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中秋節小學作文(精選3篇)
我知道的中秋節小學作文 篇1
去年農歷八月十五,想起來就覺得開心。
那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在陽臺上,吃著月餅,賞著月亮。我把頭一抬,看見月亮閃閃發光,像一個圓圓的玉盤,照耀著大地,陪伴著人們過著中秋佳節,把它最美的一面展示給人們看,讓人們紛紛贊揚它,我一時起興,學者古人的樣子,搖頭晃腦地吟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全家捧腹大笑,媽媽過來說:“別耍寶了,現在我宣布一件事情,今年的月餅,其中有一個我放了一份特別的佐料,就是:一張紙條。誰吃到了,誰就幸運。”媽媽讓我先選,我選了第二個,爸爸選了第五個。我們切開月餅一看,我的里面除了蛋黃,什么都沒有,看看爸爸的,他的里面竟然有一張紙條,打開一看,上面寫著:請你說出中秋節的來歷。我在旁邊沾沾自喜,心里想:幸虧我沒有是那個“幸運者”啊!
我知道的中秋節小學作文 篇2
望著默默的天空,無數顆星星在皎潔的月光周圍,顯得更燦爛。這往往會讓我想起中秋節。
在中秋之夜,我常常跟家人團聚在一起吃月餅和聽奶奶講嫦娥奔月的故事。在這一夜人們也在賞月,但中秋節是怎么來的呢?這和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有關。
從前,天上有十個太陽,害得百姓民不聊生。那時候的溫度把水蒸發掉了,農作物都種不活。這樣一些干旱地區的人就死了。后來一位箭技精湛的神箭手后羿得到了九枝神箭。一口氣將天上的九個太陽射掉了,這便是“后羿射日”。后來后羿得到了一壺仙丹。他把它交給自己的妻子嫦娥保管。哪知她居然吃下去了,身體就不停地往上升。一直升起月亮。這就有了中秋節。
中秋節不單是因為有這個神話故事才有的,還有事古代的人民流傳過來的。這足以體現古代人民的創新想象有多么豐富,這就是我知道的中秋節。
我知道的中秋節小學作文 篇3
爺爺奶奶總說:“十六的月亮圓又亮。”那是,我心中就想:月亮可真神奇,可以變大變小,還能像一盞燈,照亮漆黑寂靜的大地。
我開始觀察月亮了!
只見月兒沖出了云層,冉冉升上深藍的夜空,照亮了山川平原。這景象已經夠迷人的了,但更迷人的還是在湖面上,那一輪冰清玉潔的皓月悠悠地在浮動著,泛著柔和的銀光,把湖水照得通透明亮。
初三的月亮,使我想到了白居易的《暮春江》:“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月牙兒就像一把梳子掛在天空。月亮是一個美麗的姑娘,在傾聽人們的訴說。瞧!月兒姑娘掩住了半邊臉,但她那朦朧的月光還是透入窗子,黑暗的屋子也變得灰白起來。
李白的《古朗月行》來描寫十六的月亮再適合不過了。因為“十六的月兒圓又亮”,所以,我從下午就開始觀察了。看!那帶著一圈金環的月亮終于從山后升起來了!她,首先是金黃金黃的,徐徐的穿過一縷一縷的煙似的云,向上升著升著。突然,在那一剎那,月兒的顏色漸漸變白了,變淺了。傍晚,一輪黃色的圓月懸掛在空中了,向大地撒下皎潔的月光,那么溫柔,像輕紗一樣。
十九的月亮就像一個被人咬了一口的月餅,但她任然“樂觀”,嘴正咧開笑呢!
月亮真美啊!