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作文中秋之感(精選3篇)
高中生作文中秋之感 篇1
明月當空,天際沒有繁星。于是......我和著月色.......舉杯獨飲。
中秋佳節,家人團聚的日子,全家人圍坐在餐桌旁,舉杯共飲。閑聊暢談,此時月影朦朧,那淡淡的白色懸掛在空中,如輕霧如夢幻。
今年的中秋節如同往年一樣全家聚在外婆家過節,跟著父母我也早早得到了......
“外婆怎么這么冷清啊”看著在門外摘菜的外婆,我撒嬌的摟著外婆問道。“人還沒來吶,來了就熱鬧了,不會冷清的。”
等人來了?還有誰會來,外婆是在自我安慰還是沉浸在快樂的回憶中.......
“哎呦,大娘您越來越年輕了,呦這是老四的女兒吧!長得真高。”人是來了,可來的都是些街坊鄰居,說的都是些聽膩了的客套話。到了吃飯的時間依然只有我們一家人和外婆以及后來才到的姨媽們。我很快便吃完了,拿著果汁向后院走去,身后響起他們的議論:“我才發現今年過節就剩一個孩子了”
“可不是嗎!一年送走一個大學生。”
一年送走一個,呵呵,到我這要等四年了,我在心里默默的回應,我坐在石階上看著月亮,此時她黯淡柔和.....
“哥..我要紅豆陷的,你把那個月餅給我。”
“好了..陽陽,別欺負妹妹了”我和哥哥的嬉鬧聲,還有姐姐的訓斥聲在我耳邊回響..我抬頭看著月亮,心里悲傷著北京、上海、四川、山東,我們四個相隔如此之遠,然而今晚能同時欣賞到同一輪明月也未嘗不有一絲欣慰。
“倔強說不痛假裝什么傷都沒有,倔強抬起頭決不讓眼淚往下流”手機響了,我打開..接通..聽到熟悉的聲音。
“喂..妹妹啊..最近乖不乖啊!有沒有用功學習?大城市真的很美所以你要努力考到大城市去!我和大哥他們商量之后決定這個電話由我來打,他們說咱倆感情最好了,我知道現在你一定很孤獨,我們真的很心疼,恨不得馬上飛回去陪你,還有四年了,到時候你也會很忙的,好好努力吧!為了自己的理想,妹妹你在聽嗎?怎么不說話..”
“嗯..我在聽,哥..我會努力的,誰說我孤單了,不要以為我會想你們,沒有你們欺負我我還樂得自在呢!長途太貴了,掛了吧!”還沒等那邊回應,我就掛斷了..低下頭..淚水不斷涌出..再也無法停止,哥..我何嘗不想多聽會你的聲音,我何嘗想掛斷電話,可是我怕你聽見我的哭泣聲,你們放心妹妹我一定會拼命努力地。
此時月亮周圍沒有半點繁星......為什么繁星都離開了月亮,是因為月亮太過耀眼還是繁星的無奈,我不知,正如我現在還抱怨哥哥姐姐所謂的忙碌,我真的有感覺到孤獨嗎?我抬起頭看著這茫茫月色..與從中找到答案,淚水倒流回眼眶,透過淚水一切被看穿,原來月亮也在哭泣啊!
月亮..你也孤獨嗎?那就讓我們為孤獨干杯..
高中生作文中秋之感 篇2
今夜,月光華溢,幽美澄澈,照在湖上,泛出點點星光,泛舟游湖,望著那暗夜中的明月,讓我思緒萬千。
幽幽的月光照亮了黑暗,帶來了一縷光明,溫暖人心,我不禁猜想,若是黑夜中沒有了,那輪清月,那會多么令人恐慌,黑暗中的夜晚,會多讓人心生寒意,是不是那無盡的黑暗將會吞噬人心呢?
遙憶過往,當中國面對列強的侵略與瓜分時,中國人民陷入無盡的黑暗當中,苦苦掙扎,是什么?令當時的中國沖破了那半殖民半封建的枷鎖,是什么?是那如明月一般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和那正確的路線及領導人還有那份團結一致共同抗外的決心,在黑暗中照亮了黑夜,驅走了寒意,帶來了蘇生;當中國正式獨立時,是什么?讓經歷了戰火洗禮的中國成為如今的泱泱大國,是毛澤東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三個代表,的黨的正確路線,的一個個富國強兵,利于民生的決策與政策,如明月一般沖破黑暗,帶來了無盡的希望,使得一切變得美麗。
月華流轉,散落了一世界的銀華,是多么溫暖。
泛舟游湖,皓月當空,望月憶思,微微一笑,輕啟朱唇“月依在,夢依舊,明天會是一個好天氣!”
高中生作文中秋之感 篇3
中秋節到了!月亮圓圓的!家家的燈光都很亮,周圍的環境非常的暗,但到處都有人.歡笑聲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環境!
中秋節是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于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于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歐陽詹于《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在這古老傳統的影響下我國一直有這樣的習俗每到中秋家家戶戶都吃團圓飯,讓許多親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動的事情.這讓許多在外地的人們又回到了溫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溫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鄉的游子常年在外這使得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人們的悲歡離合這又讓多少人痛心!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這都是千古絕唱!許多游子不都是用月來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的感情、對親人的關懷與思念嗎!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現在不也是有大多數部分的人圍坐在桌前吃餅賞月嗎!
月餅也是團圓的象征.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可見當時的月餅已經是具有一定意義的餅和月了!
中秋節的來歷也有人說是當時老百姓們為推翻元朝的暴虐統治把殺靴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紙條放進月餅里互相傳遞!到了八月十五元朝被老百姓們推翻了.也許我們現在吃月餅是為了慶祝勝利的喜悅吧!也有人說中秋節是豐收的季節,是農民們體驗享受豐收的喜悅與高興吧!
中秋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征,是充滿喜悅的象征,讓我們共同歡過這個有意義的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