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八月十五中秋佳節聽的歌曲!(精選3篇)
適合八月十五中秋佳節聽的歌曲! 篇1
《彎彎的月亮》是由李海鷹創作的一首歌曲,詞曲皆由李海鷹創作,是一首中國現時通俗歌曲的代表作品。聽這首《彎彎的月亮》,一開始你會感受到詩一樣的意境“月亮-小橋-小船-河水",一連串充滿溫情的"彎彎",仿佛是一筆一筆勾描出一幅淡淡的水墨畫。當你正沉浸其中的時候,他卻猛然間又爆發出另一種情緒來"今天的村莊-過去的歌謠-惆悵憂傷-穿透胸膛",一種吶喊,一種反思,一種力量。
歌曲名《但愿人長久》,原唱鄧麗君,是由蘇軾的《水調歌頭》改寫,收錄于鄧麗君1983年發行的詩詞歌曲專輯《淡淡幽情》,是鄧麗君經典名曲之一,后經很多人翻唱。
歌詞: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適合八月十五中秋佳節聽的歌曲! 篇2
《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國的五聲音階寫成,簡單、質樸,線條流暢,優美抒情。在第一段中,由笛、簫、琵琶、二胡、中胡齊奏,弦管合鳴,悠然自得,從容不迫。秦琴、揚琴、阮彈撥出輕盈的襯腔,節奏,使音樂在平和中透露出不動聲色的活力。間雜的木魚、吊鈸的敲擊更襯托出夜的開闊曠遠,平添神秘。第二部分,沒有明顯的對比色彩,旋律分明是第一部分抒情的延展,沒有沖突,有的只是和諧、圓融。樂思正象聽者此時的思緒一樣,自由發展,渾然天成。最富有動感的應該是第三部分,樂器間應答式的對話仿佛是云月的嬉戲,忽上忽下,忽進忽退,情態逼真、意趣盎然。
《春江花月夜》由中國唐代詩人張若虛所著,描繪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詞句優美,被稱為是“孤篇蓋全唐”的杰作,聞一多稱之為:“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后譜以曲子《春江花月夜》是中國古典音樂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國古典音樂經典中的經典。這是一首典雅優美的抒情樂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蕩漾,花影在西岸輕輕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樂曲通過委婉質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巧妙細膩的配器,絲絲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盡情贊頌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全曲就象一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引人入勝。
適合八月十五中秋佳節聽的歌曲! 篇3
9月15日星期二天氣晴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而中秋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賞月、吃月餅都是必不可少的事。
瞧!我們家早早地在陽臺擺設了一個宴席,上面有月餅、橘子、蘋果等等。我們邊吃邊等著天暗下來……
終于夜幕降臨了,我看到一個明亮的月亮從山坡上升起來了。它,先是金黃金黃的,徐徐的穿過一個一個輕煙似的白云,向上升著、升著,突然,就在一剎那間,月兒的顏色變淺了,淺了,然后又變白了,白了!它傲然地、高高地升起來了。圓園的、亮亮的,它是那樣的可愛、那樣的有趣,就像一個銀色的玉盤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看著這潔白的月亮,引起了我的想象。嫦娥偷吃了仙藥,正在寂寞的廣寒宮里守著夜;吳鋼正在月亮里砍桂花樹,我多么想去陪寂寞的嫦娥啊,又多么想去幫助吳鋼砍桂花樹,而且還想去逗一逗正在搗藥的小玉兔呢。
這個中秋的夜晚,我們一家一邊賞月,一邊吃著香甜的月餅,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