愜意的八月十五寫事作文(精選3篇)
愜意的八月十五寫事作文 篇1
十歲那年中秋,看到大人們張羅一桌子美食,我卻難過得要命,因為我的一只雞的殉難。而今,又是一年中秋即將來臨。我感嘆時光。
我的孩子喜歡養小雞,掐指算來,喂過好多茬了。
但僅有兩只長到成年,一只因為生性好斗,便趁孩子不在家時送到了姥姥家的雞舍里,沒成想樹挪死雞挪活,去了之后便做起了領導,儼然一窩之主,好不風光;另一只則身世凄慘,長到孩子奶奶衡量的標準(能吃得著)的時候,便趁我們不在,給秋后問斬了,做了香噴噴的菜肴,孩子找不到雞哥,急急得來詢問,便索性沉痛地說,給老鼠拖走了。
大多數雞寶寶都沒有逃離夭折的命運,孩子小小的年紀目睹了死亡的無奈,于她,是幸事嗎?不得而知。
前一陣子,我回家便聽得小雞的雀躍,知道又來了新成員了。我看不出小雞與小雞存在的外貌的區別,孩子卻已經給他們分別取了名字了。我質疑,小雞不可以帶到樓上養的,于人于雞都不是好事,還是放到奶奶家的小院里更適宜,孩子這次卻堅決反對,大有“雞留我留,雞走我走”之勢。無奈,只好在早上出門前備好三只小雞一天的口糧,下班回來的第一件事情是去探望他們,然后繼續為其加餐加飯。老公一日突發奇想,說這雞子放養,然后不顧我的反對,出門前把三只雞子從籠子里放了出來。看他們嘰嘰喳喳歡蹦亂跳,也只有默認了。下班回家,打開房門的一刻我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遍地雞屎如盛開在地上的墨綠色的花,滿屋子飛揚的是刺鼻的臭烘烘的味道。頓有五雷轟頂之感,繼而納悶:家里怎么這么安靜?肇事的雞子呢?沒有來得及找尋,那三只壞東西聽到動靜,雀躍著一下從視聽柜底下跑了出來,在我腳底繞了一圈,接著又撒丫子狂歡了,我感染了他們的快樂,怒氣全消。沒有來得及打掃“雞舍”,我立刻旋進廚房,找來剩下的米粥,飛快地跑出來的時候,一只小雞竟然扎著翅膀跟在我后面跑了起來,我便也進入了角色,來來回回跑了好幾圈,那小雞便也執著得跟隨著我的腳跟跑啊跑。老公圍觀,笑道:他把你當媽媽了。這陣勢,讓我想起小時候玩的老鷹捉小雞,媽媽在前領跑,“雞子兒們”躲在身后,不離不棄。真拿我家當雞舍了啊。以后沒再敢這樣放養,而是該做晚上回來給他們放放風。孩子要一只只抱他們出來大練兵,這樣走了那樣走。看小人和小雞同樂,也真算作一景。
最近幾天,孩子回家每看到她的小雞朋友都會驚呼:媽媽,小雞長大了。是啊,長在背上的翅痕日見明顯。這幾天翅膀已經威風凜凜得架起來了呢。腿兒也拉長了,尖尖的嘴巴也更加堅硬了。
又一日,廚房里的我卻聽到孩子的悲呼:媽媽,這只小雞的眼睛掉出來了。我心里一驚,跑去看時,卻看到那只小雞眼睛下方突起了一個紅紅的疙瘩,有潰爛之勢,我不能確定,這只是不是前幾天跟在我身后飛跑的那只。我心中難過,嘴上安慰孩子說,沒有關系,很快會好的。我又找來一個新的紙盒將生病的小可憐搬了進去。再之后,就發現小病雞形銷骨立,不再歡跳。直到一晚,習慣晚睡的老公拍醒我,說,那只小雞死了。我睡意全消,心頭壓抑。第二日一早,我說孩子去看看你的小雞嗎?孩子看了,納悶的問我,我的貝貝呢?我說,貝貝昨天死了,爸爸把他埋到土里了。她竟然沒有很吃驚,只是說,變成土了?我默認。看孩子神情黯然,我說,剩下的兩只我們更要好好照顧他們,讓他們長大好嗎?然后,轉移話題,孩子知道三減去一等于幾嗎?孩子說,二。
是啊,我們的人生就是在做減法,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的消減,童年的歲月,青春與面龐的榮光。概莫能外。清清楚楚的記得那年中秋,我阻止大人們殺雞的執著以及失敗后決堤的眼淚。又是一年中秋了,卻覺得,這節分,既叫團圓又叫別離。
很多東西,熱熱鬧鬧的來了,輕輕悄悄地走了。我們的日子嗎?
愜意的八月十五寫事作文 篇2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
在家鄉,弄不清是哪里哪年哪代傳下來的有中秋節吃粽子的風俗。
小時候,如盼著過年一樣盼著過中秋節,原因是想融入明亮而熱鬧的夜晚和吃那可口的粽子。
每到中秋節前兩天,家家戶戶都在水缸上架根鐵棒什么的,然后把糯米稻草放到上面燒,燒后的灰則順勢掉落到水缸里,等到灰滿水缸,讓它泡兩天。直到農歷八月十四的下午,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淘米洗棕葉動手包粽子。粽子的包法真是夠講究的了,它要求”包得穩、扎得緊、角分明“。看那足有15厘米寬大長長的棕葉,必須是新鮮的,摘回來后只能用清水漂洗,淘洗糯米必須是用泡過稻草灰后濾干凈而黑亮黑亮的水,否則包出的粽子顏色不黃不中看,吃起來味道也是淡淡的。粽子的四個角哪怕有一個角不分明都要受到一番奚落而返工。粽子的個兒也夠大的,在我們家鄉,一斤糯米充其量只能包出兩到三個粽子。有些特色粽子里面還會摻些不同的肉類、花生米、板栗等什么的,其味吃起來怎么形容好都不過分。
小時候也曾試著學粽子,盡管大人們耐心地教,但因為勁小,包出來的粽子都要大人返工,到稍大一些了,卻要離開家修自己的學業去了,所以包粽子的技藝一直沒有學到手。每年過中秋節,我們小孩都只能圍著大人叫快點包好。但再快,一家人說說笑笑嘻嘻鬧鬧忙東忙西的也要三、四個小時后才能包好,而粽子真正出鍋,卻要到中秋節的早晨四點以后。因為要貪第一個吃粽子,許多小孩都幾乎養成了不吃到粽子不睡覺的習慣。大人也理解這種奢望,但又怕小孩干等著急,于是就都把小孩哄出去玩家家。等到時候差不多了,嘿!風景這邊獨好,大人找小孩的尖叫聲,小孩的應答聲此起彼伏,宛如田間里的青蛙奏著歡快的樂曲。
其實,粽子的吃法一樣地也有講究。剛出鍋的粽子盡管香噴可口,但不宜多吃。記得剛上學那一會兒過中秋節,我吵著一口氣吃了四個剛出鍋的熱粽子,經驗老到的父親再怎么勸我也沒勸得住。結果連續兩天沒有吃東西,胃里還咕嚕咕嚕地鬧了幾天,從此再也不敢貪吃了。
童年的中秋節,不知過了多少個不眠而快樂的夜晚。時過境遷,多少往事都已處在朦朧之中幾乎淡忘,唯有那香噴噴的粽子,還時常浮在眼前。
愜意的八月十五寫事作文 篇3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在這個節日里,大多數家人都會坐在一起吃月餅,看月亮,多么愜意!
今天,我們家搞了個活動,只有說出關于月亮的詩句,才能吃到月餅,表妹最先說:“這還不簡單,窗前明月光…。”說完,得意地笑了笑,伸出她那無影掌,想抓月餅,可姑姑卻一手打掉,說:“是關于中秋月亮,不是思念的!”說完,并念起來,“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說完,就當著眾人的面,拿起一塊的月餅,津津有味地吃起來。
我看不下去了,大聲說“我來!我知道好多!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看吧?我能吃嘍。”我得瑟地挑著眉,哼著歌,拿了月餅,到一邊涼快去了。
看著月亮慢慢地往上爬,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可愛的小玉兔,依在嫦娥的懷里。突然,表妹從我后面蹦出來,說:“給我講講中秋節的來歷唄?”于是,我就和表妹坐在一起,和她講講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顧名思義,在農歷上剛好是秋天的一半,因此而得名,它的別稱有很多,現在我們常說的有八月節、團圓節、或者說仲秋節,這里這個“仲”可不是錯別字,跟“中秋”的意思差不多,在咱們中國的農歷中,一年分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個部分,八月正值“仲秋”月,所以八月十五也叫仲秋節。
妹妹聽完似非似懂地點點頭,說:“那《嫦娥奔月》是不是與中秋節有關?”我笑了笑,從凳子上起來:“是啊,姐姐給你講講吧:遠古時期,后羿和嫦娥是一對夫妻,一天,后羿射日立功西王母賞賜仙藥。八月十五后羿帶眾人打獵,其弟子西蒙前去其家盜藥,后羿妻子嫦娥為保護仙藥,遂將其吞下。吃下仙藥的嫦娥,不受控制地飛上天去,遲來的后羿只見到將要消失的嫦娥。后認為紀念善良的嫦娥,遂將這一天定為中秋節。”我剛說完,就聽到有人在后面鼓掌,一看,原來是姑姑,姑姑用手彈了表妹的腦袋瓜:“你好好向你姐姐學習吧!”表妹吐吐舌頭,去吃月餅了。
中秋,就這樣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