會的陪伴呢?看著分針一點一點的移動,終于等到了八點整。我打開電視,盤著腿,手捧一盒酸奶,身旁放著一盒月餅,真是愜意!電視里傳來優美的歌聲,把正在打掃衛生的媽媽和玩兒ipad的哥哥都吸引來了,不一會兒,爸爸也回來了(莫非這歌聲有神奇的力量?)。我們一家四口坐在電視機前,看著,說著,笑著,其樂融融!整個大家庭都充滿了溫暖!

  世界各國的人們都在用不同的方式過著中秋節,但,沒有變的是,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過著充滿團圓味道的中秋節!晚風透過窗簾,吹到了我們的心里。雖然今晚的風格外涼爽,但,吹到心里就變得格外溫暖,它牽連著我們所有人的心!溫暖,在這一刻彌漫了整個中國!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8

  六年級剛開學不久,就不知不覺迎來了10月4日的中秋節,那一夜,我難以忘懷。

  10月4日中秋節來得很突然,20xx年也就過了一大半。早晨,我揉了揉自己的雙眼,下了床,猛地拉開了房間里的粉色窗簾,我怔住了,迎接我的,不是陽光燦爛的太陽,而是有些灰蒙蒙的天。中秋節的早晨,天氣不是很好,有點冷,難道晚上,月亮姐姐不愿意出來嗎?我決定晚上“賞月”之時,把這個我的心頭結解開。

  夜幕降臨,我們一家三口一起來到了爺爺住的地方。這時,堂妹一家也隨后趕到。爺爺見我們都到齊了,可以一起吃團圓飯了,很是高興。爸爸和叔叔先是將桌子齊心協力地抬到了門外,緊接其后,香噴噴的飯菜上桌了,我們很快就經不住誘惑了,動起了筷子。飯菜都快吃完了,卻還是未見到月亮姐姐,看這陣勢,月亮姐姐是不會出來的了。

  吃完了團圓飯,我們大家都在家門口圍著桌子,聊了一會天,就開始準備做冰皮月餅了。我們都有秩序地排隊把手洗干凈,把材料準備好就動手了。先抹一點食用豬油在手上摸均,然后拿一些適量的冰皮在手上搓圓,放在一旁,再少拿一些自己喜歡的餡搓圓,然后把冰皮壓扁,把餡包進去,繼續搓圓,最后,用模具把冰皮月餅壓出圖案,就大功告成了!

  六歲的堂妹很是調皮,把月餅做成了一個小葫蘆,可愛極了!連大人都被帶動了,把月餅做成各種各樣的圖形,只有爺爺奶奶沒有“玩花樣”。月餅做完了,爸爸拿出相機,給我們這些“月餅王”來了個大照相。

  我們一邊吃著自己親手做的冰皮月餅,一邊輪流講著笑話、猜猜謎語,可開心了!

  中秋節的夜晚,一個特殊的夜晚!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9

  中秋節的起源

  早在幾千年前,我國人民就有了“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就是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10

  每逢佳節倍思親,一旦到了中秋節,我們全家人就會聚在一起,一家人是多么幸福,多么快樂呀。中秋節在快樂中,就這樣一年一年過去了,有一天,我知道終有一天我們不能一起,可不知道它來得那么快。

  一轉眼十年過去了,姐姐也上了高中,一月回來一次,而她的學校也不會因為一個小小中秋節而回來。中秋夜,滿天都是烏云,隱約有一絲皎潔的月光。雖然沒有月亮,但我依舊有情調的出來賞月,吃月餅。我想:也許姐姐也正望著遮住月亮的烏云呢。我想著,那片烏云也漸漸,我看見了,那又圓又亮的月亮映著彩色與銀色的月光,在心中和兩旁有一絲烏黑,我曾經記得爸爸說,那時一個人在砍樹,可那棵樹永遠不會斷。我又開始“吃月亮”了,看著天空“月餅”,我開心極了。俗話說“吃月餅,看月亮。”我就非要“吃月亮,看月餅”。

  又一個中秋節過去了,我與爸爸約定,下次過中秋節一定帶我去安文,吃很好吃的月餅。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11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

  根據《東京夢華錄》(序于一一四七年)卷八的記載,宋朝的街市,在中秋節的前幾天,就已彌漫著濃厚的過節氣氛。商店販賣新酒,重新布置門前的彩樓。市人爭飲新有石榴、梨、栗、葡萄、弄色棖橘等等。到了晚上,人家爭登酒樓賞月,絲竹簫管并作。里巷兒童通宵玩耍,夜市人馬雜沓,至于天明。吳自牧(約一二七○前后在世)的《夢梁錄》卷四也記載,南宋人家多于此日安排家宴、團圓子女,以酬佳節。即使是陋巷里的貧窮人家,也都會典當衣物去購買酒困,來歡度中秋。

  金盈之(約一一二六前后在世)的《新編醉翁談錄》卷四則記載了當時人由賞月進而拜月的習俗:「京師賞月之會,異于他郡。傾城人家,不以貧富,能自行者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于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圓如潔月。」

  除了拜月之外,還有賞燈的風俗。周密的《武林舊事》卷三記載杭州中秋夜:「燈燭華燦,竟夕乃止」。浙江也于中秋夜放一種羊皮小水燈「一點紅」,江面上布滿了數十萬盞燈,有如天上繁星,十分引人注目。據說水燈是為討江神喜歡,并非純粹為了觀賞。

  宋朝

  宋朝在杭州另有一特殊的中秋景觀,即錢塘觀潮。由于錢塘江口地形類似一漏斗,每當海潮涌至,受到漸進漸狹的地形影響,波浪便重重疊疊堆積成一道水墻,聲勢極為壯觀。蘇東坡在杭州任佑府時,曾作過一首《中秋夜觀潮》,描述觀潮人數之眾多,及潮水洶涌之氣勢: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

  寄語重門休上鎖,夜潮留向月中看。

  萬人鼓噪懾吾儂,猶似浮江老阿童。

  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花中。

  《武林舊事》中的另一段文字則更具體的描述了潮水震撼天地的磅薄氣勢:「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直至今日,錢塘觀潮仍是浙江省中秋節特色的觀光據點。

  元朝

  元朝雖以異族入主中原,但所受漢化甚深。節日習俗也大半沿襲漢人舊制。到了明朝,賞月、祭月、吃月餅的風俗大盛。

  田汝成(約一五四○前后在世)的《西湖游覽志余》「熙朝樂事」記載明人多于中秋節以月餅相饋贈,取其圓形的「團圓」之義。夜晚則設賞月之宴,或攜帶酒食至湖海之畔游賞。劉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一六三五)卷之二則詳細描述了中秋祭月的供品:月餅必須是圓,所供的瓜果則必須切成如蓮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紙,上面繪有月偏照菩薩,下繪月輪桂殿,有一兔人立搗藥于其中。祭月后將月光紙焚燒,所供的果餅分給家中的每一成員。中秋節又是團圓節,所以縱使有歸寧的女子,也必定于此日返其夫家團聚。

  明朝

  至于明人賞月的盛會,則有張岱(一五九七-一六七一?)以其生花妙筆,為我們作了下面這段極其風雅記述。《陶庵夢憶》卷五的「虎邱中秋夜」:

  虎邱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屬、女樂、聲伎、曲中名妓、戲婆、民間少婦、好女、崽子、孌童及游冶惡少、清客、幫閑、僮、走空之輩,無不麟集。自生公臺、千人石、鶴澗、劍池、申文定祠、下至試劍石一二山門,皆氈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江上。天暝,月上,鼓吹十百處,大吹大擂,漁陽參撾,動地翻天,雷轟鼎沸,呼叫不聞。更定,鼓鐃漸歇,絲管繁興,雜以歌唱。皆「錦帆開澄湖萬頃」同場大曲,蹲踏和鑼絲竹肉聲,不辨拍煞。更深,人漸散去,士夫眷屬皆下船水嬉,席席徵歌,人人獻技南北雜之,管弦迭奏,聽者方辨字句,藻鑒隨之。二鼓人靜,悉屏管弦,洞蕭一縷,哀清綿,與肉目引,尚存三四,迭更為之。三鼓,月孤氣肅,不雜蚊虻。一夫登場,高坐石上,不簫不拍,聲出如絲,裂石穿云,串度揚,一字一刻,聽者尋入芥,心血為枯,不敢擊節,惟有點頭。然此時雁比而坐者,猶存百十人焉。使非蘇州,焉討識者。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12

  今天是中秋節,晚上,我們小區舉行了一個活動,那就是中秋節慶祝活動。在那里,有一個桌子上有可以隨便品嘗的月餅,還有可以給喜歡喝酒的人喝的紅酒。在別的桌上也有各種各樣的東西。有一個桌子上有炒豆和各種各樣的堅果和豆子。有兩個桌子上有許多的氣球,有圓形的氣球,有字母樣的氣球,還有星星狀和愛心形的氣球,還有一些扇子。還有一個桌子上有一種像積木一樣可以拼拆的可編程的機器人。

  我在下面,一會兒去一個桌子上品嘗月餅吃,一會兒又去另一個桌子上吃堅果和豆子,一會兒又去第三個桌子上拿氣球并把氣球拋到空中然后接住氣球。我還一會兒跑去看看這個桌子上看可編程的機器人怎么樣,一會兒跑去那個桌子上再拿個氣球玩,一會兒拿著氣球亂跑。我還跟表姐和表妹在所有桌子中間的空地上一起拋氣球玩。拋氣球好了后,我們還開始了“追逐戰”。然后我們還到游泳池旁,在沒有水的淺游泳池里面玩。

  最后,我們玩的非常開心。我過了一個快樂的中秋節。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13

  中秋節部分習俗

  1、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2、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后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3、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4、玩花燈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谷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14

  中秋節祝福語

  1、明月本無價,高山皆有情。人雖不至,心向往之。衷心祝愿您和家人團圓美滿,幸福安康!

  2、今秋又是月圓時,清風只影度中秋,思念佳人千里外,明月傳情表我心。祝你中秋節快樂,人月兩圓!

  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又是一個花好月圓夜,送你一個月餅,無限的思念和祝福盡在其中,中秋節愉快!

  4、風柔雨潤花好月圓,幸福生活好甜!冬去春來似水如煙,一年中秋在眼前!流年不復返,人生須盡歡。中秋快樂!

  5、天上最美是圓月,人間最美中秋節。秋水長天共一色,花好月圓思切切。中秋來臨之際,愿君幸福無憂煩惱歇。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15

  今年的中秋節終于來了,家里熱鬧極了,我和小表弟拿這一個燈籠趴在窗口上看月亮,我們等了許久月亮終于出來了我和小表弟高興的喊月亮出來了,月亮出來了。

  天慢慢的變黑了,我發現月亮又大又圓,金燦燦的美極了,月亮看上去真像嫦娥姐姐的鏡子。

  聽外婆說要拜月亮,我非常的疑惑就問小表弟,干嗎要拜月亮呢?小表弟說,等一下就知道了。我和小表弟繼續看月亮。

  樓下那些人在干嗎?拿著個照相機照天上的月亮。在大街上有許多小朋友拿著各種各樣的五彩燈籠在走來走去。可真熱鬧呀!

  現在外婆叫我們去客廳,她要在客廳的陽臺拜月亮,我看見桌子上放了許多水果,有紅通通的柿子、又黃又彎的香蕉和圓圓的柚子等等,還有一大盒月餅。拜完月亮了,外婆說可以吃水果和月餅了,我和小表弟吃了又吃,真開心!

  今年的中秋節過得有趣又快樂!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16

  1、中秋節也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韓國等國的傳統節日。

  2、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沐著徐徐清風,披著溶溶月色,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喜迎中秋佳節,同享節日團圓之樂。

  3、中秋節一直被人們喻為有人情味,最富有詩情畫意的節日,而這一天天上的月亮又分外明亮,分外的圓,所以又叫團圓節。

  4、人生有諸多事情難以兩全,多少在外求學和工作的人們,為了自己的理想,此時不能回到親人身邊。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

  5、中秋里說感恩真是一個絕妙的創意,人們說感恩之水從心田流淌;人們說中秋之節源于真情洋溢。其實感恩是發自內心的感動,而它卻是永恒。

  6、中秋那天,人們買來除了月餅外的各式各樣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吃的。傍晚,一家人吃著團圓飯,望著即將要黑的天空,都盼望月亮早點兒出來。

  7、中秋之夜,月圓如鏡,月華如洗。當家家戶戶擺出月餅,柚子,石榴,核桃,花生,瓜子等果品,邊賞月,邊暢談,其樂陶陶,其景融融,何其快哉。

  8、中秋前夕,親朋好友都以月餅為禮互相贈送,因為月餅象征團圓。月餅的款式也是琳瑯滿目:有鳳梨味的、紅棗的、香橙的,還有我最喜歡的冰皮月餅……

  9、夜已深了,情已濃了。中秋依然在天穹中漫步流浪,走過了宿命中的寒凄,越過了夢中那相思的河流,只有徘徊在月夜里的清瘦的身影,擱淺在相思風中的獨岸。

  10、中秋節強調的是團圓,他符合中華民族的觀念,對構建和諧社會是很有意義的一個節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內涵發掘出來,我們會發現,原來傳統中秋節是這么有意思。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17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活動有吃月餅、賞月等。

  月餅的形狀是圓圓的,代表著團圓。月餅的餡有很多種,有蛋黃的,水果、綠豆沙等。

  我知道有關中秋節的詩和故事有:靜夜詩、嫦娥奔月。

  到了中秋節我在陽臺吃月餅、賞月,有時也下樓拿著燈籠下去玩。

  我知道第一個真正讓人登上月球的國家是美國,宇航員是阿姆斯特朗。嫦娥奔月只是個神話,并不是真的。月球上有很多稀有的金屬物質,和一些我們人類不知道的東西。月球上有很多大坑,我們叫那些坑叫“月海”早在幾千年前已經有人想登上月球了,他就是萬戶。

  我想今年的月亮一定非常美麗。我看到了月亮就想起了月亮像一個大圓盤,還像一個大月餅。我非常期待著這次中秋節的到來,而且我還想看看月亮是不是非常美麗。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18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山。碧虛無云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云拼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惆悵。--(《全唐詩》)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全唐詩》)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全唐詩》)

  《中秋見月和子由》(宋)蘇軾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盡銀闕涌,亂云脫壞如崩濤。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青熒滅沒轉山前,浪風回豈復堅。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鳴露草。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臺客。--(《宋詩鈔》)

  《中秋登樓望月》(宋)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宋詩鈔》)

  《中秋》(宋)戴石屏

  把酒冰壺接勝游,今年喜不負中秋。故人心似中秋月,肯為狂夫照白頭。《一剪梅》(宋)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指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19

  在八月十五幽靜的月夜里,我們全家一起來到中心公園,欣賞中秋的月光。我搖頭晃腦地念著蘇東波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把全家人逗得哈哈大笑。

  人們說“月到中秋分處明”,這話很有道理。看,那帶著一圈金環的月兒終于升起來了。它是金黃金黃的,徐徐穿過一朵一朵輕煙似的白云,向上升著,升著,就在那一霎那間,月兒的顏色變淺了,變亮了!

  它高高地升起來了。圓得那樣可愛,那樣有趣,就像一個銀色的玉盤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啊,皎潔的月亮,你引起多少的豐富想象:嫦娥,因偷吃仙藥,被關在寂寞的廣寒宮內:吳剛,被罰砍那砍不斷的桂花樹:小玉兔,在廣寒宮里為嫦娥搗藥……

  我多想去和吳剛去做伴,多想去慰問孤獨的嫦娥,多想去玩玩可愛的小玉兔啊……

  可你那么遙遠,但是以后,以后一定可以坐神州N號去盡情遨游……

  看著這圓圓的月亮,我思念去世的爺爺。望著月亮,爺爺他那慈祥的臉龐仿佛浮現在我的眼前。一想起爺爺,我的眼睛濕潤了,爺爺好像也在我們身旁和我們歡度佳節。這不正應該“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嗎?

  我凝望著月兒,口里吃著香甜的月餅,聽爸爸講著月亮的故事……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20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21

  (一)嫦娥奔月

  據說遠在四千多年前,有窮國的國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體恤民間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長生不老,從昆侖山找來長生之藥,準備擇日吞藥,此事為嫦娥得知,為體恤子民,免于后羿長期殘暴統治,乃先將此藥吃下,突然身輕如燕,飄飄然向月宮騰空飛去,后羿發現,以箭射嫦娥,嫦娥進入廣寒宮,成了月神,稱為“明月之神”或“太陰娘娘”。

  (二)*元朝

  相傳,元末,中原人民不甘受其元的殘暴統治,愛國之士紛紛奮起抗元,朱洪武的軍師劉伯溫要屬下扮道士到各縣賣符,并稱:今年天將降災,要避災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懸掛日月旗,旗將藏于大月餅中。到了這天,各地民眾都切大月餅,將其中所藏的旗掛起來,起義聲勢大振,元人大為吃驚,朱洪武就一擊成功,結束了元朝的統治。后來,這種日月旗就是“明”旗。另外類似的傳說是月餅內藏一條紙,內寫“八月十五夜殺”,大家切月餅時看到這一張紙,就紛紛奮起把殺了,元朝就被*了。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22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23

  “哦,回家吃月餅嘍!”我飛快地向家跑去。今天是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所以家家都有月餅的香味,讓人饞得垂延欲滴。

  晚上,媽媽端出月餅,我拿出我珍藏已久的可口可樂,爸爸在媽媽的勸說下,無精打采地拿出碗筷。準備好了以后,一家人坐在陽臺上,開始吃月餅我早就饞得垂延三尺了,連忙伸手去拿月餅。“等等,我們不如每人背一首關于中秋或月亮的古詩,背出來以后才可以吃月餅。”爸爸發話了。“啊?吃月餅還要背古詩,真無聊!”我八伸出去的手伸回來。媽媽說:“這個提議很好,可以看一看我們一家人‘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墨水’!”唉!少數服從多數,只能背一首了,不過這個提議也不錯,可以讓我大顯身手,誰叫他們老看不起我呢!

  比賽開始了,第一個上場的是我。我抬頭望著月亮,嘴里吟誦出劉方平寫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好!”爸爸、媽媽拍手叫好,我喜氣洋洋地走下臺。該爸爸了,爸爸得意得走上臺,學這李白的樣子,有聲有色地朗誦了李白寫的《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著白玉盤……”爸爸背完以后,把我和媽媽逗得哈哈大笑。最后,媽媽上臺背誦了李端的《拜新月》。比賽結束后,我們評選出了“最佳幽默獎”給了爸爸,“最佳朗誦獎”是給我的,“最佳知識獎”頒發給了媽媽,最后,發“獎品”給各位“獲獎者”,理所當然的“獎品”就是月餅了。

  今天,我不僅吃到了味道甜美的月餅而且知道了爸爸、媽媽對我的用心良苦。他們為了讓我在快樂中學知識,他們竟然放棄了自己吃月餅的時間,來陪我學習更多的知識。其實從我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到現在,爸爸、媽媽一直在默默得為我在奉獻著什么,他們其實一直在努力做個好爸爸、好媽媽,而且他們已經做到了,而我卻到現在才知道他們的用心良苦。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24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來臨了,中秋節是中國古老而傳統的節日。

  每到這一天來臨的時候。天中云霧稀少,月亮顯得格外的亮,格外的圓。家家戶戶歡聚一堂,甜滋滋的賞著月亮吃著月餅,到處彌漫著歡聲笑語。

  夜空中掛著一輪明月,好似一個大玉盤,多么美的月亮啊!皎潔又明亮。看著看著,我仿佛走近了月亮,看到了美麗的嫦娥,她手里抱著一只雪白雪白的兔子,恐怕就是那只傳說中的玉兔吧,有了玉兔的陪伴,嫦娥是否也沒有那么寂寞了?回過神來,我吃起了月餅。可不知為什么吃著吃著怎么心中有一絲悲意,似乎在耳邊響起了一首歌: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首歌的情懷流入我的心頭,一股對親人的無盡思念從心中不斷流出。不知天堂爺爺是否也在吃著月餅?是否也在天空中的某處想念著我們?是否也知道我們對他的思念?此刻,我也想對我所有的親人們說一句:“我愛你們,中秋快樂!”。

  月亮很害羞的用面紗蓋住了自已的臉蛋,過了很久,才露出自已明亮的臉。我抬起頭來望月,勾起了我對月亮的無盡遐想......

  細細的品著月餅,看著賞月的家人,一切都那么美好。我愛那圓圓的月亮,更愛我的家人,我愛你中秋!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25

  今天是中秋節,晚上,爸爸、媽媽、哥哥和我在包餃子,奶奶在燒火。我們包好一盤餃子,水就燒開了,媽媽把餃子下進了鍋里。還剩下一點面皮,我就把剩下的陷放進去,包成一個圓圓的、像湯圓一樣的餃子,里面還偷偷放了一個硬幣。不知道誰能吃到它,我在心里想著。你們知道嗎?它到我碗里來了,真幸運!我開心極了!

  飯后我跟爸爸媽媽吃著月餅賞著月亮。奶奶和哥哥坐在房子上面看月亮。月亮很美,圓圓的像個月餅。過一會兒,月亮變的更圓、更漂亮了,像一個銀盤掛在空中。

  后來我們也到房子上面看月亮了。我覺得在房頂看月亮很清楚,感覺離月亮近了,爸爸媽媽也這樣說。

  天上的星星也非常的美麗,像眼睛,一眨一眨的。突然,我看見一顆流星落下,我大聲叫:“爸爸,看!流星!”可惜,等他們朝這邊看的時候,流星已經不見了。

  我急忙閉上眼睛許愿:希望我們一家人永遠團團圓圓,就像今晚的月亮一樣圓滿。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26

  那是一種非同尋常的愛,那是清晨清新的空氣,讓你如饑似渴的吮吸;那是傍晚夕陽西下的余輝,讓你無比的留戀;那是和風細雨對大地無私的滋潤,讓你時常美在心田。那愛讓你在失落時找到可以流淚的肩膀,那愛讓你在你快樂時找到可以分享的笑臉,那愛陪你走過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每天,都是父母為你忙碌的身影,這一切早已被你認為是理所當然,可如果你用心體悟,就發現—理所當然的背后是愛的奉獻。

  十幾年來,我們走過的每一個腳印都包含了父母辛勞的汗水,他們把深情的愛無私的給予了我們,讓我們從一個天真的孩童變成了憧憬未來的少年,在我們盡情享受青春年華的同時,是父母一點點老去的身影,但愛的奉獻卻從未停止。

  你爽朗的笑臉,是父母最大的安慰,你健康快樂的成長,是父母最大的滿足,也許,你的一點進步,你的一絲成熟都是對父母最大的回報。

  愛不只是付出,更是回報,只有奉獻與回報深深結合才是最和諧的愛。父母給了我們一個用愛編織的天堂,我們回報不了太多,但我們仍可以把那深深感激化作笑容掛在父母的臉上,你看那父親的臉上是否因此而少了絲皺紋,再看母親的容顏是否因此而多份美麗。

  小時侯,只知道傻傻的從父母手中接過那份沉重的愛,小時侯,只知道傻傻的對父親說:“爸爸,我要。”父親只是輕輕的點頭。從那包含深情的目光中,看到的是對子女的一種無限希望。你的未來就是他們的欣慰,你的成功就是他們的喜悅,他們期待的是一個可以活的精彩的兒女,他們苛求的是兒女可以快樂的度過每一天。

  白云奉獻給藍天,江河奉獻給大地,我拿什么奉獻給您——我的父母。

  這杯水很輕,我希望它能滋潤您的喉嚨,這首歌很短,我希望它可以帶給你愉悅。我的力氣很小,但我可以陪你散步,我的愛微不足道,但那是小草對陽光最深的感激。

  古人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所以我也一定要知恩圖報,用我的愛心,用我的行動,來報答我的父母,報答幫助過我的每一個人!我堅信,只要人人學會奉獻,愛就會傳遍世界。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27

  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制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天寶初年的一個中秋月夜,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大明宮的蓬萊池畔賞月,“玄宗八月十五日夜,與貴妃臨太液池,憑欄望月,不盡,帝意不快。遂敕令左右:‘于池西岸別筑百尺高臺,與吾妃子來年望月。’”(《開元天寶遺事》)。大約蓬萊池畔沒有一個望月的之處,皇帝不高興。這還不要緊,要緊的是一個胡人給先人高祖送來的圓餅一直叫做“胡餅”,這名字也不怎么好聽,玄宗的賞月乏味極了。楊貴妃本來就是一個很有才情的人物,情急之下,她仰望明月,智由心生,隨口說出“月餅”這個名字。

  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學家周密,在記敘南宋都城臨安見聞的《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之名稱。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清代,中秋吃月餅已成為一種普遍的風俗,且制作技巧越來越高。清人袁枚《隨園食單》介紹道:“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松柔膩,迥異尋常。”北京的月餅則以前門致美齋所制為第一。遍觀全國,已形成京、津、蘇、廣、潮五種風味系列,且圍繞中秋拜月、賞月還產生了許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狀元”:把月餅切成大中小三塊,疊在一起,的放在下面,為“狀元”;中等的放在中間,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為“探花”。而后全家人擲骰子,誰的數碼最多,即為狀元,吃大塊;依次為榜眼、探花,游戲取樂。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28

  八月十五到了!我夢想中的歡樂中秋節終于來了,我的心真是又高興又興奮!

  中秋節是一個特別的日子,為什么特別呢?因為十五的月亮圓又圓,中秋節不但可以賞月,還可以吃那美味的月餅,想起來我都流口水了!中秋節可不是光吃月餅的,里面還有很多有趣的知識。

  我知道為什么中秋節要吃圓圓的月餅,因為中秋的月亮特別圓,月餅也特別圓,圓圓的月餅代表著每個家都要團圓,不過今天晚上很可惜,因為這兩天下了綿綿秋雨,我猜月亮姐姐可能淋了雨水感冒了,正在太陽公公的懷抱里養病呢!

  中秋節我還知道一個小故事《嫦娥奔月》。古時候后羿射死了九個太陽,天帝很生氣,把后羿和嫦娥放到了人間,走前天地又給了他們一顆仙丹。一個人把仙丹吞下可以成仙,兩個人一塊吃可以長生不老,不過被一個心術不正的人聽到了。有一天后羿不在家,那個人拿著刀讓嫦娥把仙丹交出來,可是嫦娥把仙丹放到嘴里,一不小心吞了下去,嫦娥就飛到了月宮上,所以每到中秋節就能看到月亮上有東西動。中秋也代表秋天的中間。

  今年的快樂中秋節,我是在奶奶家過的,晚上我們吃了月餅、肉,可香了!

  希望明年可以再這樣過一個好的中秋節,月亮姐姐不要再感冒了!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29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于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于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于《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并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系。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征著團圓。月餅的制作從唐代以后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通常有許多人講,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嫦娥此舉所付出的代價是罰作苦役,并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女亙娥孤棲與誰鄰?”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清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與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時,祈求“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年復一年,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節日來慶祝。

  有人則認為,中秋節是由唐明皇賞月開始的。唐代《開元遺事》一書中記載:中秋夜,唐明皇偕楊貴妃在月下游玩兒,游到興處,二人徑自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來補充完整,成為經典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這月宮之行,每年到此時刻,必要賞月一番。百姓也來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享受人間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傳統沿襲下來。

  而有人提出,中秋節原本是*元朝統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統治,在中秋季節,把寫有“殺韃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鉻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戶戶齊動手,一舉*了元朝統治。后來,每逢中秋節,都吃月餅來紀念這次歷史性的勝利。

  另外有人提出,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個月中間的一天。

  《周禮》中出現過中秋這個詞,但它指的不是中秋節,而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漢代有“秋節”,時間是在立秋的那一天,也不是八月十五,唐朝的類書里有四時十二節令的記載,也沒有中秋節,但唐詩中已出現了“中秋月”.“八月中秋月正圓,送君吟上木蘭船”(韋莊《送李秀才歸荊溪》)。第一次對中秋節作了明確記載的是南宋人吳自收,他在《夢梁錄》一書中說:“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臨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時,又謂之‘月夕’。”書里還描寫了南宋京都臨安(今杭州)賞月逛夜市的盛況。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 篇30

  紅酒映金輪,佳肴引玉盤,幾曾舉杯相約,獨斟誰知甜。自顧穿云疾去,疑是玉兔使巧,嫦娥舞翩躚,我欲緊相隨,身醉力難全。

  農歷八月十五日,我們迎來了金色的秋天,同時也迎來了一個節日——中秋。

  天上星星閃亮,月光皎潔,中秋之月已經來臨。一年一度的圓月——閃亮登場。

  中秋前夕,爸爸媽媽帶著中秋月餅回來家,和我一起賞月,吃月餅。

  中秋當日,隨著時間的流逝,月亮漸漸變得清晰起來,從忽隱忽現的“小調皮”,變成了一動不動的“木頭人”。月亮,似乎,沒有一點缺陷,但是,你仔細一看,就會發現月亮上有許許多多的黑斑點。

  在家前的小空地里賞月是再好不過的了。坐在大石頭上,一邊看著月亮,一邊吃著月餅、喝著牛奶。無疑,這就是人間中的天堂。看著月亮,我想起來了幾個神話人物:嫦娥和后羿。忽然,一片烏云在我的頭上飄過,月亮不見了,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不久,期待已久的圓月又重新現身了,皎皎的月光中透入出雨的氣息,雨悄悄的來了。

  中秋,就是一個愛筆筆弄弄的小畫家;就是一幅金色的畫面;就是……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精選30篇) 相關內容:
  • 中秋節賞月作文_中秋手抄報內容素材(精選31篇)

    你叫八月十五仿佛秋天枝頭 一枚等待人民熱情擁抱的果實盼望你就是盼望八毛錢一個的月餅哥哥、我、妹妹各分一大塊父親、母親各分一小塊(有時舍不得吃,為我們留下。...

  •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怎么寫(通用33篇)

    中秋節的起源早在幾千年前,我國人民就有了“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就是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 中秋節黑板報優美句子_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素材250句(通用3篇)

    八月十五中秋到,合家團圓開懷笑。蘭桂芬芳身邊繞,其樂融融心愿表。只愿年年有今朝,和和美美永不老。祝福聲聲都來到,中秋快樂無煩惱!家人是太陽,朋友是月亮。曬曬太陽生活安康,看看月亮心情舒暢。...

  •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單漂亮(通用31篇)

    中秋節部分習俗1、猜謎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簡寫(通用28篇)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與春節、端午、清明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節期為農歷即陰歷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

  • 2023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精選31篇)

    中秋節的習俗有以下幾種:(一)賞月:中秋節的月亮是特別的皎潔與圓滿,具有象征團圓的意義。古代就有許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吳剛伐木,現代人是欣賞月夜的自然美景。...

  •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大全(精選27篇)

    玉兔搗藥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貍、猴子、兔子求食,狐貍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后來兔子說:“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內,成了玉兔。...

  • 中秋節的手抄報內容怎么寫(精選5篇)

    中秋節諺語七月十五鬼節,八月十五人節(張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滿盤(邢臺)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莊)吃亂了月餅死公公(冀縣,冀縣風俗:新媳婦第一年在婆家過中秋,就要連續幾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 中秋節佳節黑板報素材_中秋節優秀手抄報內容素材(精選31篇)

    快樂的中秋節9月13日,月亮圓圓,金秋送爽,一個美麗的節日,一個讓家人團圓的節日,一個浪漫的節日,嫦娥奔月的日子這就是中秋節今天是中秋節,我非常高興,時間可過的真快啊!嗖~的一下又迎來拉一個美麗的中秋節,因為今天是特別的一天,...

  • 快樂中秋節作文_中秋節黑板報手抄報內容素材(通用29篇)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活動有吃月餅、賞月等。月餅的形狀是圓圓的,代表著團圓。月餅的餡有很多種,有蛋黃的,水果、綠豆沙等。我知道有關中秋節的詩和故事有:靜夜詩、嫦娥奔月。...

  • 中秋節高分作文_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素材(通用30篇)

    中秋節,一個花好月圓團聚的節日。今晚的晚風,格外涼爽,又帶著一絲溫暖,把我們所有中國人的心都牽掛在一起題記還沒有到晚餐時間,我邁著輕快的腳步在胡同里悠閑地走著。...

  • 2023中秋節高分作文_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素材(精選29篇)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也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我的內心是多么雀躍啊!晚上,全家人開開心心地吃過晚飯,我和媽媽就來到健身廣場等候賞月。天雖然還亮著,半個月亮出現在空中了。等到快八點時,夜幕降臨了,圓圓的月亮終于升起來了。...

  •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素材_中秋佳節美文(精選30篇)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來臨了,中秋節是中國古老而傳統的節日。每到這一天來臨的時候。天中云霧稀少,月亮顯得格外的亮,格外的圓。家家戶戶歡聚一堂,甜滋滋的賞著月亮吃著月餅,到處彌漫著歡聲笑語。...

  • 中秋節賞月作文_中秋手抄報內容素材(精選31篇)

    今年的中秋節和往年不同,今年是祖國六十年大慶,國慶巧遇中秋。早上我和爸爸去轉街,街上到處都插著國旗,掛著燈籠,慶祝建國六十周年 。人們買水果,買月餅,每個人的臉上都揚溢著節日的歡樂。...

  •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怎么寫(精選30篇)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 中秋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德县| 礼泉县| 炎陵县| 邵东县| 普格县| 新余市| 康马县| 沾化县| 永春县| 澄迈县| 邯郸市| 奎屯市| 电白县| 襄汾县| 玉门市| 湖南省| 佛教| 涪陵区| 通辽市| 舒城县| 获嘉县| 惠水县| 长泰县| 板桥市| 龙南县| 昌图县| 霸州市| 黑山县| 玉林市| 怀安县| 恭城| 宁乡县| 广州市| 裕民县| 南江县| 株洲市| 彭阳县| 咸丰县| 南安市| 屏东市| 广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