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慶迎中秋話題作文范文(精選3篇)
喜慶迎中秋話題作文范文 篇1
×月×日星期×天氣×
中秋之夜,月亮顯得格外圓,也特別亮。家家戶戶都喜歡座在一起,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據說吃月餅像征著合家團圓,幾百年來我的家鄉一直有這一傳統風俗。
今天晚上,我們一家便早早聚集在陽臺上,一邊賞月,一邊吃著月餅。桌上的月餅各式各樣,有豆沙月餅、水果月餅、火肉月餅……還放著各種糖果。月亮漸漸地升上了中天,金色的圓月仿佛像一個大月餅,微風吹拂著我們的頭發,像媽媽的手在輕輕地撫摸著我的頭,這時勞動了一天的奶奶開始為我們講起了“吳剛劃桂”、“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等許多神話故事。聽聽奶奶的故事,看看天上的圓月,我覺得自己也仿佛進入了角色。
這時在一邊喝著茶的爸爸也接上了話茬,他用手指著圓月說:“你看,月中的吳剛正在砍桂花樹呢?”我抬頭一看,真的,月中真的好像有一個人在使勁地在砍一棵樹呢。爸爸又喝了一口茶,笑容可掬地說:“吳剛砍了一年,才從桂花樹砍下一片葉子,從天上掉到人間就變成了金葉子,這一片金葉子會掉在人間最勤勞的人家門口,這家人便會富起來,所以,你長大了要勤勞,勤勞就是財富。”聽著爸爸的故事,我又一次進入了想像之中,我仿佛看到那桂花葉子正在飄飄悠悠地從天上飄下來,正巧落在我家的門口……
沙、沙、沙……起風了,旁邊的樹木起伏不停,我仿佛像童話中的小仙子在夢中游蕩……
喜慶迎中秋話題作文范文 篇2
×月×日星期×天氣×
今天是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嫦娥傳說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中秋節也稱為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也是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歷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很是熱鬧。
香港中秋舞火龍的起源還有過一段傳說:很早以前,大坑區在一次風災襲擊后,出現了一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們四出搜捕,終于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后,大坑便發生瘟疫。這時,村中父老忽獲菩薩托夢,說是只要在中秋佳節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就流傳至今。
所以,中秋節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喜慶迎中秋話題作文范文 篇3
銀兔奔青云,月宇映桂酒。雁覽金蘭道,清風梢梢游。別初書一笑,悲喜領清秋。嶺巆來時路,鏤月裁云久。
我騎著自行車緩緩地行走在去江濱提的路上,在透著被風吹得搖搖擺擺的樹枝中看到了零零落落的月光。這里漫無人煙,而江濱提上卻熱鬧非凡,提燈籠的也有,燒烤的也有,天上月亮這么圓,人們當然是為了賞月而來。
江水汪汪,閃著銀光的江面映著一輪閃動的圓月,萬目睽睽。然而這兒的天并不是黑的,而是藍得深邃,嵌空而又高遠。現在時間仍早,月亮已經出來。縱眼望去,江兩邊似乎都水天相接,對面的山橫坐在江上;月亮似乎得從東邊的江中升起,到西邊的江面落下;似乎得環繞著山橫渡西江,要走的路似乎漫長而又遙遠;它似乎沒有動,其實是在腳踏實地地向西邊摞去。前不久中國不是發射“嫦娥1號”了嗎?我想:人們為什么能夠實現“嫦娥奔月”的神話呢?
月亮越升越高,但仿佛越來越近,越來越亮。堤上飄出幾只孔明燈,諸葛亮當年用它來作軍事信息。而這些孔明燈也是用來傳遞信息的,人們把它傳給月亮,似乎要告訴它什么疑問。夜里的清風梢梢把孔明燈吹上天,縱使它們的光在天空中一閃一閃,但在月宇同輝中,依然濯濯。我又想:諸葛亮為什么能創造出這樣的偉大發明呢?
于是,我拿了塊泡沫插上蠟燭,點燃它放在江邊。風把燭光吹得很稀,大船行過,浪花從遠處接二連三而來,每一次幾乎企圖都要把小泡沫船打翻。而小船卻百折不撓,依然跌跌撞撞在許多突出的巖石間,依然演漾在波光粼粼的江上。我想:它為什么要這樣執著的向前行?
其實,中秋夜月閃耀的不是它自身皎潔的美麗,而是像這夜中的一切,那樣默默無聞,那樣堅貞不屈。只要這種美麗的信念一直存在,即使任重而道遠,就沒有什么不可能的了。我相信,中秋夜月一定可以橫渡西江,看!這不過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