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月色中秋小學作文(精選3篇)
迷人的月色中秋小學作文 篇1
這是一個金秋的季節,月滿西樓,分明的月光,洋洋灑灑地鋪了一地。四周可以聽見的也只剩下田中那偶爾的蟲鳴聲了。他靜靜地倚在床邊,若有所思地望著地板上的白霜。披上青袍,走進看時,方才察覺到那是月光。望著那雕欄外那分明的明月,似乎明月也在望著他。觸景不禁生情,他想起了遠方的親人:父親安好?母親何在?……“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樣,一首響徹千古的思鄉之曲,應月而生。
皓月千里,浮煙一空,又一個中秋之夜。他一襲白衣,風度翩翩,卻又愁腸滿腹地危坐桌前。案上文房四寶,一盞油燈在秋風中搖搖曳曳。他好似從窗外依稀如故的圓月里捕捉到了些什么――愁眉稍稍舒展了些,緩緩地提起筆,接著就是疾書——“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桂花飄香四溢,天空中懸著一輪皎潔的明月。花間酒一壺,他獨飲著。靜靜的花苑中他獨飲著。孤獨與寒意不時向他襲來——月光亮得喜人,對著秋月,他舞起劍來――以驅抵不勝的孤獨與寒意。醉了,這一晚他喝得酊酩大醉——他甚至對著月亮說:“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秋月揚明輝,他淋浴著盈盈月光,登上長安城,遠望。玉關告急,長安征壯丁,然而,伴著秋風,也是撩人愁緒的,月朗風清,風送砧聲,他似乎感到聲聲懷念玉關征人的深情。子夜了,但砧聲不止,月也圓得出奇。他不禁由而感發——“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在六朝金粉,隨代笙歌匯聚而成的大唐盛世,與秋月為伴的李白是一個傳奇,一個神話。他胸懷大志,腳踏長安,在天子腳下寫下了屬于他的傳奇。“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秀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好一個桀驁不馴的與月為伴的李白!“力士脫靴,貴妃研磨”,你無奈地書寫著“金玉其外,敗玉其中”的大唐宮廷艷曲。終于有一天,火山噴涌而起:“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你又拂袖而去,散發弄舟,留下了一個亙古流傳的與月為伴的神話。
迷人的月色中秋小學作文 篇2
寂寥的夜晚,天空中掛著一輪圓月。我漫步在寧靜的公園湖畔,湖水倒映著月兒那皎潔的身姿,伴著那閃爍的光影,湖邊柳枝歡快的跳躍著。雖是深秋的季節,涼風不時地從遠處襲來,但那晶瑩透徹的月光依舊在我的心中泛起了一絲暖暖的漣漪……。
月光如水——她讓我感悟著生活,感覺著快樂。每當夜晚降臨的時候,我都會親眼的看一看是否有月亮在天空中懸掛,是否可以看到那如水的月光。她就像明鏡一樣使我從中體會著各種生活的影像,有美好,也有酸楚和苦澀,然而,更多的是讓我感到生活的快樂。因為如水的月光像涓涓小溪一般流淌在我跳動的心房,煩惱似乎頃刻間煙硝云散,心在瞬間清澈見底般的亮堂起來。
月光如畫——她美麗,她嬌媚。在那如畫的月光中我看到了山川,看到了大海,看到了嫦娥那婀娜的身姿,更看到了月下老人那慈祥的笑臉。山川蜿蜒起伏,大海波濤洶涌,嫦娥美麗動人,月下老人善良忠厚。我在月光的美麗畫卷中蕩漾著,享受著。
月光如詩——美麗的月光從遙遠的天際來到人間,將她那古老的傳說張揚著。那豈止是月下老人娓娓道來的動人故事,又何嘗不是嫦娥奔月劃過太空而書寫的一首幽美詩章呢。
月光如歌——銀色亮麗,猶如一束光纖編織而成的長長的帶子,更是串串音符鑲嵌在蒼穹的宇宙之中,伴著江河湖海的滔滔吼聲,唱響了一首古老和現實相結合的,從猿到人的曠世不朽的歌。那是不同膚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用生命譜寫的偉大頌歌,她經久不息的在茫茫的夜空中回蕩著。
月光如水,月光如畫,月光如詩,月光如歌。我愛月光如水般的晶瑩,我愛月光如畫般的美麗,我更愛月光如詩如歌般的雋永。
啊!月光——你在我的眼里,更在我那跳動的心房中!
迷人的月色中秋小學作文 篇3
仰起頭,望著天空的一輪皎潔的明月,意識到了這又是一個團圓節了。天色微涼,月光照映在我身上,使我想起了十多年錢的中秋節……那是,我才3歲,童年的事情不怎么記得了。只是那個中秋節我從未忘記,那個團圓的中秋占據了我全部的回憶。
我記得,那同樣是一個月明的夜晚,我、父母、爺爺奶奶和一些親人一同在家鄉的四合院里吃團圓飯。我已忘記了吃的是什么,總之很好吃。大家一起歡聲笑語的吃完飯。吃完飯后,大人們做了一些祭拜,但是年紀小,我也不記得他們祭拜的是什么,好像是家鄉一帶的神,而我只是在旁邊好奇的看著。接著,我們一起賞月,我仍記得,院子的中間的桌子上有許多的月餅。爺爺一邊笑著一邊給我講故事:“很久以前,有個叫嫦娥的人……”“兔兔是白的嗎?”“是啊,很白?”“那嫦娥在月亮上待了幾年了?”“不知道,反正有很多年了,數不清了。”……哦,我若有所思的看著月亮,怪不得老有模糊的人影啊,原來是有嫦娥和兔兔在那里,我天真的說了一句:“改名我去找她玩去,看看兔兔還在不在。”大家都笑了,我很疑惑,不過長大以后才知道那是多么的天真,多么的單純,而那“嫦娥”和“玉兔”成為了我純潔無瑕的幻想。
“怡然,快來吃飯了。”是媽媽在叫我吃飯。我看著那和幾年前一樣的的明月,恍惚了一下,仿佛是在十年前,但又清醒了,意識到這是現實。這里不是十年前,這里也不是家鄉,我們已來到北京十年了,離開家鄉十年了,一年一年的中秋又不知不覺度過了。這又是一個中秋,只有我與父母度過。吃完飯后,父母各干自己的事情,我獨自迎著涼風賞月。月亮似乎與十年前的一致,但又有些不同。明月依然那么皎潔,那么明亮,甚至還能看到廣寒宮的嫦娥依稀孤獨的身影,可是親人們不在身邊,也沒有歡聲笑語的氣氛了。忽然想起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親人們都在幾百公里以外的家鄉,也有在幾萬公里以外大洋彼岸。但總是忍不住想起那年的中秋,心里隱隱的心酸,眼淚無知覺的流到嘴里,咸咸的,澀澀的,就像我現在的心情。
親人們,但你們看到這輪皎潔的明月時,會不會想起我?會不會想起我們十年前一個一起度過的中秋節?會不會想起那年的月餅?會不會想起那年的明月?我不知道。
愿這月亮能把我的祝福及思念,對親人的祝福,對所有人的祝福,帶到月光所能照到的地方。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